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深知身在情长在(4)(1 / 1)
4.
三江晚报社采编中心的大会议室里,每季度一次的评报会正在举行。
与以往每次的评报会不同,市委宣传部的邢正部长与三位副部长也出席了会议。这是邢正自省委党校研究生班毕业调任市委宣传部部长以来,第一次到三江晚报社视察工作。
在肖致远的管理下,三江晚报的评报会一贯很严肃,并不同于其他报社那种走过场摆样子流于形式的浮夸会。每次的评报会,他都要求以听批评声音为主,以真正达到以评促改,不断提升报纸品质的目的。但这一次,他却有些担心那些作为特约评报员的人大、政协退休老干部们会继续口无遮拦。
但显然,肖致远的担忧是多余的。人大、政协的老干部们的情商那是绝对一等一的,他们除了指出报社最近一些理论文章有些空洞,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注意针对性外,基本上都是好评,尤其是对创建专版中的“人文三江”系列大为赞赏。
正巧,邢部长也很看好那个系列,听了评报员们的话,便要求编辑这个系列版块的李雨樵在会上谈谈他的编辑经验。评报会本来也是座谈形式,交流经验也是合情合理。
李雨樵事先没作过发言准备,但谈起一年多来他摸索和总结出的副刊编辑经验,仍是有条不紊。邢正对他发言中提到的“隽雅而不深奥、浅显而不粗俗、轻松而不浮薄、锐利而不尖刻”的选材标准以及打造都市“慢生活”的编辑理念连连点头。
“不错,‘没有思想的深度,再厚的报纸也是浅薄的’,李主编的观点我很认同。”听完李雨樵的汇报,邢正对他的观点给予了肯定和赞赏。随后,邢正谈了自己一段时间来阅读晚报的体会,以及参加此次评报会的感受,针对晚报即将启动的改版工作,向报社提出了要在“亲和力、公信力、引导力、影响力”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办报理念,要充分结合区域地方特色提升报纸的内涵与品质等要求。
会议结束,肖致远送邢正一行进电梯时,邢正笑道:“那个李雨樵,果然很不错。”
肖致远一楞:“邢部长,你认识他?”
“之前不认识。年前在南川学习时,听同学凌国雄提起过他,还透露想挖他去《南川都市报》的意思。呵呵,肖社长,这样的人才,你可得给我把他看好咯……”
听了这话,肖致远连连点头。自然,只要自己在报社,就绝对不能放他小子跑路。
送走邢正,肖致远一边寻思这个问题,一边往办公室走。
“社长?回来了?”李雨樵已坐在办公室里等他。
肖致远蹙眉瞥了他一眼,随即板下脸:“你还真敢来请假?”
“我不会耽误工作,社长,你放心……”
“我就想不明白,那小姑娘的家人也真敢让你这‘罪魁祸首’去照看她?且不说心里舒服不舒服,单说万一这小姑娘有个三长两短,突然一口气接不上走了,人家家属赖上你怎么办?……”肖致远确实不明白,象李雨樵这般高智商的人,为何老会做些如此低智商的事情。
“不会的,虽然昏迷不醒,但那姑娘的生命体征一直是平稳的。再说,接触这么几个月了,我清楚他们一家不是那样的人。”李雨樵辩解。
“去吧,去吧,我看怕是你前世欠人家的,才会这么自虐。”肖致远眼见自己说的话李雨樵听不进去,也就懒得再说了。何况,李雨樵也难得请次假,就当补偿补偿他几年来没休过的职休假吧。
李雨樵松了一口气,连连道谢:“谢谢社长大人。”
“等等,还得跟你分配个工作。你去办公室把前几个季度的评报记录和市场调研报告借出来,在病房呆着没事时好好看看,整理梳理一下,结合今天邢部长会上的讲话,给我拟一份改版的草案出来。下周一我想召集大家讨论一下。”
“这个工作,我来做不妥当吧?张总编他……”李雨樵到也不是推委工作,而是觉得自己接了这工作,明显有些越位。
“莫非你是在委婉地暗示我,其实总编那个岗位更适合你?”肖致远故意板起了脸。
“好,好,我写就是了。”李雨樵无奈只得答应。这肖致远就是奸诈,老用这样的激将法。
李雨樵到办公室办理好借阅相关文件资料的手续,已是五点半。他提着一大包资料,匆忙到楼下的“一点味”餐厅买了两份盒饭,就打车到医院。
一推开病房门,苏眉就起身抱怨道:“马上就六点了,你说的什么张阿姨一直没出现,我要是误了飞机,你今天就死定了!”
“对不起,对不起,主要是我那领导太罗嗦,耽误了时间。我估计你也没时间去吃饭了,给你带了盒饭,赶紧吃了回去拿行李,应该还来得及。”李雨樵一边道歉,一边把手里的盒饭递给苏眉。
原本怒气冲冲的苏眉忽然楞住:他竟然能想得这么细致?难道自己果真看走眼了?这个男人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种人?
