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绿野狂飚-从诺曼底到易北河 > 第15章

第15章(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一个军统报务员的悲剧人生 烈火寒灵 木剑惊鸿 冰霜小魔女 感情游戏错中错 我的美女老板 宝贝前妻 爱情有关机没开机 青浦旧事 秘书室情人

这些船从哪来?加快生产固然是个办法,但难解燃眉之急。

这时,蒙哥马利想到了那个美国人十分欣赏的计划在法国南部与“霸王”同时实施的“铁砧”行动。他本来就不喜欢那个行动,一直主张放弃它,现在可找到机会了。他打电报给在华盛顿的艾森豪威尔说,应把“铁砧”行动降格成一次只起恫吓作用的佯攻,以便把节省下来的登陆舰艇拨给“霸王”使用。否则将失去迅速取胜的机会。除了这个理由之外,蒙哥马利还担心“铁砧”行动将削弱盟军在意大利战场的兵力和推进速度,从而为俄国人抢先进入维也纳创造机会。

然而,艾森豪威尔却很偏爱“铁砧”行动,认为它与“霸王”行动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将分散、牵制德军的兵力,达到南北夹击、一举解放法国的目的。另外,这个行动也是向斯大林许诺过了的,总不能一再言而无信吧。因此,他回电说,最好先别打“铁砧”的主意,设法通过其他途径解决登陆艇的问题,最后万不得已时再考虑放弃“铁砧”行动。

在那天的会议上,蒙哥马利把他负责修改的计划呈送给最高统帅。这个计划大部分与艾森豪威尔的想法不谋而合,因此当即获得批准。根据这个计划,盟军最初突击登陆的兵力由3 个师增加到5 个师,登陆正面由40 公里增加到80 公里;同时,将有3 个空降师空投到登陆地域纵深,以配合地面行动。两天后,艾森豪威尔向英美参谋长联合委员会报告说,为了解决因扩大登陆规模而带来的对船只、飞机等的更大需求,同时也为了保证“铁砧”行动能如期进行,也宁愿把进攻日期推迟一个月,以确保进攻取得决定性的胜利。2月1 日,参谋长联合委员会同意将“霸王”行动推迟到6 月1 日。

巴顿亮相

伦敦依然笼罩在寒冷的浓雾中,天空阴云密布。一架C—47 飞机降落在伦敦西北的切丁顿机场。机上走下来一位年近60 的老将军,他银灰色的头上戴一顶钢盔,上面镶着三颗将星。笔挺的马裤呢军装裁剪得非常合体,脚蹬一双锃亮的长筒皮靴,腰间系着一条手工雕花的皮带,两边各佩一支嵌有珍珠的手枪。他有着标准军人的体魄,走起路来昂首挺胸、大摇大摆,一副贵族派头。他的脸是长方形的,呈砖红色,高鼻梁,宽额头,眼睛不大,但机警,富有表达力,并不时透出目空一切、玩世不恭的神情。他的嘴角倔强地抿着让人觉得有被嘲弄的感觉。“嗬,真帅!”初次见他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这样说。”

他就是令艾森豪威尔喜爱而又头痛、令蒙哥马利服气而又妒嫉、令德国人敬重而又惧怕的大名鼎鼎的乔治·巴顿。

提起巴顿,今天的人们无不为他豪放的个性和迷人的魅力所吸引,把他列入可敬、可爱、可效的名单之中。但在50 年前,认为巴顿可敬、可爱的入并不多,有的人甚至背地里没少诅咒他。他因直率豪爽而交了不少朋友,也因狂妄自大而得罪了很多人。他有着恺撒的躯体、坚强的意志、暴躁的脾气、粗扩的性格,但他又很罗曼蒂克,喜欢女人,喜欢豪华,喜欢舒适,喜欢用他那尖尖的嗓音唱圣歌。他给他的妻子写了许多情意绵绵、柔情似水的信,其中不乏“我爱你,想你”、“你的唇痕使我特别动情”之类的话。

他难得看上什么人,尤其是与他共过事的英国人。在北非和西西里,蒙哥马利而不是德国人似乎成了他的真正对手。两个人处处别着劲,一个有好事另一个肯定连妒带恨,一个吃了亏另一个肯定幸灾乐祸。为了与蒙哥马利争头功,两个人在西西里全力投入了一场马拉松赛跑。为了驱使自己的部队赶在蒙哥马利前面进入墨西拿,巴顿象暴君一样到处大吼大叫,骂爹骂娘。他对英国人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固有的憎恨。他对艾森豪威尔唯一不满的就是指责他是“亲英派”,而他则发誓:“我决不,决不亲英”。

无论在什么场合,只要他一到场,就会立刻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他身上,井把他的情绪迅速传染给在场的每一个人。他为他有这种魅力而深感得意,因此从不放过任何可以表现的机会。他出奇的自命不凡:“和他们比,我是个天才,确实是个天才。”“当我想到我的工作的伟大,意识到我成为现在这样一个人,我惊呆了。然而又想到谁还能象我一样出类拔萃?据我所知,还没有这样一个人。”“我觉得可以自称伟大之处,在于我有领导和鼓动能力。”

