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1 / 1)
您好!您下载的小说来自 www.4020.cn 欢迎常去光顾哦!
本站资源部分转载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请支持正版,版权归作者所有!
版权归作者所有,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果觉得本书不错,请购买正版书籍,感谢对作者的支持!
序
序
想写这部小说的想法大概始于两年前,那时候自己已经从南方搬到了北京,并买了房子。
从开始的漂泊、流浪,到南下打工和晓倩一起创业,历经艰辛本应收获幸福的时候,晓倩突遭劫难……
想不出幸福究竟是什么,拼搏带来了物质上的充裕,家境也渐渐好起来,心情随之也阳光了很多。一个人心静的时候,就时常回忆起先前的事情,逐渐的一些失散多年的同学朋友似乎都慢慢有了音信。相遇相聚后那种随着年龄增长日渐强烈的怀旧感油然而生,于是每次的相聚都始于豪言壮语,终于不言不语。
写下小说的题目,总觉表达不出内心的感受。人总是会生活在对过去的回忆当中,回忆多了,便让人觉得有些多愁善感。不知道是生活的压力摧残的自己没了追求,还是自己原本就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当梦想变为现实的时候,内心的欲望却更加的强烈。我们每天都在忙碌着、奔波着,出发很久了,却时常迷惘于出发的动机和目的。
是缺乏了信仰,还是没有了追求?每天似乎都在一种无法言表的欲望中挣扎,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城市压力综合症吧。
我尽量的让自己少想一些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尽力的把脑子清空。看到父母健康的活着、看到儿子灿烂的笑着,看到周围的亲人在期盼着,我感到了满足。
小说里有我的影子,文字间承载着我的梦想。与自己出生在同一年代的人,或许都能从中找到自己先前的影子。那些激情的话语,那些纯真的青春。
很喜欢看中央二台的一档励志创业节目——赢在中国,更喜欢里面的主题歌——“在路上”:
那一天
我不得已上路
为不安分的心
为自尊的生存
为自我的证明
路上的心酸
已融进我的眼睛
心灵的困境
已化作我的坚定
我们都在路上,为了我们至爱的亲人,我们都在路上,为着温暖我的人。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漂泊在路上的打工者,一份辛劳,一份收获,只要有梦想,生活总会慢慢好起来的。
前言
前言
许梦豪的家在鲁北的一个小县城,直到现在,县城依然属于欠发达地区,县城所属的鲁北市也是一个欠发达的市。大概城市和人一样,经济贫穷了,名气自然就小了。所以从上大学开始,每次许梦豪和别人说起自己的家乡时,总要说:我们县是鲁北市的一个欠发达县,鲁北市又是我们山东省的一个欠发达市。似乎每次这样描述一下,心里才平衡一些,反正是穷地方,就别等人家问了。还有每次别人问起许梦豪的老家在哪里时,他总说:就在黄河边上。看到对方仍迷惑,就再补一句:离济南200公里,因为说鲁北市很少有人知道。
梦豪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从小就是一个爱幻想的人,而且从小喜爱文学。梦豪的文学才能到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就已经显现出来了,当时全县举行了一次作文比赛,梦豪得了第二名,发了一支钢笔和一个笔记本。大概从那时起,梦豪幼小的心灵里就播下了文学的种子,一直到现在,从事的工作似乎也没有偏离文学(或者说文字)太远。
梦豪的家并不富裕,从上高中开始,梦豪便开始住在学校附近的小姨家。每星期从家里拿一块钱,那时候学校供应开水,作为喝水的费用。咸菜是从家里拿的萝卜条、豆瓣酱,每个周末梦豪的娘早早就给他把咸菜准备好,放在一个大大的玻璃瓶里。
