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四十三节 夏 之天不作美(1 / 1)
此时大军已经行至到居庸关,皇上从未出来过,感觉十分兴奋,他做好了一切的准备,他要大战一场,给群臣一个交代。
“皇上,我们连夜赶路,士兵已经疲惫,现在天色以黑,不如在前方休息一下。”郁慕凡上前说道,皇上点点头道:“恩,吩咐下去,在前方扎营。”
“是,皇上。”此时皇上看着昏暗的天空,也下了马。前面的士兵们动作很快,营帐已经搭好。
“皇上,先歇息吧。”此时郁慕凡指挥着士兵们,可以说他是一个好将军,把事情弄得井井有条,为皇上分担了不少的忧愁。皇上进入营帐,坐下,看着地图,独自研究着。
“皇上,前方有急报。”郁慕凡上前把信件交到了皇上的手里,皇上接过慢慢地打开,他脸色越加的不好了,突然皇上拍案愤起,大声喊道:“大同也沦陷了,大同总督西宁侯宋英也被刺杀,都是废物,这小小的瓦剌竟然有如此的实力,他们想翻天不成,真是可恶。”皇上十分生气,前方一个接一个的急报,全是战败的消息,让皇上的愤怒已经达到了极点。
“皇上息怒。”郁慕凡单腿跪地说道。
“皇上,皇上三思,请求皇上停止北上,退回京城。”此时帐外传来了众大臣的声音,皇上更加的震怒了,扔掉手中的信件大步走了出去,郁慕凡也随之而去。一出帐外,郁慕凡也是一惊,众百名大臣都跪倒在地,为首的是四朝老臣张辅,兵部尚书邝野,兵部侍郎于谦,还有吏部尚书王直。见皇上出来,他们连忙磕头哀求着。
“皇上,前方战事紧急,皇上的安危要紧,皇上三思啊!”兵部尚书邝野说道。
“是啊!皇上,臣战死不足为惜,但是朝廷不能没有皇上,国家不能没有君主啊!请求皇上停止北上吧。”四朝老臣张辅,已经年迈的他,苦口婆心地说着。皇上弯腰要扶起来,只见张辅说道:“皇上,若皇上不回心转意,老臣就跪死在这里。”听到这话,皇上甩袖大喊道:“国家安危,匹夫有责,我看张大人已经年迈了,已经没有当年的英勇了,张大人年迈身体不适朕还可以体谅,而你们,看看你们,一个个胆小如鼠,真是我大明之不幸啊。”
“皇上,请回京吧。”众大臣依旧是坚持着,跪在地上哀求道,见此情景皇上真是愤怒至极。
“朝廷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难道未见一敌,便想回去吗?”此时只见王振从一边走了过来,王振用尖细的声音喊道。皇上上前说道:“先生。”王振行礼道:“皇上,老奴至死也跟随皇上。”王振眼泪含眼圈地说道,皇上扶着王振,倍感欣慰。
“王大人,你从未亲身战场,为何在这里信誓旦旦,皇上,打仗不是儿戏啊!这样仓促行事,必败啊!”张辅冒死说着。而王振没有再说话,他并不想得罪这个四朝元老。
“张爱卿若是身体不适,朕自会派人护送张爱卿回去。”皇上说道。
张辅连忙磕头说道:“老臣常年征战沙场,老臣并不是贪生怕死之人,臣这老命并不重要,只是皇上的安危重要啊。”张辅实在无奈。皇上见状对大臣喊道:“既然张大人都能坚持,若其他人再有抗阻,军法不贷。”说着甩袖回到帐中,而众大臣也实属无奈,只能纷纷无奈离去。
次日大军行至到宣府,突然天色暗黑下来,战士们纷纷停下脚步,而皇上和赛刊王也勒紧缰绳,皇上看着天空,天色突然黑了,云彩压得很低很低,突然大风袭来,吹得大家都纷纷转身躲避着。此时雷声巨响,雨突然倾盆而下,豆大的雨点落在身上,郁慕凡连忙把皇上护送到车中,而大军继续前行。天气突然剧变,让士兵们措不及防,淋在雨中的战士们都不能适应,叫苦连连。而此时骑在马上的郁慕凡已经睁不开眼睛,雨浸到眼睛里,眼睛涩涩的,衣服已经被浸湿了,马儿也不愿意前行。大臣们也是敢怒不敢言,王振坐在马车里不以为然。
