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无情却有情3(1 / 1)
做了几年跟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在武永强的熏陶下,池春义不知不觉中摆脱了市井小混混的习气,身上平添了一种以前身上没有的东西,也就是气质,有点像人们常说的修养之类,只是掺杂些诡异或诡谲。
为了提高兄弟的整体素质,武永强给池春义制定了一系列的学习计划。首先是看书,先从中国的四大名著读起,每本书不得少于三遍,碰到不认识的字要查字典。对不好学习的池春义来说,读书比杀了他还难受,好在是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之类到还好些,只是《红楼梦》这书,读起来索然无味,不说是天书,在池春义眼里简直就是《金刚经》、《圣经》一样。没想到认了兄弟后,就像被戴了金箍咒的孙悟空,池春义在无奈中收敛了野性和散漫。每天让他上网查资料,从管理保安开始,慢慢地处理公司的烦琐小事,得到武永强的认可后,逐渐地对外应酬,几年下来从里到外,从量变到质变,池春义已脱胎换骨。
一天武永强拍着池春义的肩膀,说了一句让他莫明其妙的话:“兄弟,你可以单飞了。”
没过多久,武永强离开了那个城市,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仿佛从人间蒸发了。他本不是那个城市的人,如他突然消失一样,几年前他突然来到这城市投资房地产开发,他的公司在短短几年中,从一个名不见经传无人问津的小公司,不显山不显水地成了这座城市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知名企业。
异军突起,一枝独秀,一个无可匹敌的龙头企业,一个整个行业马首是瞻灸手可热的人物,突然激流勇退,要给以前做个了断似的断绝了和这里的一切牵连。
走时,武永强给池春义留下了做小本买卖的启动资金。
池春义反没了小富即安的的心。
武永强走后,池春义注册了一个公司,借着武永强留给他的人脉关系,做起了借鸡下蛋的生意。
“王家村东边那一片地要征用。”一个跟武永强关系不错,后来又与池春义有了私交的官员打电话告诉池春义。
“王哥,知道了。”池春义在官员眼里是懂事的人,是那种知恩图报而又让人放心的人。
池春义选中一块地后,神速地跟王村的承包户签定了租用合同,并签了使用权转让协议及违约赔偿协议。
付完定金后,一边申办养殖场手续,一边顾人到处寻找破砖废瓦盖房子砌圈,买了一些价格低廉的大猪小猪往里一放,一个合法的养猪场在各路神仙的帮助下,在不可能中一路绿灯的诞生了。
兵贵神速,没几天开始征地,池来发获几百万的赔偿。虽然大头孝敬了王哥和诸位援手的神仙,但也同时播种了收获的种子。
接下来他又与那些被占地和拆扦户谈帮助要赔偿的事,由户主提出想要多少,然后由他们来进行对土地用途的改变,代理他们与征用部门商讨赔偿的款数。在他们应得的赔偿款外的部分进行分成。
经过池春义公司处理的赔偿户既免去了与征地部门及单位之间讨价还价的麻烦,又拿到了比预期还多的赔款。事后让那些没有给他们公司合作的农户悔恨不已。
最少的也有百分之三十的收益,有一户只想要六十万的人家,经过他们的手,竟获得到一百五十万的赔偿,虽然农户到手不足八十万,那也心满意足了。让人感到钱来得宛如变魔术一样唾手可得。
跟实际要来的钱相比,最后池春义的获利不多,也就是蝇头小利。正是由于有了有钱大家赚的心态,不吃独食,才使得他后来每年几百万轻轻飘飘地到手。
慢慢地通过关系,他承包了供暖、医院供药,各大机关进货也成了他们公司的专利。有了自己的下蛋鸡,自然不怕没有蛋。只要和池来发搭上了线的领导,基本上都能一年暴富,那些与业务有来往的相关人员,也直达小康。业务延伸到哪,哪里就有了兄弟姐妹,或有了叔叔阿姨的靠山。不光自己的事办起来通畅通无阻,别人有事在哪拧了劲卡了壳,找到他也就没了解不开的结,没了过不去的坎。也使他有了及时雨的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