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第四十二回 未惹龙颜怒,难得天伦欢(1 / 1)
在去皇宫的路上,裴武阳想了很多种说辞来解释自己此次复命的延迟,身为主帅,他当然知道这种事非同小可。要万一皇帝较起真来,杀头也不是不可能的。不过幸好他只是一个人回来迟了,没有延误大队军马的行程,还没到造反的罪命,不然就真的十分严重了。
可是他所有的顾虑,在见到皇帝那一刻,才发现都是多余的。
皇帝并没有生气。
他反而笑得很暖昧:“这一路上,可是游遍了风光山色吧?”
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此刻在议事偏殿,可不止他们君臣二人,还有一个沐王爷。比起刚刚在路上的冷酷,他此刻倒是态度十分恭敬,当皇帝说出这句话时,他也随着皇帝笑了。
裴武阳却预感到极为不妙。
“回皇上,只因臣的一个朋友因为此次战役牵连而受了重伤,所以臣才不得不延误了回京的时间,请皇上恕罪。”
“行了,不用解释了,朕都知道,不就是筱慧嘛。”皇帝呵呵笑着,指着沐平栋:“皇叔早就为你求过情了,朕怎么会怪你?怎样?筱慧身子大好了吗?”
裴武阳更不知道该怎么说,沐平栋却已经回答道:“回皇上,老夫已经把那不懂事的丫头送回家了,唉,这次,可是真是给皇家丢脸了!”
“丢什么脸?想当年,先祖也是马背上嬴得的天下,要朕说,筱慧不但不丢脸,还颇有咱们皇家的遗风,敢爱敢恨,朕第一个支持她,你可也别为难她!”
“是,只怕皇上撑腰,这丫头越来越无法无天了。”沐平栋微笑着。
裴武阳见他们一唱一和,完全没有自己插嘴的余地,不由得暗暗叫苦,这下子误会可闹大了。但如果此时自己否定,硬说不关沐筱慧的事,不但未必说得清楚,并且还要带出雁儿来。雁儿的身份太特殊,他无法判定皇帝是否已经不把当年谢克宇的事放在心上,更何况,自己如果竭力否定,对沐筱慧的名声也有损,沐王爷的面子更是过不去。
看来,只有等私下里和沐王爷解释了。
所以他只是沉默着,不跟着附合也不申辩。
“怎么了?不是说聂闯的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他也葬身火海了吗?”皇帝查觉到他的过于沉默,“为何你看上去还是闷闷不乐?”
“臣不敢,只是太长时间没有回家,思念老父老母,未免失态,请皇上恕罪。”
他急于脱身,不想再说下去。
皇帝马上点头:“对对,这么久了,你该回去看看。皇叔,你也回去和筱慧好好聚一聚,朕自有主意。你们都下吧。”
“谢皇上,臣告退。”
二人这才退出了议事殿,走出宫门,沐平栋看裴武阳的神色已恢复了冷峻。
“你这小子还真不知天高地厚,难得皇上高兴多说几句就要走,今儿幸好皇上心情好,不然,你总有一天吃不了兜着走。”
“武阳多谢王爷指点。”他泛泛地应付着,又道,“只是筱慧的事,王爷似乎有点误会。”
沐平栋却摆了摆手,边说边走:“你不必替那丫头说好话,我的女儿我自然知道,她虽然性子是冲了点,一路上想也知道定是给你添了不少麻烦,但毕竟你们相处了快二个月,既然皇上不追究,也不必多说了。你先回去看望父母,替本王向裴大人问好,我有事先走了。”
“是。”
裴武阳只好无奈地看着他匆匆坐车离去,犹豫了一下,本想去客栈的,但一则事情没什么进展,二则的确不放心家里,决定还是先回家,再去看谢家兄妹。
~•~•~•~•~•~•~•~•~•~•~•~•~•~•~•~•~•~•
还未走到家门口,便看到百姓们正挤在自家门口,其中还颇有一些官宦人家的子弟。朱红的大门也都刷漆一新,下人们个个脸上喜气洋洋地走进走出。
他勒住了马,便有百姓叫了起来:“裴将军回来了!裴将军回来了!”
于是哗地一声,原本挤在门口的众人都向他涌了过来,他只好下了马,含笑着向他们打招呼。何管家从人群中挤进来,笑得合不拢嘴:
“大少爷,您回来了,这一路可辛苦了!您打胜仗的消息,半个月前就传遍全京城了。今儿传来消息说您到了,把大伙儿都乐坏了。你看这些老街坊,都等着向您道贺呢!”
裴武阳便谢了百姓,又站着说了一会儿话,才终于找了个机会脱身进府,果然府里也是焕然一新,不知道是否是二个月都没回家,连园中的花木都已经盛开大半,入目缤纷,花香扑鼻。
裴家的人早就知道他回来了,全部都从屋子里走了出来。之瑶第一个跑过来,开心地抱住他大哥长大哥短说个不停,二个月不见,她倒似乎比以前高了些。
她的后面自然还是裴文进。
“之瑶,你别缠着大哥。别让爹娘在屋子里等着。”他含笑说。
“不用进去,爹娘早就出来了!”之瑶往前一指,“大哥你看,都在那儿!”
裴武阳抬起头,果然在安顺厅的大门口,已经挤满了人。中间自然是裴孝杰和裴夫人,之璇和李姨娘分立二边。
二个月不见,父亲的白发似乎更多了些,母亲纵然笑得满足,但却难掩那苍老之情。
他鼻中一酸,忙跑上前对着双亲跪了下来,深深地磕了个头。
“爹,娘,孩儿回来了!”
