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步步高 > 第24章

第24章(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仙道求索之红尘艳遇 画尸人 诡案组 君心泪 帝师传奇 御苍生 星际间谍 影之焰 用镜心机 追夜色郎

又在市中心区,盖一幢高楼大厦,照样能赚钱。从发展的眼光看,随着西部开发热潮的兴起,内地的地皮只会升不会降的。地皮的增值部分是他押的最后一宝。所以这个风险是他能够承担。而且按照总价打折,优惠了160万元,他还是很感谢古长书的。因为他知道,国有资产打折,他没听说过先例。

收购之后,黄骏把许多精力都投入到了金安。以前“金安市针织厂”的牌子取掉了,换上了“深大集团金安制衣公司”的牌子。黄骏是两头跑,一会儿深圳,一会儿金安。深圳到金安没有直达航班,需要从省城转机,然后飞金安。有时天气不好,或飞机不能准点起降,那就要花两天时间。这是黄骏感到最不方便的。转机的劳顿,甚至不如坐火车舒服,坐火车也只要两天。

第五节

黄骏在金安市举目无亲,到金安后结识了一些官场人物,但也只是一面之交,没什么来往。大多数时间,他都是跟古长书在一起,他喜欢跟他吹牛,喜欢跟他谈企业改造。古长书是他的忠实听众,也能给他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使他得到一些教益和启示。所以,两人算是比较纯正的君子之交和同窗之谊。古长书脑子活络,考虑到黄骏来自发达地区,又是集团公司总裁,是大老板,有一套自成体系的管理经验,他把金安市的重点企业的老总集中起来,把十个县的工业局长请上来,请黄骏给他们讲现代企业管理,讲wto,讲现代企业制度,古长书当主持人,他自己也带头听课。黄骏心里也很高兴的,在深圳,象他这样的老板多,别人并不把他十分看重。在内地,他就感受到倍受尊重的个人价值,是顶天立地的人物了。他在金安讲课,一方面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和企业的知名度,这是一个无形的广告;另一方面,金安市的企业可以从他的管理经验中吸取营养。古长书总是把话说得恰到好处,黄骏第一次试讲时,古长书在主持中讲道:“一个成功的商人,本身就具有商业价值,本身就是一笔有形资产。黄骏先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现在,我们可以从他身上获得智慧,然后我们把智慧变成我们自己的财富。所以黄骏给我们讲课,我们是要付费的。”

古长书的话赢得了满堂喝彩。黄骏下来说:“事先没说付费呀,你怎么说是付费的?”

古长书说:“我是脱口而出的。也算是广告吧。”

古长书告诉黄骏,金安市十个县,都缺少企业管理人材。现在的管理人员,长期过着封闭的生活,知识老化,观念陈旧。他们即使到发达地区走几遭,目光也是盯着外面的小姐是如何生动,如何去感受异地的异性肉体,回来都会成为他们的口头谈资。至于考察学习,没多少人当回事的。他们急需要普及一些基本知识,懂得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既要换脑子,也要补脑子。所以,古长书希望黄骏能够给各县的企业领导讲讲课。这么大的面积,当然不能白讲,讲一天一千块钱是差不多的。讲课是在传授知识,也是在给你自己的公司做广告。你别看我们这贫困地区,穷地方也有富人。有些人的消费水平一点不比深圳上海差,动辄就是几千元的衣服。古长书给他算了笔帐,全市十个县,每个县每年至少要在当地销售两千套高档西服,十个县就是两万套。你是做西装的,不要小看这个市场,它是在不断扩展和延伸的。如果你占领这个市场一半的份额,以一套千元计算,你在本市的销售额就可以达到一千万元。卖一千万你能赚多少钱,你自己明白。

黄骏似乎突然豁然开朗了。古长书鼓励下面各县请他去讲课,他也不推辞了,有请就去。讲一天一千块钱,对他来说全然不在乎钱的多少。可他又特别看重这笔钱,感觉这是知识就是财富的明证,他的智慧得到了认可,这比用商品赚钱就多了一些体面。黄骏是个忙人,身在金安,却要指挥深大集团所有的决策性事务。遇到急事就得马上飞回去。所以他常常抱怨古长书,“我从来没象现在这样忙过,都是你给我找的事。”

古长书有板有眼地说:“可你在深圳有这样风光吗?继续在那里待下去,你无非就是一个只知道赚钱的机器人!你是儒商,儒商的社会责任感应该比普通商人更强一些。在这里,你就可以指导大多数人去赚钱,这才是快乐,也是最高贵的快乐。”