梦豪小时候很胖,而且特别能吃,能偷吃,因为胖亲戚朋友给他起了个外号——“大胖官”。家里好不容易留点好东西,比如香蕉苹果之类的,只要梦豪看一眼,便惦记上了,早晚弄到肚子里。为此身体饱受了很多煎熬,经常深更半夜起来拉肚子,但第二天照样吃个没够。
提笔写下上面这些文字的时候,梦豪一直很感伤。从高中到大学,再从大学到后来的求职、到北海发展,路上的艰辛不必多说,每次看到母亲鬓角的白发,父亲苍老的面容,梦豪便常常自责,总盼望生活好一点、再好一点,让父母家人都生活的好一点。
梦豪是一个有理想的青年,从他的经历中你可能会感受到那个时代,像梦豪一样农村出去的孩子,那种求学求职的艰辛,那种自强不息的执着,还有那些读来让人流泪的虚荣……
第一章 青涩的中学(一)
【们的故事/说着那春天/在春天的好时光/留在我们心里/一边一边深情回忆/春天带来真诚友谊/我们眼里的春天/有一种欢喜啊啊这就是春天的美丽】
——《春光美》
(一)
其实方军算不上真正的孤儿,还有一个奶奶相依为命。方军是梦豪初中的同学,也是梦豪所在班级的班长。方军的父亲年轻时在石家庄当兵,后来得了一场病死了,但却是死在了家里,所以就不能享受抚恤待遇。方军的父亲死后,母亲就带着方军的弟弟方华改嫁了,嫁到了同村的一户人家。听方军说,当时母亲要带他和弟弟两个人走,奶奶死活不让,硬是把方军给夺了下来。为此,方军一直记恨他的母亲。
升入初一的时候,梦豪还是个小孩子,开学的那天是父亲骑车把他送到学校的。学校离家有七八里路远,晚上还要上自习。所以父亲想让梦豪住在学校附近,可也凑巧,方军是个心细的人,一下就看出了梦豪爷俩的心事,就主动上前问:
“大伯,你是许梦豪的父亲吧”
“是,劳驾你是哪里的”,梦豪的父亲每次和外人说话,都像是很客气的问路一样。
“我和许梦豪是一个班的,我叫史方军,我家就住在学校西边,中四庙(村)”。
“那敢情好,我想麻烦你个事,方军,梦豪现在还小,一个人骑车家里也不放心。想在学校周围找个住的地方,你看你能帮帮忙吗”。
梦豪的父亲本来想直接问能不能住在你家啊,但最终还是没那么直白,也是怕弄的尴尬。
方军想都没想,爽快地说:“行啊,大伯,正好我家里有空地,家里就我和我奶奶两个人,去我那里住吧,我还有个伴”。当时梦豪爷俩也没多问,但心里都在想:怎么只有他和奶奶两个人呢。
步行到方军的家也就十分钟,三间土房,最西边的一间是烧火做饭的,中间一间是“客厅”,里面盘了一个灶台,冬天冷的时候就在客厅里生火做饭,同时还能把土炕烧热了。最东边的一间就是“卧室”了——一个大土炕,靠墙是一个方桌,这就是方军和他奶奶全部的家当了。梦豪的父亲在和方军奶奶交谈的过程中,才知道了方军的身世。
梦豪就是在这间虽然外表破旧但却温暖的小屋里,读完了他的初中。
梦豪上初一那年,方军的奶奶正好70岁。奶奶和许多农村的老太太一样,和
蔼慈祥,脸上总是挂着笑容。方军的爷爷也是当兵的,去世后每月有50块钱的抚恤金。就是这50块钱,奶奶每月都要靠它维持生计,除了油盐酱醋外,还时常上街买点鸡蛋什么的,改善一下生活。梦豪小时候的胖,大概就是从初中开始的,因为住在方军家,每天晚上上完自习回到住处后,奶奶总会留着饭给梦豪。那时候的饭菜无法和现在比,熬一锅玉米面粥,蒸一锅窝头,再切点自己腌的萝卜条。就是这些,梦豪每次吃的都特别香,每次也都吃的特别多。看着梦豪狼吞虎咽的样子,奶奶总是怜爱的说:“慢着吃,慢着吃,锅里还有,你看看,正是长个子的时候,多能吃啊……,梦豪冲奶奶笑笑,继续埋头香甜的吃着。
方军从小就个子高,初中的时候估计就有1米75多了,在全校差不多也算高个了。方军的学习成绩也和他的个头一样,出类拔萃,同学们都管他叫“铁第一”,因为无论是大考小考,他的成绩肯定是全年级第一名。再加上他特殊的家庭环境,使得他的知名度比校长还高。考虑到方军家庭确实困难,从上初一学校就免除了他的全部学杂费,否则仅靠奶奶每月的50块钱,根本无法满足这个家最基本的需要。
梦豪的成绩总是在方军后面,也总是想超过去。但直到初中毕业,依然是没有超过去。最好的记录就是方军考第一、梦豪考第二。其实梦豪特别渴望能考过方军,拿个第一。因为好像只有第一才能引起周围那么多人的关注,包括老师和同学,特别是女同学。
自打梦豪住在方军家后,每年过春节两家都要来往,和亲戚一样。梦豪也从内心把方军的奶奶当成了自己的奶奶,感觉在方军家住的很温暖,俩人也如同亲
兄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