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堕凤》想说的话(1 / 1)
扬扬五十余万字,业已完结,一部《堕凤》,从云泥之中到殿堂之上,写尽一代女皇不同寻常的半生之事。全文气势颇大,不拘泥于儿女情长之中,江湖也罢,朝堂也罢,尽在作者笔下。
【“竹外桃花三两枝”】
1作者未入V,收藏有限,却仍旧坚持将自己对文的构架写完,直至五十余万字,而在结尾的“人物大拜年”之中,尤可见作者对文文的喜爱,对文中每一个人物的喜爱,有如此精神,难能可贵。
2文文整体语言流畅,无论用词用句都很舒服,无任何生搬硬造之词,也鲜能见到任何错别字。语言功底扎实,写文的基本功可谓优秀。同时,本文对于景物、环境、场景以及人物行为、外貌、服饰等多方面的描写十分到位,几乎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3整体故事情节发展明晰,无过多前后矛盾或语义不清之处。
总的来说,此文可读性甚强,从头到尾,一气读下来,仿佛陪同小尤一道,金戈铁马,沉浮半世。
【“术业由‘砖’攻”】
1全文缺少统一构架,少悬念,少矛盾。
一部长篇小说,虽不至于限于一条主线贯穿全文,但起码,也该有一个最主要能够吸引人的矛盾或悬念,这样才能引发读者不断读下去,本文在主体悬念的设计上不突出不紧凑,吸引人程度不强。
初看,木木似乎设计的悬念是女主的身世,然而,从庄王第一次看见女主眼熟,读者便能有所预知,直至祖婆和义父的对话,读者几乎可猜出大半,不清楚的仅是细节而已,意即文文到了第十二章,读者想要知道的便知道的差不多了,而且乍一看之下,又没有新的能够吸引读者的矛盾或悬念,于是,弃文便无可避免了。
建议:通常,搭建一个吸引人的构架,有两种方法,其一,用开篇快速而紧凑的矛盾升级不断将某一个大矛盾凸显出来,将女主置于一个安全而又不安全的境地(安全者,读者基本可预期女主最终皆大欢喜,不安全者,看似女主的情形险峻无比,读者不知该如何化解),之后文文可基本落在慢慢解决此大矛盾上即可,例如,本文,可通过很多人做很多事儿,为女主和庄王之前制造重重矛盾,祖婆,逍遥,或者还能创造出其他敌人,他们各施手段集中为女主“添乱”,让女主和庄王抑或白羽之前出现似乎不可调和的矛盾,在文文五万字以内,就将此矛盾抛掷一个比较难解的状态,之后文文便可以此矛盾为主线,继续发展。而矛盾解开之时便基本是结文之时。其二,通过诸多小矛盾的发展,不断吸引读者往后看,让读者有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感觉,例如读本文的时候,宝环的几处诡异行为,让评者有很强烈的探究之心,可是最后,作者的处理非常简单,看似圆润的完成了这个情节,却白白的放掉了一个极佳的矛盾点。
当然了,最好的文文是将两者结合起来,大矛盾几个,小矛盾不断,有矛盾才有故事,有矛盾才有悬念,有矛盾才有人追文。
2支线无关情节过多,洋洋洒洒却不知所谈为何。
小说,所谓高于生活之处,便是情节的紧凑。生活中,我们可以无聊的时候去度个假旅个游,但小说却不可如此,毕竟,小说不是纪实文学,更加不是记日记,女主洗了个头,女主去游玩了,除非这洗头水有猫腻,这游玩过程有起伏,否则,写这些,只会让读者感到无聊和烦躁。
本文支线情节不可谓不丰富:
女主在销红楼里,各种事情不断,跟宝菁的冲突,对闹场之人的处理,包括救庄王的情节,前后来看,都没有看出这些情节的必须之处。
女主在江湖中行走,前往奇怪的庄园,后来在段家庄,也都不是非要不可的情节。
女主在庄王府,收复烈马,包括想尽办法给庄王纳妃,皆不必如此麻烦。
以纳妃之事为例,读罢实在是不明白,女主如此折腾到底为何,倒不如直接跑去郑某人府中,告诉他,庄王爷想通了云云(根据前后文,似乎也是郑某人捐助的钱粮最给力,其他人的说到底似乎也不过是个样子),若说这番设计是为了台阶,这台阶设计的着实不好,郑某人最后也没有出现,不还是小乙跑了一趟么,何况,那么多名门千金,如何保证入选的一定是郑美女?此事前后来看,既没有看出女主的智慧,更没有看出如此复杂的必要性。
除了丰富而无用的支线情节,本文还有不少丰富而无用的细节:
