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尘灭,今世乱(1 / 1)
十里荒凉胭脂泪,魂断梦断相思尽,只剩今宵别离愁。
十里亭坐落在十里坡,亭子四周红纱曼舞,在月色下尽显绰约诡异。
“阿弥陀佛”。
一白衣和尚双手合十,一串红色的念珠挂在腕间,正红光闪耀。
“施主不如归去。”
他双目闭合,端的一幅无欲无求,悲悯世人的情怀神色。
风起,红纱飘浮,渐渐地越长越长,漫天的纱曼恍若仙子的纱丽水袖,片片拂向和尚的面容。
有女子银铃般的笑声在十里坡响起。
“心之所起,不念不断。”
红纱飞舞中,纤纤素手,隐约可见,女子眼眸似水,或明或暗,闪闪烁烁。
“痴儿。”和尚轻声喂叹。
亭子里开始传来琴声,抹复挑,翻捻弹,琴声如诉衷肠,复又铿锵如鼓,摄人心魄。
“咄!不可入魔!”和尚睁眼,满目霜华,手腕间的佛珠飞入红纱中。
“啪!”,弦断,佛珠正扣向琴弦。
“明年七月初七。”和尚语闭,渐渐没入夜色中。
亭子里的佛珠红光闪耀,印着女子的白皙手指,更显亮色。
风吹起纱曼,一新娘子着一品红色喜,头盖红色纱盖,隐约可见嘴角一点黑色米粒痣。随着嘴角的弯弯,更显娇媚。
“明年,七月,初七。”
远方传来咚咚的木鱼声,还有此起彼伏的念经声。沙华眉头一皱,手里捻着佛珠,慢慢地隐退了。
十里亭,荒凉依旧。纱曼,琴弦,不复存在。
亭角张满了蜘蛛网,在风中摇摇晃晃,月色下,一直硕大的蜘蛛正爬在蜘蛛网上,一动也不动。
“师傅,这蜘蛛……?”年轻的小和尚翘首相问眼前的老和尚。
老和尚摇摇头,“这蜘蛛没有怨气,放它归去吧。”说完,木鱼一敲。
“咚!”蜘蛛网破,蜘蛛消失。
“执念害人,相思凝结。”和尚念念有词,“横也成思,竖也成思。”
咚咚咚的木鱼声复又响起。
“徒儿,我们走吧。”两个身影渐行渐远。
“神爱世人,普渡世人……不如归去……”
隐匿在亭子里的幽魂,只于叹息一声,“不如归去,归去何方?”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好像是唐朝年间。
第一年,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第二年,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第三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第四年,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第五年,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第六年,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终于,第七年,心上的人儿归来了。
满院子的一品红全盛开了,娘说这是个好兆头,添得新娘妆,乞巧相思结。女儿家羞红了脸。
骆府张灯结彩,宾客宴至。
大红盖头下,新娘子红晕悄增。娇羞忐忑中,绣花鞋尖尖,踩到喜服,喜娘笑语盈盈,“莫怕,莫羞。”
纤纤素手,绣帕捏又捏,不知郎君可心急。娘亲喜色满面,“女儿家要矜持些。”
复等复等七年归,女儿心思已难耐;待到人儿归来时,花轿已至闺房间。
玲珑巧心思,绣花鸳鸯枕;旧时女儿言,非君不嫁!
花轿起,鞭炮响。
叩别父母兄长,但愿亲人安康一世,女儿自嫁,定然不忘归家。
花轿微微摇,喜娘耳边语,“姑爷,十里亭相迎。”
新妇点点头,微笑荡漾开。
颠颠摇摇十里坡,喜上眉梢,新娘挑开轿帘,喜娘悄悄一挡,“莫急,姑爷就要来了,”
女儿家脸皮薄,红晕又上头,绣帕反复摸,盖头晃晃,满目大红。
等,复等,再等。天色已渐黑。
喜娘催又催,“将军可至否?”
新娘盖头起,丫鬟挡,“小姐,莫急。”
风起,雨下,天已暗。轿夫抬至十里亭。
亭外雨绵绵,随行人慌慌,奔走相告,“将军可至否?”
骆家高堂急,女儿可安否?差人复迎回,新娘摇摇头,“已出骆家门,只等夫君至。妾已等七年,一天又如何?”
“痴儿,痴儿,”母亲急,兄长愁。
复等又等,天已暗,月色起,摇摇晃晃一人至,下马即跪花轿前,“将军出家,小姐可归去。”
雨急,电闪雷鸣。
花轿里无动静。
来人再跪首,“林府对不起小姐,老爷夫人已在路上,请罪骆家。”
花轿微微动,轿帘起,“再说一遍。”
跪下之人,不敢抬头,“将军已在半路出家。”
轰隆隆,雷声响。喜娘脸色苍白,骆府随行之人,抄起仪仗就要打。
轰隆隆,女儿家你可安否?
骆府灵堂显,小姐归家了。亲戚同悲戚,邻里皆叹息。
出殡,纸钱漫天飞。唢呐声,声声断人肠。
半路,一白衣僧人,手持念珠,“阿弥陀佛”。
是谁人?是谁人?
骆家兄长满目充红,“竖子!还我妹妹!”
僧人落泪,“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