首页 > 历史 > 印度对华战争 > 第40章

第40章(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谁在收藏中国 莫扎特不唱摇篮曲 冰与火之歌 低能儿收容所 刘慈欣科幻小说合集 班主任工作漫谈 不能让下属知道的 舒马赫自传:一个人的F1 抢婚狂徒 盈色猎物

在将近六年的战争年代中,印度的陆军扩充得很大并且在很多战场上打过仗,而在此期间内,考尔作为桑赫斯特学院训练出来的一名正规步兵军官,却从未参加作战部队,这只能说明他被认为不适于担当作战指挥工作——或者是他本人没有去营求这项工作。

从大战结束到印度独立的这一段时期,对于陆军和其他军种中的印度籍军官来讲,是精神上处于紧张状态的时期,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严酷地面临着这样的一个矛盾:忠于自己的上司,就会被许多同胞们看作是不忠于自己的国家。对于被英国的敌人所俘虏的二万五千名印度陆军官兵来说,这个矛盾倒是由于他们参加了同日本人并肩作战的“印度国民军”而得到了解决。考尔没有得到做出这样的抉择的机会;但他却从陆军档案中偷来了一份文件,交给了一九四五年底在德里受审讯的印度国民军军官的辩护律师们,这样来表现他自己在精神上是站在印度国民军一边的。他自己后来在他的自传中,带着明显的自豪感写出了他的这一段经历。国大党对于印度国民军的态度,在一开始的时候原是好恶参半的,但是由于后来英国人对这个问题在政治上处理不当,使得国大党的同情全面地倒向印度国民军方面,而尼赫鲁本人就曾经充当印度国民军的辩护律师之一。

在此以前,考尔就已经设法结识尼赫鲁。尼赫鲁于一九四五年最后一次从监狱中获释并前往西姆拉会见英国总督的时候,考尔就拜见了这位未来的总理。从那以后,一直到一九六二年的溃败,考尔能够随时得到尼赫鲁的接见,而且同他有着亲密的私人关系,他的事业也因尼赫鲁对他经久不渝的宠信而扶摇直上。人们事后回顾,可能认为尼赫鲁在识别人品的问题上又一次表现了盲目性。这往往使他把闪闪发光的东西都当做黄金,并从而作出具有灾难性后果的任命。但当时考尔在很多方面确能使尼赫鲁对他产生好感。他机伶、漂亮、能说会道;他不但同尼赫鲁一样,是个克什米尔的婆罗门,而且还是印度总理的远亲:尼赫鲁家族的姓就是考尔,他的夫人也是考尔家族的人。 [ 注:一位曾同尼赫鲁一度亲密共事的官员(他本人既不是克什米尔人,也不是婆罗门)写道:“总理的敌人常常提到他寻求人材和发现人材总是局限于他身边的那些人,特别是克什米尔人,而其中又特别是那些在某种程度上同尼赫鲁家族有联系的人。”尼赫鲁在这方面的记录,也的确证实了人们认为尼赫鲁是偏向于克什米尔人的怀疑。他本人从来没有认为亲密的家族关系是不能任命某人担任高级职位的理由。但是可以说这些被任命的人往往具有——或者说看起来具有——优良的品质,因此也可能尼赫鲁的这种任人唯亲的作法是不自觉的。 ] 此外,考尔是个某种程度上的民族主义者,这又使他同那些具有类似桑赫斯特背景的同僚军官们有很大区别,后一类人仅仅是爱国主义者而已。考尔这个人精力充沛、富有想象力,是个不大尊重那些多少有些僵化的军队传统的实干家。一位与考尔共事而没有理由喜欢考尔的军官,还是认为他具有“不少可赞赏的品质……他这人很活跃,有进取心。他头脑清楚,工作积极。他个人品行无可非议。他待人慷慨热情”。他的这些品质可能导使尼赫鲁把考尔看作一个出类拔萃、全面发展的军人,而尼赫鲁对考尔的宠爱又可能使他看不见考尔的局限性。尼赫鲁也没有看到,他同一个低级军官进行直接的、公开的来往这种作法,对于军官们的士气和纪律所产生的腐蚀作用。这种作法的危害性,自然也是随着考尔的不断晋升而加剧。

印度独立后,考尔向上爬得很快,他首先得到的是政治上的重用,并辅之以军事上的任命。一九四六年底,他被任命为负责陆军印度化(到那时为止,在陆军中英国军官自然还占压倒多数)的委员会的秘书;接着又被派到华盛顿担任武官,其后又充任了驻联合国的印度代表团的军事顾问。一九四八年,他回到印度。这时,他希望能让他指挥一营步兵,参加克什米尔战争,但又没有成功,结果是让他领导克什米尔民兵。后来,他同当时的克什米尔邦首席部长谢赫·阿卜杜拉闹翻了。尼赫鲁把考尔调开并予提升,让他指挥一旅步兵——这次他终于调回陆军。如果考尔要在部队中继续得到提拔,这一着是必不可少的。此后,政治和军事上的任命交替进行;不久,他被派参加在朝鲜的中立国遣返委员会;接着,被提升为少将,并指挥第四步兵师。在传统上,担任一个师的指挥工作,是被提升为少将以上军阶的必要条件,因而这是考尔生涯中又一个关键性步骤。