“王爷,这样的天气是不适合行军的啊,战士们都在抱怨啊。”身边的侍卫说道。郁慕凡擦拭着脸上的雨水,大声喊道:“前方军情紧急,只能辛苦战士们了。”郁慕凡也很无奈。
“王爷,这样的大雨已经下了数日了,我害怕我们的士兵受不了了,还没有遇见敌人,我们就会病倒的,王爷去求求皇上,让战士们在前方歇息一夜吧。”侍卫说道。郁慕凡心中也明白,近日风雨交加数日不停,关外不比关内,关外的气候十分寒冷,让人难以适应,就连郁慕凡也已经在颤抖了,这样的大风暴雨如果再有几日,恐怕大军就坚持不下去了。此时郁慕凡调转马头,来到皇上的马车前说道:“皇上,大雨已经下了几日了,士兵们有些吃不消了,不如我们找合适的地方扎营歇息一夜吧。”
此时皇上拨开马车窗前的帘子,看了看天气,又看了看已经浑身都浸湿的郁慕凡,说道:“好,就依你的意思吧,慕凡辛苦你了。”郁慕凡握拳说道:“谢皇上。”说着转马而去了。
“郁小王爷,慢着。”此时郁慕凡被身后的声音叫住了,听声音就知道,一定是王振。郁慕凡转马说道:“翁父有何吩咐。”此时坐在车中的王振,笑笑说道:“皇上,前方军事紧急,这雨不知道何时才能停,我们耽误不得,若这雨不停,我们就在这里束手就擒吗?我们必须连夜赶路,快些出了宣府,可能这雨就停了,片刻不得耽误啊!否则延误了军机,谁来负责?”郁慕凡听了这话,知道王振说的都是谬论,连忙上前说道:“皇上,士兵们已经疲惫不堪了,再加上关外气候寒冷,士兵们已经吃不消了。”
“小王爷此言差矣,只有这样才能加强斗志,不经历艰辛,怎能知道得来不易,这些士兵就是欠训练,几天的小雨就吃不消了?皇上,我们还是继续前行吧,这样的小雨,是击溃不了我们大军的士气的。”大臣们也纷纷探头看着现在的形势,他们都纷纷摇头,但是又不敢出声反抗,这时才能真正看出,王振权倾朝野,霸道之极了。
“慕凡,吩咐下去,出了宣府,大军再做歇息。”郁慕凡没有办法,只得应下,郁慕凡继续前行,雨水打在他的脸上,他知道,皇上虽然英明爱民,但是他太多听信王振的话了。他们自小一起长大,郁慕凡知道皇上对于王振的感情,就像是父亲一样的敬爱以及感激,自从太皇太后仙逝以后,皇上太过于依赖王振了,以至于现在王振霸道之极,但是这样的事情又是不能改变的。郁慕凡不明白,为什么一向英明沉稳的皇上,怎么就看不开王振的事情呢?
“小王爷,我们可以歇息了吗?”侍卫看见郁慕凡回来,连忙骑马上前问道。郁慕凡摇摇头说道:“皇上有命,出了宣府在做歇息。”郁慕凡也是没有办法的,他能体会战士们的苦衷,他也一样和他们感同身受,但是至少他是骑在马上的,而那些步行的战士们更是艰辛了。
“皇上怎么一点也不体会我们小的呢?这样怎么让我们效忠啊?”侍卫在身旁抱怨着,郁慕凡看看他,说道:“你不要脑袋了,这话以后不要再说了,让别人听见可是掉脑袋的。”侍卫连忙应下,没有再多言。而郁慕凡一路上都没有表情,他再也不是那个冲动的少年了,他仿佛经过了磨练一般,已经是个成熟稳健的人了。此时已经是深夜了,大军还在前行着,而深夜的关外更加的寒冷了,郁慕凡也不禁打颤,他回头看着战士们,战士们已经提不起精神了,数日的大雨,已经让战士们叫苦连连了,再加上寒冷和疲惫,战士们已经无心再战了。
“小王爷,我们的粮食已经接济不上了。”侍卫在身旁说着。郁慕凡擦着脸上的雨水问道:“还可以坚持几日?”
