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风里落花谁是主(1 / 1)
当晚我们就在娟儿家吃饭歇下,第二日,绿玉就托柱子替我们找房子,娟儿还一再咛嘱不可以离得太远。但乡村不比城市,一般都是自己住着,哪有租房的。
寻了两日,柱子方兴兴头来说,有个张婆婆,儿子因意外死了,女儿也嫁到外面去,自己住着间小院儿,若我们原意,可以租住,只是离得稍远了点儿。
娟儿很是舍不得绿玉,好歹又留了两天,我们只说会时时来看她才罢,过去的那日她们一家子都要送,好说歹说才只让柱子一个人把我们送到张婆婆家,对外只说是张婆婆的侄女儿。
张婆婆是个勤劳的人,屋里院儿内都是黄土地,可夯得实实的,扫得干干净净。衣裳虽有补丁,但并不像有的孤老人那样邋蹋。头发梳得一丝不乱,精神也还好,利利落落,慈眉善目的样子,让人一看就生好感。
因我们是俩人,她前一天就把正屋的几间收拾出来了,自己住到旁边的小屋里去了。我们很是过意不去,她只笑笑,说一个人住那儿都行,我们是客人当然要住上房了。还说我们来了也好给她作个伴儿,省得连个说话儿的都没有。
柱子手很巧,编了好些个篮子,又做了木箱子给我们,原来屋子也有几件旧的笨重家俱,用的很方便了。虽是院儿中小小的几间房子,东西也很简陋,但收拾下来也漂漂亮亮,齐齐整整的。
绿玉很满意这个“家”,我也很喜欢,闲了还帮张婆婆喂院里的鸡鸭。只是晚上总是睡不踢实,可能是习惯了有胤禩的生活,总觉得枕边空落落的,凄良得很。
可是我知道出来是正确的选择,想想看,自从嫁给胤禩后,数来数去没有几天是我们一起渡过的快乐日子,总是在不停的使性子,发脾气、闹情绪中磨来磨去。
虽然胤禩是宠我,我们俩的感情也不是因门当户对娶进来的福晋或突然指婚的毛仪宁能相比的。正因为我们有那样深的感情基础,他作为一个皇子才能容忍我那样的“无理取闹”,才会放下身段来迁就、纵容我。
可是这样的日子能有多久?我的思想和他们完全不同,世人都觉得胤禩待我已是好得不能再好了,我再有要求简直就是莫明其妙、发疯发颠了。可是,我怎么可以,怎么能够,这样与人分享一个丈夫,我实在是做不到。我无法面对娶进来一个又一个的女人,甚至他们生下的一个又一个的孩子。
是,我知道,历史书是写明胤禩平生也只有三个妻妾,可是没记录的呢,谁知道还有多少张三李四王五。康熙有名份的妻妾五、六十个,没名没姓的还有一百多呢。
我无法去做那许多中的一个。正因为这样我会面对不了,接受不了,我会一直的难过,自己的关都过不了,磨得久了,谁都会烦。胤禩也不会若干次的有耐心来哄我,天长日久,只怕会成一对怨偶。
我也明白,婚后的这一段我实在是太不可爱,和胤禩总是在无休止的斗气中,要不是先前那几年还有点儿感情基础,这样天天闹腾的媳妇娶回来,只怕等不到三朝过门就给休掉了。时间长了,恐怕不是我要走,胤禩说不定也巴不得我走掉了,多么可悲,多么可怕。我不知道我的日子会怎么样,我也不愿去想。
过几日,娟儿还是带了妞子来瞧我们,还絮絮地聊了半日家常。又向绿玉道:“本来说等赶集约了你们去玩,只是这几日到处都冷清得很,戏也不许唱了,凡热闹的事儿都一律不许做。你柱子哥前两日去城里卖篮子,听人说宫里的一个娘娘没了,皇上伤心得很。”
娟儿一边纳着鞋底儿一边自顾自地道:“说是那个贝勒的娘,皇上有一城的女人,未必会为个妃子难过,况且贝勒的娘,也是有点儿年纪的。后面不知道有多少年轻漂亮的姑娘等着,皇上还会惦记她,怕只是做个伤心的样子罢。这样的男人啊,那里靠得住,像我们柱子那样没钱没势,老老实实过日子的倒好。”
她说的倒是漫不经心,我心中“格噔”一下紧张起来,会不会是良妃??妃子,贝勒的娘,而且良妃中秋的时候都病得不行了,这又有近两月,事事都合,只怕是了。
我心中很是难过,虽说离了胤禩,但说起来良妃也算是我的婆婆。再说我在她宫中,她待我不薄,临了还送我九凤朝阳挂珠钗,又将自己的镯子给我,还让我新婚那天不用去给福晋请安。对良妃,我是有感情的,毕竟在她宫里那么久,她的身世,她的境遇,实在是让人伤怀。
我不敢去城里打听,只自己夜里偷偷哭过几回。但是那一段总挑了素净的衣裳穿,只当是给良妃戴孝了。绿玉还抱怨:“怎么说姑娘也是有喜的人,怎么也不穿个新鲜的颜色。”因为没得准信儿,也不好给绿玉说或是要求她也戴孝,若是弄错了,岂不是咒她。我一个人戴孝就是了,算是尽我的心,也只有这样了。
可是最让我担心的还是胤禩,我知道他们母子间感情极好,胤禩是个很孝顺的儿子,要真是良妃出事了,他不知伤心成什么样。我多想这时候能在他身边,那怕只是陪他坐坐,那怕一句话也不说。有时候我就在院中呆坐着傻想,绿玉问我什么也有些恍惚,绿玉还奇怪我怎么不太爱说话了。
这一段总是睡不好,可是生活中却有方方面面的事需要去面对。比如我们钱,我们的银子本来带得不多,付了几月的房租,又添置了一些生活用品,两个大活人天天还要吃饭穿衣。如果总是这样坐吃山空的话,以后的日子真是过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