到了这时,考尔也被克里希纳·梅农所看中。同样地,考尔在许多方面使得这位国防部长对他产生好感:首先,可能是由于尼赫鲁对他的明显的、尽人皆知的宠信,在尼赫鲁的提携下,考尔在十年间从一名低级联络军官一跃而为一个精锐师的指挥官;其次,是由于对考尔不满的那批高级军官当时也同梅农不合;最后但不是最不重要的一点,就是由于考尔的行政工作的干劲。最后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喧赫一时的“阿马尔(Amar)工程计划”上,这就是在一九五八-一九五九年间考尔指挥第四师时,指令该师为官兵家属修筑约一千五百所住房的工程计划。当时陆军总部是反对动用作战步兵师参予这种修建或非战斗性工程的,而这个计划却得到克里希纳·梅农的批准。不管怎么说,当时官兵很需要住房,而工程又要在六个月左右时间内完成——当时曾授予考尔为完成这项任务所需要的特别权力和独立性。不论这项工程的功过如何,很清楚的是考尔也利用了它来进行自我吹嘘。工程开始时,梅农参加了奠基典礼;当这个住房区完工时,尼赫鲁和内阁的半数成员以及一些政界人物和三军首脑都亲临剪彩。考尔还专为这个场面编写了一首爱国的小调,并要全师官兵练唱。他后来写道:“当尼赫鲁听到这首激荡人心的歌词[由两万名官兵齐唱]的时候,他感动得不得了。”

一九五九年五月,考尔又一次被提升,这次是违反蒂迈雅将军的意愿,被提升为中将并担任陆军总部中的一项要职。当时,军需局长——这是一项主要的参谋官职,由中将衔军官担任——出缺,为考尔的晋升提供了机会。还有两名少将,普·辛·贾尼(P.S.Gyani)和库马拉曼加拉姆(P.P.Kumaramangalam),资历都高于考尔,这是考尔晋升的障碍。蒂迈雅推荐贾尼担任军需局长。贾尼虽然过去工作成绩优异,但未指挥过步兵师,而根据陆军的晋升惯例,这二点却是提升中将的先决条件;根据这一条,梅农驳回了蒂迈雅的荐举。这样,就只剩下库马拉曼加拉姆挡住了考尔的前程,而要取代他则会招致人们的反感。库马拉曼加拉姆不但过去工作成绩优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荣获过金十字勋章(D.S.O.) [ 投笔从戎注:金十字英勇勋章(The Distinguished Service Order):1886年由维多利亚女王设立,用以表彰战时功勋卓著、特别是作战行动中表现勇敢的军官。获颁者在名字中追加D.S.O.后缀。库马拉曼加拉姆于1942年5月在北非战场获得了这枚勋章。 ] ,而且还出身于一个具有相当政治影响的家庭。 [ 注:他的父亲是苏布哈拉扬(Subharayan)博士,是马德拉斯邦的国大党领袖,他在印度独立后出任大使。博士有三个儿子:老大担任印度文官职务;他是老二;老三莫汗·库马拉曼加拉姆(Mohan Kumaramangalam)是一名共产党员。博士常讲:通过他的三个儿子,不管印度政局可能如何发展,他统统都保了险。 ] 解决的办法是创造另一个需要晋级的空缺。结果就这样办了,库马拉曼加拉姆担任了军务局长。道路已经扫清,蒂迈雅再也不能够——除非他想因这件事引起一场争执——阻挡考尔提升为军需局长;虽然他对这件事十分反感——不仅由于军需局长是个关键性的职位,还因为担任军需局长的人会成为“陆军选拔委员会” [ 注:选拔委员会由陆军参谋长、各军区司令(即西部军区司令,东部军区司令等等)及陆军总部的各主要参谋官员组成。 ] 的当然成员,从而能够对于其他军官的提拔问题施加相当的影响。

考尔这时已成为在军官中起很大分裂作用的人物。在多数的军官食堂中,只要一提“你是亲考派,还是反考派?”的问题,大家就心照不宣。考尔又喜欢夸耀他和尼赫鲁的接近。一位高级军官曾悻然地说过:“考尔常常吹嘘这一点,他公开地吹嘘这一点。我们也常看到他总是去看望总理,他老是晚上去,晚上是总理感到最轻松的时候。”从官场的角度来看,这种接近既是考尔权势的证明,也是他的权势的来源。另一位稍低一些的高级军官回忆道:“陆军中没有一个人不非常害怕总理”;他接着讲到这位总理可不是个一般的人物:“历史上很少有人象他那样被赋予可以任意支配的全权。如果有谁讲话他能听得进去并且取得他的信任,那个人就掌握了巨大的权力。”

作为一个正走运的红人,考尔不可避免地会吸引追随者——他的批评者把这些人叫做“考尔的崽子们”。

目 录
新书推荐: 军阀:开局给袁大帅献玉玺 谍战:潜伏的我却觉醒悍警系统! 重生40,火红年代从杀鬼子开始 民国:从黄埔一期开始 抗战:爆兵打的鬼子说这仗没法打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炼狱之刃 抗战:开局无限物资,老李麻了 重生78年,从组装豹2坦克开始 淞沪战场:让守仓库,咋成军阀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