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 > 狐仙庙 > 第1章

第1章(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我当阴官的日子 盗墓笔记8(续写) 罗小波探案集 老房有鬼 鲁班书-大衍司南 风生水起(道门老九) 血语 末日孢子 凶死I亡者的童谣 追想五断章

书快书快,看书最快!书快电子书论坛:http://www.shukuai.com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书名:狐仙庙

楔子

楔子

谨以此书献给依旧热爱灵异文学的朋友们

从2008年开始,国家已经严格控制纯灵异作品的出版了,所以一时间纯灵异的故事越来越少,甚至连杂志社也没有人再收灵异类的短文。但我想,原本那些喜欢灵异小说的朋友不会也因此而不在热爱灵异文学,那毕竟是一个让人充满着无限幻想的空间。所以,我将这本书写出来与依旧喜欢灵异小说的朋友们分享——分享这本书,分享一点点的甜蜜,分享无限的幻境空间……

曾经有阿编这样评价过苏妃的文,文笔很好,但文学性太重,所以缺乏真实感。在看过许多文后,苏妃对自己的故事也有类似的感觉。也许是学中文的缘故,所以更加喜欢咬文嚼字,总觉得不优美的文章通不过自己这一关。

那么,我想也许还有一些亲们依旧喜欢看起来有些陈旧又优美的文字吧,还有一些亲们依旧喜欢看起来有些陈旧优美的灵异故事吧,那么就让我带领大家来畅游下这个亦梦非梦,亦真非真的故事吧~

我最喜欢听故事,人人都说个人习惯与家庭教育有着不可割断的联系。我想这个说法实在是很有道理,因为我爱听故事的习惯就与我的家庭教育有着很深的联系。自小爸爸就每天给我讲着这样或者那样的故事,甚至买了一本365夜,确保他的宝贝女儿——我,每天都可以听到好听的故事。再大一点的时候,妈妈就开始在单位订购各种月刊,于是从学习了认字开始我便从一个听故事的小孩变成了自己看故事的小孩,然后经常还会咿咿呀呀的给爸爸妈妈讲那些我自己看来的故事,恩,毕竟我看的都是儿童读物,他们已经大到不屑去看了。

时间飞逝,转眼间我已经不再是小孩了,但是我爱听故事的习惯却始终没有改变过,而且现在的我似乎对灵异方面的故事特别的喜好,这个当然也同我的家庭有一定的关系。

咳,说起这个关系,希望大家都不要笑话,我的家族本身就是一个带有灵异色彩的家族。不知道是从哪辈的老爷爷那开始,我们家每一代都一定会出现有通灵能力的人,她们会看见一直长驻我们家的两位保家仙,并且可以与他们对话、占卜吉凶、替人消灾解难,因此也俗称为大仙。对于这些我无可评价,因为我现在还没有继承这一“光荣传统”,虽然从继承学角度而言恐怕我会继承这一“传统”的几率比较大,因为虽然奶奶生了10个孩子,但是我这辈继承“李”姓的却只有我和妹妹两个人,姑姑们都说这个就叫做宿命。因为没有亲眼看见,所以我不能,也不想说这些就一定不是装神弄鬼骗人的一些招数,但是不论怎么说吧,我就是由这些已经成为“仙人”的姑姑那里开始接触到这些东西,然后逐渐进入了对灵异事件狂迷的状态。

自从有了网络这个东西开始,似乎距离已经不是人们交往的问题了,因为无论天南海北,只要你们有台电脑,再加条宽带,那么你们的距离就与前后楼也没什么区别了。最好的证明就是,我同广东的朋友和只与我家相隔4层楼的哥哥聊天方式都是相同的——OICQ,既然同样都可以说上话,那么谁还肯多跑4层楼呀。

迷上鬼故事以后,我就特别的衷爱那些有关灵异故事的论坛与网站,什么痴鬼谷了,鬼屋大院了,鬼吧了,四处都曾经留下过本姑娘的脚印。一时心血来潮的我建立了一个关于灵异方面的群——鬼途网络,并且在各个灵异论坛都留下了联系方式。大概现在与我一样喜好这些的人大有人在吧,于是短短的10几天时间,我的群里就聚集了很多与我一样喜欢灵异事件的网友。大家每天在群里聊天打屁,外加讲诉自己身边的事情,再来几个有点灵异方面知识的群友,还真是热闹非凡。

还是时间飞逝啊,转眼鬼途网络已经建立了一年多的时间了,群里的人来来走走,留到这个时候的40几个人已经建立的很稳固的群友感情。说实话,虽然人人都说网络本身是虚幻的,但是毕竟人都是感情的动物,一年多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却让我们这些一直在鬼途网络的群友们从简单的网友关系变为了很亲密的朋友关系。

晚上9点21分,也许是周末的缘故,这天鬼途里今天人出奇的全。

叶渡忽然突发奇想的建议:“兄弟们啊,咱也都认识一年多了,看人家玩网游那帮人,没事就搞个聚会啥的,你们说咱鬼途是不是也搞一次啊?”

睡不着第一个冲出来抗议:“哎,叶渡你什么意思呀,什么叫兄弟们呀?赶情那意思就你们几个男生聚是吧?!”

