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兵戈 第十九回 心虻(上)(1 / 1)
第三卷兵戈第十九回心虻(上)
冷宫中,塑像还是那样屹立着,却透出一种破败的感觉。 蜘蛛丝牵牵绊绊,从祠堂的匾额垂到塑像女子的额发上。
季书将门口的蜘蛛丝全部拉开,轻轻推开祠堂大门。
说是祠堂,那里面却还是保存着冷宫的模样。 清冷的房间,简单的床铺,床上陈设粗糙,墙壁上泥灰剥落。 看来九王爷对当年他**在冷宫中的经历记忆尤深,简直连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我依稀觉得眼前的场景有些熟悉,似乎当年在西赵的冷宫中也是这副模样。 也许天下宫廷中的冷宫都是差不多的吧。
“兵符在哪里?”
季书问我。
我不说话,领他走到附近的偏殿。
偏殿中,只有一尊塑像,那就是九王爷母亲锦妃。
她姿态平和,巧笑嫣然,似乎还是当年那个宠冠六宫的妃子。 她手中轻轻地握着一个卷轴,那卷轴上面依稀刻着一些字样,并不惹人触目。
我搬了一张木凳,踩在上面,掀开锦妃塑像手腕上的机扩,那个卷轴就掉了出来。
我握着那个卷轴,回转身去,对季书说:“你看,辽东铁骑,全都掌握在他**的掌中。 ”
季书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将卷轴接过去。
在那卷轴上的字样中,刻的是杜甫的“兵车行”。 在诗句地中间,其中有一个“兵”字周围略略有陷下去的痕迹。 四周还有细微的刻线。
季书用征询的眼光看了我一眼。
我微微笑着。 点了点头。
他小心翼翼地将那个“兵”字按了下去。
那“兵”字被掀下去了之后,卷轴下部便轻轻弹开。
我还记得,九王爷为了这个机扩,反复让人找天下的能工巧匠,最后才终于让苏州一个人负责完工。
而且,这个人后来不知所终。
因此,这个机扩。 可以说是除了我和他之外,没有旁人知晓。
五块兵符。 从里面掉了出来。
那几块兵符,看起来是完全一样的。
只有我和九王爷以及五个门外的守军统领们能够辨认,这几块兵符分别对应着京城五个门外地守军。 每一处守军只有对应的兵符可以调动。
我从季书手中拿过那几块兵符。
那只是几块普通地兵符,用铁铸成,兵符上只有几条莫名其妙的条纹路,看起来完全没有差别。
我将那几块兵符列在地上,问季书道:“看不出差别么?”
季书摇了摇头。
我指着当中一块兵符。 道:“你看,这块兵符上面的纹路短了一些,短的方位是在西边。 ”
“不错。 ”季书恍然大悟,道:“这难道就是西门外的守军兵符?”
我摇了摇头,笑道:“错了,这是南门。 ”
季书皱紧眉头,看了一会儿,指着另一块兵符。 恰好是短在东边。 “
“这一块,是北门。 ”我笑道:“明白了么?按照‘西南东北’的方向,按所缺短的那个方向,顺延一个字,便是那块兵符对应地方向。 ”
季书点了点头,长出了一口气。 看着那几块兵符,哑然失笑,道:“他……果真将所有的事情都告诉你?”
这个问题我倒是没有想过。 我忽然想起书房中的地道,墙上的画像,还有他曾经告诉过我的许多事情。 我忽然发现他在这方面有点像是皇兄,总是将所有我懂或不懂的事情全都告诉我,哪怕是我知道了也没有用的。
一想到这个,我就惘然若失。
季书点头道:“他果然……很信任你。 ”
对,他是很信任我。
我心里忽然感觉到一阵慌张,俯下身去将所有的兵符都仔仔细细地收进怀里。 道:“我们现在去哪里?”
说完。 他朝着西宫地方向看了一眼,那意思是说。 是否要去西宫。
母亲和姨母还在那里。
西宫,我心里紧了一紧,沉默一会儿,摇了摇头,斩钉截铁地说:“不用了,我们想办法出宫要紧。 ”
一说到出宫,我们反而都沉闷了下来。
进来容易,出来可就难了。
如何才能出去?再走西宫那条暗道显然是不可能的了。 皇叔必定在那里派了人马把守。
“小人倒是有个办法。 只是要委屈两位了。 ”一直跟在我们身后的太监李全颇有些迟疑地说,“这个……每天午后,总会有人来暗暗盘查北辽宫中原有的太监、宫女和部分被俘虏的侍卫。 ”李全叹了口气,说:“由于皇宫中已经变天的消息,外面还不知道,因此这种搜查只是偷偷进行地,南齐的……”他怯生生地看了我一眼,然后说:“南齐的摄政皇不愿意杀太多的人,每一次都是将搜查到的人关进监牢中,这个监牢中人满为患,疏于管理,如果到了那里,应该比在宫中更好逃脱。 ”
这个办法听起来还是很可行。
我和季书看了看,点了点头,说:“很好,看来值得一试。 ”
李全笑道:“娘娘和公子扮得脏一些,应该看不大出来。 搜查的人每天要看许多人,造就已经不记得了。 ”
事到如今,恐怕也只有这一个办法了,我点了点头,跟随着李全一起走出冷宫。 季书跟在我们后面。
出门后,我回头去看了一眼身后的冷宫,那个门口的侍女塑像还是谦卑地站在那里,风吹云动的时候,我忽然觉得那尊雕像很是眼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