148章两个太医啰嗦的对话,149章开篇在人家后院的折腾,151章冒出来的多事的沙洛,赌场跟展通的段落……这些细节对情节的发展都似乎毫无用处。
建议:小说的情节有何作用?其一,在小说的故事性层面上没它不可,例如庄王生病的情节,如果庄王没病,那么女主就无法看到母亲遗体,也不会很快就追到自己的身世之谜,又例如女主要被销红带去蝴蝶山庄的情节,如果没有这个,便无法解开宝环的心结,女主后来彷徨无措之时,便无法再去……诸如此类情节,如果没有,文的故事都会改变,结局都会改变;情节的第二个作用,是刻画人物性格,例如女主开篇杀的两个人,女主后面处理庄王府的事情等等,但这种情节也不宜过多描写,点到即可,女主的性格更多的是通过一举手一投足一句话之中来体现,而不必专门设计情节来写,而至于其他配角的性格,更加是提到即可。
本文,如若将无用情节和细节删减,大约能砍到至少三分之二。
3部分情节虎头蛇尾,部分情节出现突兀,部分情节略有不清楚。
虎头蛇尾的情节:销红之前被押在大牢,据说是要终生JIANJIN,后来为何便直接出现,缺少交代;自从销红楼被破,评者便始终惦记着绿荷,可是直到文章结尾,绿荷才突兀的冒出,吓了众位读者一跳,虽有所交代之前之事,却更像是作者匆匆贴补而已……
出现突兀的情节:宝红几乎是转瞬之间便成为销红楼的大反派,之前无伏笔,全然是个没动静的人物,就一下子端了整个销红楼;乌炎要做武林盟主的故事,出现极为突兀,一下子,就将魔芋教的敌人变成了武林公敌,很匆忙;众位叛军谋乱,出现的无比突然……
略不清楚的情节:展芊芊到底所谋为何事?逍遥王到底所虑为何事?女主到底是庄王还是白羽的女儿?也许以上情节全在作者另一部文里面有交代,可是总不能指望读者都去看另一部文吧。
建议:无具体建议,只想提醒作者一点,每一个情节的设计都要细致,所谓伏笔于千里之外,写小说,尤其是本文这种江湖朝堂阴谋的小说,动笔之前,务必心中有全盘,每个细节都要精致处理。
4主要人物性格无亮点,配角性格严重精分。
女主琴尤,她的性格亮点是什么?良善?谈不上,动辄便要人命,此种例子不胜枚举……智慧?不算吧,处理问题经常简单粗暴,比如去质问宝红,比如运粮之时处理偷粮的士兵……贤良?完全没有……
如果说还有什么勉强算得上“好”的,似乎就是单纯不谙世事,而“单纯”一词对于一个需要面对江湖血雨腥风,面对朝堂暗流汹涌的女皇来说,绝不是什么褒义词。
舞跳得好,武功好,长的漂亮,这种优点实话讲不算优点!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能不能获取别人从心眼里的喜欢,肯定不取决于外貌地位和金钱吧!更何况,在小说的世界里,是个女主,就长的漂亮武功好还有一些特殊技能。
配角当中,性格最精分的莫过于逍遥王,作为前后唯一出现的顶级大反派,这位仁兄的行为,实在让人不知该如何说好。我只想问一句,他到底要干什么?
如果他真心爱小尤,为她好,默默的给出大海般温润如玉的无私的爱的话,那么毫无疑问,他天天跟庄王甚至跟整个国家作对的行为就是精分了。
如果他个性偏执,只想将小尤藏起来,什么都不管的话,那么他只要下手想法子用自己的牛X的力量将小尤强行掳走,弄个什么渔网丝的囚禁小尤占为己有就好,何必折腾那么多事儿。
好吧,退一步说,作者本来就想写他是个纠结的人物,那么,何为纠结?纠结的根本在于对同一个人的又爱又恨,可他对小尤无恨,对庄王无爱,他的行为其实可以很简单,他认为对小尤好的事儿,对庄王坏的事儿就去做就行了,兼具两者功能的事儿他会犹豫很久,如此而已。此文的逍遥王,对小尤坏的事儿他能坚定不移的去做,例如弄叛变什么的,对小尤坏的人他能容忍,比如乌炎,如此等等,让我觉得,他其实是个二愣子,根本不是什么大人物,以此人作为本文顶级大反派,实在是浪费了小尤的智商啊!
建议:一旦开文,必须立刻明确人物性格,并在行文过程中不断跟自己确定人物性格。
6简介开头需修改。
简介开头前三章=收藏。
好的简介:大致能看出这是什么类型的文文+展现出吸引人的悬念或者惹人垂涎的人物+作者的文字功底看起来还不错。
开头:矛盾突出,情节紧凑,在最短的篇幅里呈现女主性格并让读者爱上这个女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