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西月楼大赛(1 / 1)
程婉儿独自一人出了章府,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不知不觉来到了长安街。这条街是京城最繁华的街道,由西至东全长一千多米,商贾云集、行人如织,老店新铺鳞次栉比;南丝北锦、东珍西宝,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这不,程婉儿刚到路口,就见整条街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有两个伙计打扮的人一边大声吆喝着什么,一边向过往的年轻女子分发绢帕。程婉儿好奇地走过去,想看看是怎么回事,小伙计热情地递过来一个绢帕,怂恿道:“姑娘,我们西月楼正在举行才艺大赛,快去看看吧,最高的赏金有二百两银子呢!”
程婉儿一听,顿时心动了,要知道这两天她正为路费发愁呢。想想过一阵巧儿被她爹爹安顿好之后,自己无处可去,如果回程家报答两位老人的救命之恩,路费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呢!她可不想伸手向别人要,如果能得到那笔赏金,事情就好办了。
正寻思着,旁边走过来两个女孩,顺手从小伙计的手中接过绢帕。一个女孩说道:“这西月楼不愧是京城最大的酒楼,你看每年举行才艺大赛,就连这白送的绢帕,料子都这么好。”另一个女孩接口道:“是呀,不知道今年谁会得到赏金,咱们也去凑个热闹吧!”
程婉儿听了她们的谈话,跟在后面也来到了西月楼。
光听说西月楼是京城最大的酒楼,当程婉儿真正站在门口时,才知道这个最大到底是多大。西月楼东西南北各有四座五层的主楼,各楼之间用飞桥栏杆明暗相通,回廊檐角皆雕梁画栋,极尽奢华。而表演的伶人舞乐,就是在四座楼中间的一个二层楼高的平台上。
此时东西南北四座主楼已坐满了宾客,回廊也被众多表演的女孩子和看热闹的人挤得水泄不通。程婉儿站在人群中,手里拿着刚领到的竹签号牌看了看:1231号。天哪,程婉儿心想:原来有这么多人来表演,看来那二百两赏金不是那么容易拿到的。虽说以前爹和娘总夸自己古琴弹得好,不过在这一千多个女孩子里,肯定有比自己更出色的。
想到这儿,程婉儿有些打退堂鼓了。她向后退了退,想挤出人群,不料一脚踩在一个女孩子脚上,疼得她哎呀一声叫了起来。程婉儿连忙道歉:“对不起对不起。”女孩子大方地一笑:“没事,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只是人太多了。”程婉儿隔着面纱也善意地笑了笑:“是呀,人太多了,所以我不想参加了,准备回家了。”
“不要呀!”女孩子瞪大了眼睛:“为什么要走,既然来了就试试再走嘛,对了,你要表演什么?”“弹琴!”“弹琴好呀,正好我是要跳舞,那我们俩一起表演吧。”女孩子坦诚地报上自己的名字:“我叫凌雪,今年17岁,你叫什么名字?”程婉儿被凌雪的率真打动了:“我叫程婉儿,比你大一岁!”
凌雪一把挽住程婉儿的手臂,亲昵地说道:“婉儿姐,干嘛要走,一会儿我们俩一起上台表演,看你好像第一次来不知道吧?”凌雪压低了声音说道:“其实每年西月楼大赛,并不是只有得了头名才有赏金的,呶你看那些楼上的老爷公子们,只要他们喜欢就都会打赏的,有时那些赏金比头名的赏金还多呢,所以呀,干嘛要走?”
“可是我排到了一千多号,那得要等到什么时候呀?”程婉儿问道。凌雪扑哧一声笑出了声:“看来姐姐你真是不知道,到今天西月楼大赛已经是第四天了,你这一千多号是排到今天为止的,所以你不用担心,依我看到午时左右就能轮到我们。要是今天我们得了宾客的赏金,就可以参加最后两天的比赛了,那样才可以竞争头名呢!”
程婉儿想想那就留下来碰碰运气也好,于是安下心来,和凌雪儿一起等着上场。二人一边品评着台上的表演,一边商量着合作的曲目,顺便互相介绍了各自的情况。凌雪是北街安阳郡主府里的一个丫环,她今天是特意请假出来的。程婉儿只说自己是来京城访亲,今天没什么事所以来凑个热闹。凌雪问起为什么要戴面纱,程婉儿声称自己脸上有一块胎记,奇丑无比,从小就一直戴着面纱。
“不过,婉儿姐,你有一双非常美丽的眼睛,”凌雪安慰说。程婉儿笑笑,她吃够了美丽的苦头,现在觉得还是丑点更好。
从上午辰时一直等到午时,终于轮到程婉儿和凌雪上场了。
程婉儿轻衣袂袂飘然落座,左手按弦右手拨弦,一曲《梅花三弄》如潺潺流水在琴弦上流泻而出。一连四天看够了香歌艳舞的看客们,突然听到一曲婉转清幽的《梅花三弄》,就仿佛在炎炎夏季喝了一捧清洌的甘泉,不觉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凌雪这时也适时出场,素颜青衫轻甩云袖,一回眸一扭腰千娇百媚。顿时整个西月楼都被这两个人征服了,全场都安静了下来。
程婉儿感觉到了周围的变化,心里不禁暗喜,她双手轻挑银弦,行云流水般弹得更加流畅了。正弹到第二部分第七段,突然从东楼的三层奏起笛声,与古琴的音律合二为一。琴笛合奏珠联璧合,其音浑厚质朴,韵味隽永,比刚才古琴独奏更加优美动人。梅花点点、潺音串串,西月楼的宾客们仿佛来到了重峦叠嶂之间、潺潺泉水之涧,梅树葱茏之园了:“漫弹绿绮,引三弄,不觉魂飞”。
一曲既毕,笛声、琴声戛然而止,程婉儿呆了几秒,有种知音相遇之感,她缓缓站起,与凌雪一起向四周的观众一一躬身施礼。这时人们才反应过来,响起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程婉儿转向东楼张望,这时三楼栏杆前一个身着白衣的青年公子,持笛也正向台上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