他是一个出色的演说家和鼓动者,能在5 分钟之内煽起战士们的情绪、斗志昂扬地去冲锋陷阵。在进攻西西里前,他对他的士兵们说:“战争是人类最壮观的竞赛,在这竞赛中,人们可以为所欲为。在战斗中,强者生、弱者亡。”他的格言是:”战斗的时间越短,伤亡的人就越少,而伤亡的人越少,官兵们的信心和斗志就越高。”带着这一信念,他象参加赛马的骑手一样驾驭着他的军队飞奔向前,有时为了加快速度还会无情地抽上几鞭。对此,艾森豪威尔既钦佩而又无可奈何地说,巴顿有种“非凡而又残酷的推动力”。他自己也说:“我是美军中最会在别人屁股后面推一把的人。”他骂人、说粗话是出了名的,对此,他解释说:“他妈的,没有粗俗劲就指挥不了部队。”

他勇敢得令人感到惊讶,常常冒着枪林弹雨在战场上跑来跑去,有时甚至让人觉得他是故意在演戏。在部队遇到雷区而不能前进时,他会亲自不慌不忙地走到前面,趟过雷区给官兵们看,当炮弹从头顶呼啸而过、落在附近爆炸时,他的眼皮连眨都不眨,仍旧谈笑风生。他的勇敢有时的确是故意做给别人看的,并以此为乐,寻开心。他在写给夫人的信中说:“一个人必须能象演员一样会演戏。”但有时,他的戏未免演得有些过分了。比如,他在西西里巡视医院那场戏:

他从一张病床走到另一张病床,用平易可亲的语言和伤员们打着招呼。

“什么地方受了伤,小伙子?”

“是胸部,长官。”

“好,”他提高了嗓门,以便让其他人都能听得见,“你听了可能会感到有趣,我最后见到的一个德国兵既没有胸腔也没有脑袋。”

他来到一名带着氧气罩、已失去知觉的伤兵身旁,脱下头上的钢盔,跪下,把一枚紫心章别在他的枕头上,对着他的耳朵嘀咕了几句,然后站起身来打了个立正。

他又到了另一个医院,看到一个二等兵蹲在包扎所附近的一个箱子上面,身上没有绷带。他走过去问:

“你是怎么回事?”

“我觉得自己受不了啦。”二等兵答道。

巴顿怒不可遏:“你是个令人恶心的胆小鬼!”边骂边用手套抽了他一记耳光,并把他抓起来一脚踢出了帐篷。接着又是一阵吼叫:“不要收这个狗东西..你这个没出息的孬种,马上回前线去!”

二等兵被人扶起来,发现身上很烫。一查,身温39 度,另外还得了疟疾和精神优郁症。

这件事谁也没追究,巴顿也很快把它忘了。事情本来可以就这么过去了,可巴顿偏偏有视察医院地嗜好。一周后,他又来到一所医院,结果又让他碰上一个没缠绷带、但混身发抖的士兵。

“你有什么病?”

“我的神经有病。”

巴顿大叫:“你说什么?”

“我的神经有病。我再也受不了炮击了。”说着,小伙子抽泣起来。

“他妈的,你的神经有病,我看你不过是个胆小鬼,你这个狗娘养的。”接着一记耳光。

“不许他妈的再嚎了。我不想让这儿的这些负了伤的勇士看着你这个狗杂种坐在这哭哭啼啼。”跟着一记拳头,把那人的钢盔打落在地。

他转身冲着院方领导大叫:“你绝对不能收留这个狗杂种,他根本没有病。我不允许医院塞满了这些怕打仗的狗东西。”

他又转向那个士兵:“回到前线去,你也许会负伤或被打死,但是你要打仗,要是你不去,我就让你靠墙站着,叫执法队枪毙你。”说着,他就伸手去摸挎在腰间的手枪。“实际上,我应该亲手毙了你,你这个不要脸的哭鼻子的胆小鬼!”

他当然没有胡来,只是把枪晃了晃。但这一次他再没那么幸运地躲过去了,虽然他的同事们起初想把这件事给掩盖过去。布莱德利、亚历山大把下面的上告信一声不响地锁进自己的保险柜里。但医生们不依不饶,他们把上告信交到战区总司令艾森豪威尔那里,并且捅给新闻界。幸好那些负责的记者没有直接报道出去,而是先去找了艾森豪威尔。起初,艾森豪威尔得知此事后并未感到过分吃惊,只是觉得他“不得不把巴顿将军骂一顿了”。于是,他一面派人去西西里实地调查,一面坐下来亲自给巴顿写了一封信,狠狠地责骂了他,并要他去向被打的士兵、向当时在场的所有医生和护士、甚至要向整个第7 集团军道歉。他本来想在圈内了结这件事,而不愿把它上报或传出去,那样事态就会变得意想不到的严重,最终将迫使他“不得不把巴顿不体面地遣送回国”,而他是不想失去巴顿的,因为“巴顿是我们从事这场战争不可缺少的人物,是我们赖以取得胜利的一个人物”。

但没过两天,记者们便找上门来。他们一个个义愤填膺,要求撤巴顿的职,甚至要求最高军事法庭过问此事。艾森豪威尔平心静气地对他们解释说他需要象巴顿这样一位具有一往无前精神的指挥官:“他对他的士兵要求越是苛刻,他就越能保全这些土兵的生命。

目 录
新书推荐: 重生40,火红年代从杀鬼子开始 民国:从黄埔一期开始 抗战:爆兵打的鬼子说这仗没法打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炼狱之刃 抗战:开局无限物资,老李麻了 重生78年,从组装豹2坦克开始 淞沪战场:让守仓库,咋成军阀了 抗日:从火烧靖国神厕开始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