小树先是发了一个捂着嘴乐的表情:“我说睡睡,别那么激动了,人家小狐仙都没发话哩,我就不信他叶渡喊聚会敢不带上咱们老大呀~”

别怀疑,小狐仙就是说我,我前面已经说过了,我家不知道从哪代开始,每代都会出现有灵异方面能力的人,所以虽然我还没成仙,大家却都叫我小狐仙。久而久之的,我本来的网名到是没人叫了。

有人点名了,我只好马上出来打圆场:“其实我觉得叶渡的主意不错,只是你们说咱们这么多人,又天南地北的,说聚就聚,哪那么容易呀?在哪啊?时间呢?……”

没等我说完,大家就以一种极其热烈的气氛商讨起来。时间比较好定,因为当时已经是4月中旬了,五一长假基本大家都有时间,关键就是在于定出游地点的问题上大家分歧比较大。南方的当然都说什么上海了,杭州了,这些离他们比较近的地方,而且理直气壮的说,你们东北也没什么好玩的。不过记得毛爷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至理名言:人多力量大。任他们南方的那群家伙理由再充分,也绝对抵不过我们东北三省的人多啊。最后还是把地点定在了我建议的千山。

说实在的,东北这个季节好玩的东西很少。千山位于辽宁的一个不太大的城市鞍山的郊区,古名为千华山、积翠山。这山本是长白山的支脉,纵惯了整个辽东半岛。天然形成的石山千座相连,也可以称得上是山奇石怪峰美,还是有一定的游玩价值。

又是时光飞逝啊(嗽~啪~哎呦!谁扔我?!),转眼五一长假就到了。虽然鬼途的聚会成行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还是有一些人不能来参加,当然了,我们本来也没有指望过能够全体出席,毕竟相隔的这么远,能聚的起来这20几号我们已经很是欣慰了。在最后接到了8位从苏杭一带赶过来的群友之后,我们这28个人的队伍浩浩荡荡的开始了我们5天4夜的群友聚会旅程。

大家基本上是第一次见面(除了几个少数同城的见过几次以外),刚开始的时候也就显得彼此有点生疏。好在大家都在网络上认识了一年多了,又都是年轻人,所以热络起来的也是特别的快,当车子刚刚开过千山隧道的时候,车上已经是笑语欢声一片。我们没有特意的包下一台车,但是以我们的人数来说基本已经占据了车子一半以上的位置,车上同路的几个大姐笑着对我们说,你们都是大学生吧?这是集体出来旅游啊,哎,真好,现在的孩子还真幸福啊。我们大家相视一笑,其实很多时候网络上的友情并不一定比现实生活中的差。

“我颠颠倒倒,好比浪涛!”后面几个男生不知道是谁先扯开了破锣嗓子带头唱起来一首很老却很有气势的歌——醉拳,“有万种的委屈我付之一笑,我一下低我一下高,摇摇晃晃不肯倒,酒里乾坤我最知道……”其他人感染了他们的乐趣,不顾别人的眼光,也不讲什么音律的一路狂嚎。

刹那间我有一点点恍惚,不知道为什么,也说不清楚是种什么样的感觉飘上心头,怪怪的。

第一夜

第一夜之鬼途(一)

虽然我们其中没有鞍山本地的,但是却有几个来过千山游玩的群友给大家做临时导游,当然包括我了,不然我怎么会建议来这里呢。其实早在初中毕业的时候我就随着来千山疗养的爸爸在这里住过一段时间,从那时候起我就对千山有着一种莫名的感觉,也许是由于这里的群山峻岭的屹然,也许是由于这里的古刹庵堂的肃然,让来到这里的人有一种置身世外的感觉,似乎进入这里真的是会出现那种山中方三日,世间已千年的事情。

“识途老马”们提前一天来这边预定了住宿的地方,我们的计划就是在千山山区内度过这5天4夜的假期,所以他们预定的旅馆就在千山内。旅馆是一些木制的小屋,建立在内山的一片树林中,如果不是以前来玩过的人还真的很难找到这里呢,因为一般只来游玩一天的人是绝对不会走到这么深的树林中的。

第一天,大家沿着进山后第一条旅游路线,也是来游玩的人走的最多的一个路线边走边玩。虽然是爬山,五一的东北,天气不冷不热,所谓的山路也都是人工开凿好的石头台阶,大家走走玩玩的也不觉得特别的累。无意间听我说起龙泉寺的签求的很准,于是在下山的最后一个景点——龙泉寺,很多人都求了签,特别是竹蜻蜓求了个上上签,让她一路乐的颠颠的,任谁问她求的什么她就是死也不肯说,还跟我们打上了佛禅,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也。

目 录
新书推荐: 通灵法医和刑警 地支迷案:墨色晚晴 湘西秘冢:玉蟾血咒 左眼见飘心中喜伍 共梦凶案死者?假千金背靠全警局 华夏禁区档案:长生诡藏 西北盗墓往事 东北修道三十年,擒住狐仙做老婆 我在女宿舍碰到的那些邪乎事 运河守冥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