“快快!快起来!”裴夫人含泪得又是笑又是喊,“别跪了!快过来,让娘看看你!”
李姨娘擦着眼睛走上来扶,他忙恭敬喊了声姨娘,自己站了起来,三步并二步来到父母面前,笑着再喊了声爹,娘,眼睛却也不由得湿了。
裴夫人伸手不住地摸着他的脸和脖子,就像小时候一般,明明笑着,泪水却像断线的珍珠一般,裴孝杰可冷静得多了,除了脸上有稍许的微笑外,便没有怎么说话。此刻,还低声地对妻子说:“好了!才二个月而已,有必要吗?又不是第一次打胜仗回来,快进去,别让下人看着笑话。”
他说着,自己也转身进去了,不过在跨门槛的时候,脚突然绊了一下,裴武阳忙扶住他。
“爹!”
他回头,默然地看了看儿子高大俊朗的样子,一时也难抑住激动之情,嘴唇抖擞着,半天,才轻轻地说了一句:“没事,回来就好!”
“爹,我……”
“你们两父子站在门口说什么,快进来!武阳一路上必是累了,赶紧坐!”裴夫人忙不迭地吩咐,“刚刚吩咐泡的茶呢?大少爷最爱喝的君山银针,昨儿刚拿来的!不是早就吩咐了你们吗……”
“早备好了。这不就是?”李姨娘笑着指指桌上。
裴武阳于是被簇拥着坐了下来,一口君山银针下肚,清香满口,齿颊留香,让他原本有些郁闷的心情终于全然荡尽,看着满屋子因自己归来而真心欢喜的人,仿佛之前想到的种种困难都不存在了一般。
他相信自己的家人,都是善良之人,等回头好好地与父亲谈一谈,纵然会有意外,但也未必就是不快。
用过午饭,一家子人都围坐在厅中,裴武阳将这一路上的事情简略说了一遍,自然是省略了谢家兄妹的事,但还是听得家人们个个都心有余悸。尤其是裴夫人,当听说儿子只率领小部队孤身渡江潜入敌营时,不住地抚着胸口念佛。
“娘,我现在不是好好的在这儿吗?您不必为我担心。”
“还说呢。”裴夫人瞪了他一眼,“以后绝不许这样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要不是我在家天天烧香拜佛,求祖宗保佑,哪里能如此幸运?”
裴孝杰却道:“真是妇人之仁,儿子是凭着真本事获胜的,怎么可能是靠你的吃斋念佛?”
之瑶忙伸舌嘻嘻接道:“爹你真是的,这明明就是大娘的功劳,要不相信,下次大哥出征,把大娘也带上,保准大获全胜!”
裴夫人忙笑着摇头:“得得,别打趣我了,去了那种地方,别说我了,连菩萨也吓得腿软了!”
她难得说笑话,可见真的是十分高兴,顿时满屋子都和乐融融,裴武阳笑着随口道:“这段时间,家里还好吧?”
“不好!丢了个人!”之瑶抢着说。
他一愣,裴文进的笑容也滞了滞,裴夫人轻皱了一下眉头,倒是裴孝杰摆摆手道:“不就一个丫头,没什么大不了的。”
李姨娘看看他,托腮笑着不动声色地转了话题:“可不是嘛,大少爷你看,全家都在这儿,一个也不少!倒是过段时间真是有件大事,得赶紧商量商量。”
“什么事?”裴夫人问。
李姨娘起身走到之璇身后,按住她的肩,满面春风地道:“就是我们的大小姐的大喜日子啊!这只有二个月了,前儿我在街上碰到顾家的丫头,都说那边已经开始忙起来了。想是没过多久,也该送彩礼来了!人家是急得不得了想娶新媳妇呢!”
之璇听得满脸通红,起身道:“姨娘就是看我嘴笨,老是打趣我!”
“好好,看把咱们大小姐臊得!”李姨娘强把她按着坐下,“老爷,夫人,难道我可说错话了吗?”
“没错没错,就你这张嘴最会讲了。”裴夫人笑呵呵地抚着女儿的手,端详着她羞红的美丽脸庞,又抬头看看儿子英伟不凡的样子,一种自豪满足感油然而升。她活在世,不就图个这些吗?
裴孝杰也笑着:“说起来,我还真得去顾家一趟,坐下来好好商量商量,我裴孝杰第一次嫁女儿,得把事情办得风风光光才是。”
他作势要站起来,之璇急了:“爹,你也……你别去……”
裴孝杰倒也笑了:“好了,我是为朝中的事要出去,难道你以为为了你的婚事吗?”
之璇顿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裴孝杰便对裴夫人说:“你张罗了好几天了,现下儿子平安回来,下午就安心睡觉,可别到时候又闹头疼。”
裴夫人一直拉着裴武阳的手不放开,含笑着:“当然了,就算我不累,儿子也累了。”
裴孝杰笑着瞪她一眼:“你知道就好。”
说着,他便出去了。
“这是爹吗?爹今天笑了好几次呢!”之瑶惊讶地道,“这太阳打从西边出来了!”
李姨娘笑骂了一句女儿:“胡说什么呢?老爷心里高兴,笑笑不好吗?”
裴文进也道:“本就该如此,家和万事兴,只要爹高兴就好!”
裴夫人抺着眼泪直点头。
裴武阳也只好笑着没有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