“恐怕只有两、三日了。”侍卫低声说道。
“通知伙房,争取坚持七、八日,我来想办法。”郁慕凡皱着眉头说道。“是”侍卫离去了。而郁慕凡心知,战士们吃不饱,每日都是稀粥,这样一来,真是不战就败了。他知道现在是形势紧急,现在战士们是又冷又饿,根本无心奋战,这样的情况还不知道要持续几天,而几日的大雨,让粮食接济不上,郁慕凡甚是担忧。郁慕凡看着天空,雨水滴在眼睛里,天空昏暗,看不见任何的星辰,“老天,真的要这样亡我大明吗?”他暗自问着。
“邝大人,你占一卦看看这次出征我们胜算多少。”此时王直在车中说道。
张辅在一旁无奈地摇摇头说道:“兵法云: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败。”说完他叹着气。王直见状连忙问道:“难道真的没有希望了吗?我大明真的要迎来这样的灾难吗?”王直长叹着。而此时张辅没有说话,他也只是摇摇头。
“张大人所言甚是啊!皇上不停劝解,我们也无能为力啊!”邝野说着。大家都纷纷摇头,而一旁的于谦笑着,他的笑很怪异。
“皇上不听你我的建议,老身也是无能为力啊!”邝野感叹着,他再有能力,也不能改变什么了。
“太师,京师传来消息,皇上已经带领五十万精兵亲征北上。”此时黎逝暗自说着,也先大笑着说道:“王爷果然英明,看来真的要改朝换代了,黎侍卫替我恭喜王爷。”也先大笑着,似乎很得意。
“太师,我们还要商议一下对策。”黎逝淡淡地说道,他没有意外,好像一切都在计划当中。
“好,快去召集所有的将领。”也先吩咐着。
“近日的天气越加冷了,你该加些衣服了。”赛刊王淡淡地说着,的确天气冷了很多,天空昏暗,凉风习习,似乎让我感到了秋季的来临。
“赛刊王,太师有请。”此时我正和赛刊王一起看星象,现在对于星象我也略有了解了,但是近日天气阴郁,只有少些的星辰出现,不知道是不是象征着什么。
“可能是有什么事情,和我一起去吧。”赛刊王看着我说道,我点点头,随他去了。刚进入毡帐,我已经看见将士们围在一起坐下。
“人都到了,我们开始吧。”姨丈说着,赛刊王入座,我也坐在他的身边。
姨丈笑着说道:“皇上领兵亲征了,我们没有退路了,所以我们要大战一场了。今日找大家来,是商议对策的,我们要研究一下下一步的计划了。”听了这话,我眼睛一瞪,皇上亲征,事情怎么搞得这么大,我看着言泊还有黎逝,他们看起来泰然自若的样子,他们似乎早就预料到了一样。
“大哥,不知他们有多少人?”赛刊王问着。姨丈说道:“六军五十万精兵。”五十万,看来皇上是动真格的了,我不知道这是瓦剌的灾难还是明朝的灾难。
“什么?五十万精兵。”“这是一场艰难的大战啊!”“看来我们要多做准备了。”将领们纷纷议论着,但是我看姨丈的表情也并不紧张,一样的淡定。
“姨丈,不知他们何时出的兵?”我连忙问道。姨丈听到我的问话,似乎有点奇怪,也是,我一向是默默不语的。姨丈说道:“五月十五日下诏亲征,十六日挥军出发。”我不知道朝廷的人都在想什么?为什么做出这样糊涂的事情,难道他们不知道后果吗?还是他们低估了瓦剌。
“怎么?你有什么计策吗?”姨丈看着我疑惑的样子问道。
我想了想说道:“命下,二日即行,事出似乎有些仓卒了,远征之时,需要大量的牛马车辆,还要有运输粮草的人,需要准备的事宜甚多,至少要长达几个月,最快也要一个月,怎可能在一日之内就能召集六军五十万精兵,这似乎是有些虚张声势了。”我不明白皇上为何要亲征,这岂不是太危险了,皇上又为何如此匆匆前来,瓦剌在攻打大同之时,还准备了一个多月,而他们却只有一日,我感觉一切都那么不对劲。