“用盒饭感谢你有点冒昧,等你出差回来,我再请你吃饭,好好答谢。”李雨樵解释道。
原本有点感动,听李雨樵这么一说,苏眉又火了:“谁稀罕你请吃饭啊?这么拙劣的办法,哄哄骗骗那些NC的小女生还可以,在我面前少来。你那点花花肠子,谁看不出来?”
李雨樵顿时楞住了,自己竟被视为孟浪之徒,这恐怕还是有生以来第一次。明明是真心实意想感谢她,她却反应这么激烈。联想起上午她说的男人容易变心的观点,李雨樵觉得这女孩子可能在感情上受过打击,所以也就不计较她过激的言辞了,只是笑笑:“赶紧吃饭吧,真要误了飞机,可不是我的责任了。”
苏眉见李雨樵居然不辩驳,越发觉得是自己说中了,本想再讽刺他几句,但眼看时间来不及了,抓起背包拿起盒饭便往外走,到门口时,她忽然站住:“今天时间紧,我就不和你计较了。既然旭初把他姐姐托付给你,我希望你不要辜负了他对你的信任。”
李雨樵作出郑重的表情点头应允。心下却想:明明是我宽宏大量,不和你这小姑娘一般见识。
估计护工张阿姨被什么事耽误了,迟迟也不见人影。李雨樵草草吃过盒饭,便打开资料包,认真读起从办公室借来的评报记录来。
这些资料中,详实记录了前几个季度里,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评报员们对报纸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有些在评报会后就得到了及时整改,有些却只能等待改版以后,对报纸全新定位并重新设定版面后才能完成。
一条条解读这些来自读者群体的意见和建议,让李雨樵对晚报的改版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设想。他拿出包里的笔记本,把自己对改版思路、版组布局的一些灵感闪现的想法在本子上记录下来。
翻到去年第三季度的评报记录时,一位评报员的话引起了他的注意:晚报作为一张老报纸,很多栏目都很好,但在我心目中,我却最喜欢《三江石》副刊,尤其是最近新开的中华经典赏析专栏很有特色。既有古典诗词代表作选登,同时也有精选的今人解析文章,譬如9月12日刊登一位叫林溪月的作者解析李商隐无题诗的文章,角度新颖,见解独到,……
林溪月?李雨樵皱起眉,仔细回忆那期他编过的稿子。对了,确实有一篇来稿叫《无题诗或是诗化小说》,文章一改学术界把无题诗归为李商隐秘密爱情经历的角度,而是以“诗意化的微型小说”这一清新视觉来解读,认为诗里描述的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并非是李商隐的亲历故事,而是类似小说的某种虚构创作。正如那位评报员所说,这篇文章贵在“角度新颖、见解独到”,当时就令他耳目一新……
难道,写那篇文章的林溪月,就是被自己撞伤的林溪月?李雨樵的目光转向床头柜,视线触碰到的那一摞关于李商隐的书籍,已然无声地证实了这个事实。
李雨樵在编辑《无题诗或是诗化小说》的那个晚上,曾做过一个很奇怪的梦。他梦见自己在昏黄的烛光下读书,窗外雨声淅沥,室内烛光荧荧,身旁一个古装女子正手拈竹签,欲挑去烛台上曲卷成团的灯花,那灯花却突然“劈啪”一声爆燃开来,烛光陡然明亮,只见那灯前的女子目光如水,笑魇如花。他不禁抬手想抚摩那张温婉清秀的脸,不料手却碰上了烛火,烧灼的疼痛感让他忽然从梦中惊醒。醒来后,想起梦中的场景,他无端感觉惆怅,还顺手在笔记本里写下了一句诗:灯前听雨入三更,梦回西窗共剪烛。
那梦中的女子,便和这病床上的林溪月十分相像。这也难怪李雨樵见到林溪月的第一眼,就感觉似曾相识,但却怎么也想不起在哪里见过。原来,竟是梦中?!只因梦里那女子是古装打扮,他一时没能联想起来。
编辑那篇文章,竟让自己梦见了作者林溪月?甚至,几个月后,他还开车意外撞伤了她?不会有这样灵异的事情吧?!李雨樵被自己脑袋里闪过的画面惊住,手里的笔记本“啪”的一声掉在地上。他弯腰拾捡起地板上的笔记本,发现自己的手竟有些发抖。
“去吧,去吧,我看怕是你前世欠人家的,才会这么自虐。”肖致远白日里无意说出的话,再次在李雨樵脑海中闪现。前世?李雨樵看着在床头灯映照下,林溪月那稍显莹润的脸庞,竟和那夜梦里的女子一般无二,他忽然感觉一阵闷窒心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