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漫画三国人物 > 第2章

第2章(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狂侠情红颜泪 凶床 网游之幻灭江湖 豆心 意淫万岁 列强代理人 宫女 蝶恋 爱我就要趁现在 别闹了,亲爱の

且不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脍炙人口,就是一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也可以和后世李太白的名篇《战城南》里的“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相比,曹操在当官以后的岁月里大多数是时间是想着如何杀人和如何不被别人杀,恐怕是没有时间进行文学积累的,因此他后来的文字功底肯定是在二十岁被举孝廉前积下的。不幸曹操在政治军事上的建树使很多人忽略了他的文采。可见“文章千古事”是有的,但未必仕途就是“一时荣”。能否千古留名,看的是一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那些煊赫一时却最终身死名灭的政客们,并不是因为他们选择了政治作为职业,而是在政治这个职业上做得实在不怎么样。翻开《孙子十家注》,第一注家就是曹操,而且是注解得最好的,顺便说一句,要是真想读《孙子》而不是附庸风雅,最好还是看《孙子十家注》。

说到被举孝廉首先要有名望,然后是有才学,要是只有名望而无才学只要不是病理性白痴也可。故此名望是顶重要的,名望有三种,一种是先天的有个有权势或者有名气的亲属,跟着有名;第二是确实有真才实学,具备了出名的条件;光有第二点肯定是不够的,还需要更重要的第三点养望,就是现在说的做秀,造声势,不过当时还不流行造绯闻或者用身体写作。养望的方法有很多,归根结底是不可脱离结交权贵和结交名人两个基本点。比如养望的手法之一是当隐士,有个成语叫终南捷径,“终南”两个字是关键,终南山在长安附近,要是真的跑到权贵们不知道或者找不到的地方去了可就真成了隐士。当然最直接还是“翩翩一只云中鹤,飞来飞去宰相家”到权贵家当清客稳妥,其间还好再送送物质的红包或精神的诗画之类。

养望并不证明人格有什么卑污,那时候要当为人民服务的公仆还是要当对人民敲骨吸髓的老爷都免不了要走这条路。只要不是为了将来敲骨吸髓还是不错的,因为官员的数量是一定的,只要是求官者怀的是济世安民的念头,客观上也断绝了敲骨吸髓之辈的犯罪机会,不为无功。曹操有个三公之一太尉的父亲,第一条本来是符合干部考察条件的。问题是他煊赫的父亲同时也是宦官的嗣子,在清流们看来肯定比四世三公的嗣子袁绍之流差(虽然袁绍的伯父兼义父袁成谄附奸臣梁冀未必见得有什么光彩),因此大打折扣。幸好曹操的文章是好的,符合第二条。他还可以去养望。他儿时的玩伴袁绍一直以为他仅仅是“鹰犬之任”,在举孝廉的问题上是不会帮忙的,他的知己是前太尉桥玄,老头子推许他是能够安将乱天下的命世之才。这桥玄是个廉吏,史书上说他死后连办丧事也很拮据。古代官吏是否真清廉,办丧事是一个重要标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善就善在一个“真”字上,死了也就基本上造不来假了。桥玄有两个倾国倾城的孙女,当时曹孟德与之结为忘年交的时候恐怕还没有出生,不然桥太尉这样推崇曹操至于提出要以“妻子为托”,说不定顺势就收了他当孙女婿,成就一场才子佳人的故事,好好的大桥也不会便宜孙策这个短命鬼了。不过周瑜英雄和小桥倒也相配,这件事情月老是功过参半。桥玄不但给这位忘年交带来了不凡的名望,还给曹操支了一招,去找许子将,那家伙是当时的品评人物的权威,再得到他的品评,声势就算造成了。

于是曹操去找许子将,不清楚许子将是真的有水平看出曹操日后是个英雄不愿意泄漏天机,还是看不起这个赘阉遗丑,如唐僧的白龙马在乌鸡国就是不撒那泡据说能让鱼成龙的尿,三缄其口。可曹操毕竟是曹操,想当年在最有势力的宦官张让(汉桓帝曾经说“张长侍是我父”)的家里都敢耍大刀,具体的说是“手舞双戟,人不敢近”,在小小的一个功曹许子将家里则更敢于演出全武行。当时的情况后来有的人说是固问,有的人说是胁之,多半恼羞成怒的曹操把宝剑顶在了许子将的胸口,许子将面对宝剑还不忘了说话合辙压韵:“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大笑而出。不知道许子将是不是象黄石公通过命令张良给他捧臭脚让张良领悟无耻在政治斗争中的重要性那样,用逼曹操动手的方法让他领悟到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硬道理,也不知道曹操当时领悟了没有,反正曹操因为他这句话在二十岁被举了孝廉,一直到死也没有放弃枪杆子刀把子的政策。

第三 为官到隐居

就被举孝廉的年纪来说,曹操堪称政治上的希望之星,因为那时候就是五十岁被举孝廉也不算老。刚提拔的年轻干部曹操职务是洛阳北部尉,职责是负责京城的治安。年轻干部的好处就在于有朝气和闯劲,要说比经验,比城府,比办事“一看、二慢、三通过”,较之年纪大的官员是大大的不如了。