黄骏被他说得哭笑不得,他觉得古长书既在抬高他,也在强迫他,反正就是要他为金安市做些事。

古长书管市办企业,卖出去了一个针织厂,古长书就不急了。他不喜欢做美梦,不指望在一夜之间把市里的所有企业都搞好。其余几个,比如缫丝厂,制药厂,他都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改组改制。他确定的原则是,力争在两年内,让大亏的企业小亏,让小亏的企业不亏,让微利的企业盈利。他还有没有高招?有。他相信天下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解决不了问题的人。他的脑子还在不断产生新的东西。但他觉得,从政者的智力跟其他人的智力不一样,所在的职位决定了智力使用的力度,使用过甚,就会造成破坏性使用,导致智力资源短缺。如果你要永远保持旺盛的政治生命力,永远觉得有用不完的聪明才智的话,一是要保护性的适度开发,不能竭泽而渔;二是要不断充电,让肚子里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许多时候,智力就是智慧,它象一盏明灯,照耀着你的人生道路,也照耀着你的政治前程。要是造成破坏性的开发,不仅要江郎才尽,更重要的你就面临着走进黑暗的可能。当官的人嘛,总是想越当越大,他不买官,也没钱买官,不凭关系,没有后台,就只靠自己的能力硬干,作为一个副职,必须给自己留有足够的后劲和余地,就必须从智慧上保护和培育自己。

第六节

古长书清楚,从县里到市里,他都是一个倍受关注的人,象贺建军,刘市长,黄骏、陈局长他们,确实希望他大有作为。象大明县的周县长,工业局的何无疾他们,则是在冷眼看世界,人人都说你古长书有本事,倒要看你能卷起几尺波澜。特别是何无疾,古长书原本跟他没什么交道的,只是因为是同事,都是工业局副局长,所以工作上或多或少有点联系。平时见面都是点点头,一笑而过,只有开会时才会说几句话。可古长书就没想到何无疾会跟他过不去。那天古长书急匆匆地上楼取一份材料,过道上遇到何无疾,何无疾见他匆匆忙忙的样子,说:“二局长,又有什么新动作了?”问得古长书一愣神。几秒钟后,古长书才含糊其词地说:“没什么没什么。”古长书觉得这人真怪,凭什么这样称呼他?二局长是什么意思?不就是把我当成你的假想敌嘛!

见古长书语塞,何无疾很得意地笑起来,一脸嘲弄的样子。古长书倒是没生气,和颜悦色地说:“何局长,我还嫌老二这个名字不好听,咱们换一下,你当老二算了。”何无疾说:“你舍得?这可是政治地位。”

古长书找到陈局长,对陈局长说,以后局里的文件中,涉及到领导排名的,按照陈局长,何无疾,古长书的顺序排。陈局长异样地看着他,说:“长书,你这是怎么了?”古-书说:“老二多不好听啊,好象是骂人的。”陈局长说:“你开什么玩笑!”古长书没有讲何无疾对他不满,在背后说风凉话的事。古长书只是一本正经的说:“我说的是真话。请求你以后把我排在何无疾后面。”陈局长一笑,说:“是他对你有看法吧。说说看。”

古长书还是没有说。只是说这是他自己的想法,何无疾比他年长,比他资历老,应当排在他前面。古长书不说实话,但陈局长还是猜出八九分了,陈局长说:“你知道何无疾的儿子叫什么名字吗?”

古长书摇摇头。陈局长说:“叫何凯歌。”古长书不明白陈局长要说什么。陈局长又说:“你知道上一任工业局长叫什么名字吗?”古长书还是摇摇头。陈局长说:“叫胡凯歌。”

陈局长告诉他,何无疾从参加工作就在工业局,工作不久就想当科长,前任局长胡凯歌因为没提他,何无疾对他很有意见,暗地里骂“胡凯歌是我儿子”。何无疾添儿子后,就真的起名叫何凯歌。儿子开口说话后,何无疾为了故意气胡凯歌,便把儿子带到局里来,大声逗儿子玩耍:“凯歌,叫我爸爸!”凯歌就叫奶声奶气地他爸爸。“何”“胡”同韵,何凯歌听上去就象胡凯歌,何无疾很是得意,好象占了很大便宜似的。公民有姓名权,胡局长听说后只能生闷气,奈何他不得。后来胡局长调到人大去了,现退休在家养老。跟他同名的何凯歌已经是少先队员了。

陈局长讲了这件事,提醒古长书说,何无疾可是有背景的人,金安原是地区行政公署,地改市之前,何无疾的岳父原是行署副专员,他手下的秘书们干事们现在都是实权人物,因此不可小看了何无疾的能量。遇到他的大小事情,总会有人站出来为他说话。这种力量平时很隐蔽,关键时刻就显现出来了。何无疾业务素质很差,之所以提拔为工业局副局长,就是背后打招呼打出来的。

古长书听后想笑,觉得何无疾这人还挺幽默的,骂局长是儿子又不明骂,便用自己的儿子作为局长的影子和替身,这也太拙劣了。

第十四章

第一节

时间不明不白地到了第二年。

目 录
新书推荐: 内娱街溜子,开局带劫匪狂飙 睡完不认后,被阴湿继承人强宠了 绝爱囚笼:千金的男装救赎 江州囍事 重生七零,我在京市开饭店致富 什么叫我是怪谈? 完了,我把仙家的香炉摔了 仙子,求你别再从书里出来了 他发癫,她贩剑,恋综画风被带偏 前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