“欲风说的有理,我们瓦剌战士骁勇奋战,骑射功夫,他们军队不敌我们,况且他们准备不周,我们没有什么惧怕的。”赛刊王在身边说着。姨丈点点头,此时也先看着欲风,他对这位小姑娘是刮目相看,无论是她精湛的武功,还是这样的头脑,都让也先很意外。。
“欲风说得没错,皇上的军队的确不足五十万,我们有可靠消息,他们不足三十万。”黎逝在一旁淡淡地说着,看着我笑了笑。姨丈和众将领一听,便安心了很多。
“既然如此,我们之后该如何应战呢?”也先试探着问着,“欲风,你有什么计策吗?”也先只是想看看这个小姑娘会说出怎样的计策。
我看着姨丈,想想说道:“明军必定出了居庸关,沿宣府再至大同,他们的目的是大同,我们一定在大同交手,依我之见,我们没有必要前去迎战,不如在大同等他们前来,这样即节省我们的粮草,又能让我们的战士养精蓄锐,以最好地状态应战,我们准备的时间更加的充分。而他们明军,艰难的赶路,已经是疲惫不堪,到了大同估计已经没有什么精力战斗了,这样对我们来说胜算更大。明军把军队都指向我们大同,那么我们就加强其他的三个突破点,打他们个措手不及,让他们防不胜防。”听了这话,也先真的震惊了,和他的想法不谋而合,他真的小看欲风了。
我知道事情真的闹大了,我不知道事情会是怎样的收场,我知道无论是皇上还是姨丈,或许其实是皇上和郕王,他们都没有退让的理由了,也都没有退让的机会了,他们兄弟二人的战争不只牵连到了我和姐姐,甚至也牵连到了瓦剌部落和蒙古的百姓们。我们已经在大同停留很多日子了,瓦剌部落常常捷报不断,我也不用奋战在杀场,也看不见曝尸荒野的场面了,但是我知道那是避免不了的。
我一个人回到毡帐,赛刊王也回去了,进入毡帐的时候我看见了言泊还有黎逝,他们就在我的旁边,他们也笑笑进去了。我一个人躺下了,我想着什么,我又突然起身,我拿起桌上的笔,但是提笔又放下了,很久没有姐姐的消息了,我知道姐姐一定知道我在做什么,只要我符合了她的心意,她就没有了音信,她或许也不在乎我好不好吧。我知道自己不该这样想,但是我真的对姐姐失望了。
而在对面,黎逝没有像欲风一样犹豫不决,他提笔写着,言泊问道:“六哥,王爷知道了会怎样?”黎逝没有放下手中的笔,说道:“一定震怒不已,但是王爷现在有大事在身,不能分心,我想一切都会等到成事以后再说。”言泊点点头,表示认同。
“欲风姑娘真是不简单,怪不得让王爷倍加上心呢?她竟然可以一眼就看出皇上的军队问题所在,而且他的计策和王爷的不谋而合,真是不简单。”言泊在一旁赞叹道。黎逝淡淡地说道:“的确如此。”黎逝言简意赅,但是他心里也十分奇怪,平日里的欲风看起来不在意一切,甚至有些不学无术了,但是没想到,她看问题是这样的长远,这也让黎逝刮目相看。但是其实他们没有一个人真正懂得欲风的。欲风并不喜欢思考,她喜欢简简单单的活着,至少第一次来蒙古的时候她是那样的,那才是她想要的自己,渴望的生活。但是事情往往是不如意的,接二连三的事情让她又要复杂,又要思考,又要担心了,她讨厌这样的自己,但是又别无办法。黎逝洋洋洒洒地写完了书信,而欲风,却始终还是没有落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