曹操当治安官是肯定想有一番作为的,多半是把光武帝时候的强项令董宣当成了榜样,要做一个执法如山不避权贵的人。于是“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刚正不阿,比清流还清流,连当时汉灵帝所宠爱的小黄门蹇硕的叔父都给棒杀了,和后世的包龙图杀鲁斋郎也差不多。结果是“京师敛迹,莫敢犯者”,“近习宠臣咸疾之”。本来照东汉的成例,这样真把王法当回事情,进而铁面无私的曹青天是免不了一死的,单是后来和曹操一样成为掌握军权八校尉之一的蹇硕就是以勇力而著称。曹操要是就这么死了,说不定也会成为一篇戏文里的正面角色,在戏台上唱老生或者涂个红脸黑脸什么的,不会是现在的一张大白脸。但曹青天虽然没有戏文里包青天访地府的功夫,却肯定有着所有青天老爷们没有的横蛮和匪气,注定不会如清流李固那样束手就擒,要是他觉得受了冤枉恐怕连皇帝也敢杀,谁也不愿意这头老虎在死前拉自己成为垫背。所谓的恶势力往往比善良还要怕真正的狠人,见到绵羊他们是老虎,见到老虎他们是纸老虎。他们打从来是要打不还手的,骂是要骂不还口的,就如街头的小痞子,就算他能够把你打断肋骨,而你肯定会让他掉两颗牙齿,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和你放对的。对待曹操这样的彗星(那时候人没有文化,一般叫扫帚星),欺软怕硬的豪强们的策略是找个好地方把这恶神送走,“于是共称荐之,故迁为顿丘令”,算是京官外放,成了地方实力派。这年曹操二十三岁。看来想当一个独善其身的一般人就罢了,要当个清官或者坚持点正义什么的,如果不想早点成为烈士是一定要多少有些匪气。

顿丘令曹孟德没有做多久,就因为从妹夫宋奇犯事被连坐罢免了。连坐是古代常有的事情,就如同现在让你填写表格的时候里面还有关于有没有亲属受过刑事处理的项目。二十四孝里的缇索救父,她重男轻女的父亲淳于名医就是因为连坐而被抓起来的,倒不是真的犯了什么事情。曹操当时还没有后代,他恐怕也不屑被救,前文说过,曹孟德是受不得冤枉的那种人,反正张让之流权贵的家他是轻车熟路,闹上一闹,权贵们为了避免麻烦就借口他“能明古学”推荐他当议郎。这议郎就是言官,就能够上上奏折什么的,不必担心这个愣头青再执法如山,权贵们可是用心良苦。多半张让还真诚地拍着曹操的肩膀说:“大侄子,这可是我费了好大力气帮你找的有前途、有名望的职业啊!不要辜负组织对你的培养。”曹操也真是敬业爱岗,干一行钻一行,当了议郎之后频频上折子,请汉灵帝启用贤良,不要搞裙带官,特别重要的主张是为陈蕃一帮清流平反冤案,解除党锢。要是别的大臣上这样的折子早就给办了,因为杀陈蕃等人和党锢正是汉灵帝早年的政绩之一,可是这回是有名的愣头青加过激份子曹操上的折子,一个多半是宦官们早就给扣下了,一个是汉灵帝也不屑和一个愣头青计较,曹操也就得以逍遥法外。

后来邪教张角造反,汉灵帝慌神了,宦官吕强趁机对他说,赶紧开放党禁,不然这些读书人和黄巾贼合伙就完了。吕强是个好人,可惜好人不得好报,后来他被别的宦官们诬陷的时候就没有所谓的清流为他说话了,自命君子的往往会学小人的落井下石,但是不会学小人知恩图报,要说为朋友两肋插刀历史上还真是小人物居多,唐朝安禄山打入长安,真正敢于当面骂贼的只有被看为下九流的乐工雷海青。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其实对一个政权最危险的不是文化人,可偏偏自古以来统治者最信任的未必是文化人,最怕的却是文化人,因为老百姓的话他们听不到,而文化人的话他们能够听到。汉灵帝也不例外,一听此言赶紧下诏书,大赦天下,包括党人,但坚决不包括黄巾邪教。可能这时候皇帝想起来前些日子那个愣头青曹操也给自己上了一个类似的折子,觉得此人可用。加上张让之流那时处境也不是很妙,大臣纷纷借机上折子参十长侍,参得把十常侍当亲人的皇帝恼羞成怒道:“十长侍得无一善人未?”皇帝回到宫里大骂张让他们让他丢面子,党人为国家所用,你们这般宦官还有的和黄巾贼勾勾搭搭的,有能出征的没有?好歹曹操也是赘阉遗丑出身,出去带兵剿匪,要是能够成功应该算宦官集团的功劳;要是不幸让土匪给杀了,不单十常侍的我辈里出了个烈士,也少了一个闯祸的太岁。

目 录
新书推荐: 重生40,火红年代从杀鬼子开始 民国:从黄埔一期开始 抗战:爆兵打的鬼子说这仗没法打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炼狱之刃 抗战:开局无限物资,老李麻了 重生78年,从组装豹2坦克开始 淞沪战场:让守仓库,咋成军阀了 抗日:从火烧靖国神厕开始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