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借马(1 / 1)
青尤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走出那个洞口的,只记得她是在祖婆的指点下从另一个出口出来的,她出来以后眼前就是祖婆常去的一个地方:枫林岗。枫林岗是远离魔芋教主殿位置的,是一处阴面向北的枫树林。祖婆在这个林子周围布了阵法,任何人从外面都是进不去的。出了枫林岗,向西南位置望去,那里就是魔芋教的大殿。青尤扭头向谷外走,不打算再回教里了,她必须要把那些塞进头脑里的事情融化掉,她必须要去一个地方。尽管这是今年的最后一夜,按照风俗应该是大家聚在一起度过,可是,青尤没有那种心情了。
青尤要去逍遥宫。一路在千门万户的鞭炮声中赶路,从甘州的滋洋县赶向明州的鹿县,中间的路程快马加鞭的行驶大约也要四五天时间。四五天的时间如果徒步赶路,对人的体力和内力都是极大的消耗,所以她必须买一匹马。青尤当天就赶到了滋洋县,摸了摸怀里的银子,恍然发觉自己带的银子并不多,买匹好马就要十两银子左右,而且路上还有食宿费用,马也是要吃要喝的,实在是很紧张。不管那么多,先买匹好马要紧。青尤打定主意,望了望大街上左右的店铺,不知道哪里有骡马市。一位年轻男子裹着厚棉袍从对面走过来,青尤忙拦住他问:“请问这位小哥,这里有没有骡马市啊?”
男子正低头赶路,突然听见有人问话,忙抬头:“骡马市?有是有的,不过这个时候哪还有买卖牲口的人啊,都赶着回家过年去了!”
说的也是,青尤也明白这时候买卖人也都歇息了。“那你知道哪里能买到好马吗?”她又问。
男子摇头,“不知道,我刚从外地回来,还要赶回家陪父母过年,失礼了!”说完,头也不回地脚步匆匆离开了。
青尤只得在大街上转悠,希望能碰见牵着马出来溜达的人,也许她能截下来买一匹。
转过了一条东西的横街,过了十字路口,青尤向南北方向看。心下一时大喜,十字路口向南有一个马队,约有十六七匹马,正向南行。青尤赶紧追了上去,为了谨慎起见,她尾随在马队后仔细观察。这些马的后屁股上都驮着东西,有木箱子,有包袱等等。最前面两匹马上有两个人,大概是照顾这些马匹货物的。
青尤侧耳,听一人对另一人说:“发哥,咱们这趟可够倒霉的,怎么就赶上这么个霉事啊?”
“老六,别说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谁知道那雷帮成突然被人杀了呢!”被叫做发哥的说。
“二当家的好不容易给我们派趟差使,和甘州盐帮做生意也不是一回两回了,赶上咱俩这次就出事,回去怎么交代呀?”那个叫老六的继续抱怨。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二当家不会怪我们的。”发哥给对方开导,同时也给自己宽慰。
“哎。我不是怕二当家怪我们,我是觉得咱俩这次在帮里更抬不起头了。本来就没别人那么好的武艺,现在连趟差事也搞砸了。以后,不是更被人笑话?”听老六这么一说,发哥也不言语了,大概也说到了他的心里。青尤听了几耳朵,原来是和盐帮做生意的人,这些马匹上的货物不知是什么,不过这么多匹马真是不错,她若是运气好,没准还能少花几两银子。
“两位大哥慢走!”青尤在两人身后喊了一句。
发哥和老六勒住马,回头见是一个清秀的年轻男子很客气的给他们行礼。两个人忙下了马,回礼道:“这位小兄弟是叫我们吗?有什么事吗?”
青尤一笑,“不知两位大哥怎么称呼,小弟是有事要麻烦你们。”
“我叫彭百发,他叫徐满仓。”彭百发介绍完自己又介绍了旁边的兄弟,然后问:“不知你有何事?”
“兄弟卢勤,明州府的生意人,因病在滋洋县耽搁了多日。怕家中老人担忧,急于赶回家。无奈身上盘缠不多,也无处购买脚力,见两位大哥带着这么多匹马,实想购买一匹,望两位大哥成全。”青尤很诚恳的说道。
彭百发和徐满仓对看了一眼,都摇头:“卢兄弟,不是我们不帮忙,这些马匹不是我们哥俩的,我们也无权处置啊,真是对不住了。”
青尤满眼的失望,她低下头暗自琢磨,这两个死心眼的人要是不卖给自己,她要不要想办法偷他们一匹。
彭百发见青尤似乎很失落,又对这个在除夕之夜不能回家跟父母团聚的人颇为同情,于是说道:“小兄弟,你看这样好不好,你去明州路途遥远,我们呢是要去浔州,正好一路可以同行。你可以借我们的马骑,路上也有个照应,省得你一个人走路冷清。”
“是啊是啊,小兄弟,大过年的,咱们一起路上做个伴!”徐满仓也是满腹热情的邀请她,一边说一边走过来拉住她的衣服,拽着她到了一匹马头前,道:“这匹黑花头是匹好马,你就骑它!”
那匹马浑身似黑锦缎的毛发,马头的鼻子和眼睛位置长出两撮白色的马毛,所以被徐满仓叫做黑花头。徐满仓拍了拍黑花头的脑袋,作了个邀请的动作让青尤上马。青尤本来是要买一匹马,没想跟这两个人同行,可这俩人看样子是不会卖马了,而且,两个人心眼都不坏,倒是一副实心实意的心肠。青尤默然一会,他们是去浔州,确实跟自己方向一致,只不过自己和他们在一起,行进速度就会慢了很多。看俩人都用热乎乎的眼神望着自己,青尤不好拒绝,也不能再想着半路偷人家的马了,于是点头同意。徐满仓遂将黑花头身上的货物移到了后面的一匹马身上,青尤利落地跳上了黑花头的背。彭百发、徐满仓和青尤三个人各骑着一匹马并头而行,由于青尤的加入,两个人一扫刚才的落寞情绪,变得兴高采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