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救美(1 / 1)
最近京城特别的热闹,尤其是教军场,那里天天是人山人海、人声鼎沸。人们挤得前胸贴后背,他们不单单是为了观看擂台上的精彩比赛,更是为了一睹七公主的靓丽风采。
这是三年一度的武举比赛,规模之大就不用说了。最引人注目的倒不是精彩的比武,皇帝和公主的亲自到场更是吸引他们的眼球。特别是那七公主,听说她长得十分漂亮,比传说中的仙女还要美上三分。
早上辰时,擂台前已经挤不动了,他们你挤我,我挤你,都想一饱眼福。在人群中有一个青年汉子,他相貌平平,混在人群中一点也不惹人注意。他不是别人,正是赵一飞的公子赵风。
赵风自从来到京城,就住进娘舅董德方的府中。由于他是朝廷通缉囚犯,所以不敢轻易露面。董德方四处活动,想替赵一飞减轻罪行。可是那丞相秦彪欺上瞒下,这些文官根本不敢帮助董德方。再加上赵一飞的官声也不是很好,大家也都纷纷闭口不言。董德方无计可施,也只好顺其自然。
赵风见舅舅拿不出好办法,他就决定铤而走险,用自己的武功去劫天牢。他为了不连累舅舅,决定不辞而别,他一个人住进深山。他每日苦练神剑上的武功,练了十天,赵风开始行动了。
正当他准备好了一切开始准备劫狱的时候,舅舅董德方找到了他。
其实董德方早就注意到他了,从赵风不辞而别的那天起,董德方立刻差家人四处寻找,终于在一个荒郊找到了赵风。
董德方一见到赵风,很是生气:“我知道你要干什么,你做事为什么不和我商量一下?”
赵风一抱拳:“舅舅,这事您就别管了,一切后果就让我一个人承担吧!”
董德方摇摇头:“傻孩子,你那点心思舅舅清楚,你是不是怕连累舅舅?舅舅不怕连累,可是你想过没有,你这么做是害了你爹娘啊!”
赵风很不理解:“舅舅何出此言,难道我就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爹爹被砍头吗?”
董德方叹口气:“你啊,还是年轻气盛,你想想,就算你侥幸救出你爹,你娘怎么办?据我所知,天牢中男女都是分开关押,所以他们肯定不会关在一起,你救了你爹,那肯定就会惊动大批官兵,你娘那边你就不可能救出来了。你想想看,你劫了天牢,那皇帝会饶了你娘吗?”
赵风闻言惊呆了:“舅舅,多谢你提醒,我差一点又惹下天大的祸事。”
董德方点点头:“赶紧跟舅舅回去,我们慢慢再想办法,毕竟还没有到最后时刻,如果皇帝真的要动手,那时我们在商榷。”
赵风想了想:“舅舅,我看不如这样,我要去一个地方,就不跟你回去。”
“那你要去哪里?”董德方问道。
赵风道:“我听说离此五十里的骊山活跃着一伙盗贼,我想去看看,如果我能在那里站住脚,等到秋决的时候,我也好有个帮手!”
董德方紧皱双眉:“他们可都是一些杀人不眨眼的强盗,你可要想清楚,别把自己赔进去。”
“舅舅放心,我心里有数!”赵风坚定地说道。
董德方见赵风决心一下,也不好阻拦。
辞别了舅舅,赵风朝骊山走去。
京城郊外的骊山风景秀丽,群山环抱这一潭秀水,更增添诱人的风姿。不过这一带游人甚少,主要的原因就是此处活跃着一股悍匪,他们游走在山林深洞之间,打劫过往的客商。朝廷多次派兵围剿都没能剿灭他们。
赵风就是想找到这群悍匪,如果真的要劫法场,靠自己的力量是绝对不够的,他必须联合更多的力量,劫匪无疑是上佳的首选。
赵风大步走进骊山深处,周围静悄悄的,寒风吹动周围的野草,四处惊飞的山鸡,更让人感到莫名的孤独和凄凉。也许是家人的遭遇,赵风的心情很不好,他很想跟人好好打一架,或杀一个人来发泄一下心中的郁闷。
道路越走越窄,前面几乎已经是羊肠小道,甚至那小道也被野草给覆盖了。赵风干脆掏出宝剑,让那宝剑变得一尺来长,然后用剑拨打着脚下的乱枝。这的确是一把宝物,赵风只是轻轻一挥,那野草纷纷断成两半。
正走着,忽然前面朦朦胧胧似乎什么在动。赵风警觉了起来,这会不会是强盗来了?那我可得做好准备。
赵风躲在一棵大树旁仔细观察,那动静越来越大,最后竟然出现一个人影,啊!是一个少女,只见她一身的短打,背后背着一个竹娄,边跑边喊:“救命!救命!”
赵风再往她身后看,一个黑熊迈着重重的步伐紧紧地追着她,眼看就要追上了。赵风大怒,一个健身冲出来,对着黑熊就是一剑。黑熊猝不及防,身上被宝剑划了一个口子。黑熊疼得“嗷”的一声朝赵风扑来,赵风豪不畏惧,一个“力劈华山”朝黑熊砍去。黑熊也很灵活,他愣了一下,朝旁边躲去,宝剑走空,黑熊趁机从侧面扑来。赵风反应也很快,用手中宝剑一转,一招“节外生枝“让宝剑从自己的侧面横刺过去。黑熊“嗷”的一嗓子,用熊掌横扫过来。赵风身子一矮,躲过熊掌。右手拔出宝剑再来个“天女散花”。急速飞舞的剑花立刻在黑熊身上挑出好几个伤口。黑熊“嗷嗷”乱叫,最后咆哮一声,朝后跑去。
赵风也不追击,急忙去寻找那少女。那少女躲在一个树后,早已吓得花容失色。
赵风一抱拳:“姑娘没事吧!”
那少女喘着粗气:“我、我、我没事!多谢,英雄相救!”
赵风点点头:“既然没事,那我就告辞了。”说完,赵风就想离开。
那少女忽然拉住赵风:“英雄慢走,英雄救了小女子,也该留下姓名。”
赵风考虑到自己还是朝廷通缉之人,不敢报出名姓,应付道:“姑娘不必了,这只是举手之劳,在下微名就不必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