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慧中坊(1 / 1)
充了充足的维生素的原因。而且,这里的人对衣着都比较讲究。他们侍弄梨树的时候,都穿着粗布衣裳,可是一旦离开梨园停止劳作,就会换上鲜亮考究的衣饰,或赶集,或品茶,或走亲访友,或者赶庙会,总之一句话,梨花镇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实在是很丰富很有品位。
这就决定了,梨花镇居民需要准备较多的衣饰鞋帽,来应对不同场合的需要。
穆宛冰当即决定,在这里开一间成衣坊,主营成衣鞋帽,捎带做些首饰生意。
说干就干。
把母亲安顿好,穆宛冰就到附近的州县先做市场调查。主要是看看布料货源、加工制作条件、运输渠道等等。策划了十天左右,穆宛冰发现,在附近一个叫做五里河的地方,大概包括五、六个村子,那里的人以养蚕为生。他们的蚕茧,全部卖给一个叫做张武的大商人,由他织成丝绸绢帛,再辗转卖给外地的商家,只有一小部分卖给当地和附近的居民。那些商家拿到丝绸之后,就不知道运倒了什么地方。反正,似乎与这里无关了。所以。梨花镇的居民爱美爱打扮,可是买不到很好的成衣,只能自己制作。
穆宛冰又仔细做了一番市场预测和价格评估。自己的钱,足够开一间作坊,先招收二十个擅长针线的女子,做出一些样品来打开市场销路,然后慢慢摸清人们的喜好和眼光,再成批生产,不愁赚不到银子。至于原料,就从那个张武那里进货,价钱给好一些,他一定会分出一些丝绸卖给自己的。
穆宛冰又租了一处宽敞的三进三出的院子,收拾出十几间屋子,一间当作原料仓库,一间当作成品仓库,一件当作办公室,另外七间就是车间了。最外面临街的屋子就作为铺面,今后用来做生意。
房子简单装修后,穆宛冰就在院子外面和镇子上的大街小巷贴出了招聘启事。启事上写明了招收的人数、条件和工钱计算方式,当然,工钱底线也是事先打听好了的。随后,就去找大商人张武购买原料。
不料,大商人张武根本不把穆宛冰这个小女子放在眼里。
头一回,听得下人来报,说一个年轻女子求见商谈丝绸生意,张武连想都没想就回绝了。
第二次,穆宛冰买通了门人,在院子里等候去看戏的张武,只等到天黑才把这位大老爷等来。可是穆宛冰刚刚说明来意,张武就不耐烦地挥挥手:“一个女人家做什么生意?我看你是闲得发慌吧!我从来不与女子谈生意。”就让下人把穆宛冰送了出去。说是送,其实和赶也差不多。
第三次,穆宛冰来到了张武的商铺,而且,事先打听到这位张武先生喜好品茶,就特意托人从溧水县买来了一套紫砂茶具和两斤上好的绿茶,交给帐房,特意叮嘱他。叫他告诉张武,是一个叫穆宛冰的女子送的。她还让帐房告诉张武,如果不想接受这份心意,就请退回到梨花镇金羽巷穆家,也就是成衣坊的加工车间所在。
然后,穆宛冰就不再去找张武,而是安心招兵买马。
过了三天,正在对想来成衣坊工作的女子们进行面试的穆宛冰赫然看见,大商人张武带了两个精干的仆人进得门来。
穆宛冰假装没有瞧见,而是不慌不忙地问刚好排队排到跟前的一个女子:“你今年多大啦?”
那个女子有些紧张:“二十五。”
“二十五?”穆宛冰沉吟道,“那么你一定已经成家了吧。”
“有两个孩子,丈夫三年前已经过世了。”
“家里还有什么人?”
“只有公爹一人。”
“哦。”穆宛冰又问,“那么你公爹身体怎么样?还健康吗?”
那个女子显然没有明白,应聘的是她本人,干吗要问她公爹是否健康。
穆宛冰看出了她的疑惑,笑笑说:“我这间成衣坊,工作量很大,劳动强度也相对较高,需要招收的人,最起码要能够保证每天五个时辰的工作时间。我的意思是,如果你的家里需要你花费较多的时间来照料,那么,这份工作很可能就不适合你。”
那个女子听明白了,赶紧回答:“我公爹身体很好,家里的十亩梨园都是他一手打理。”
“那么你还出来做工干什么?待在家里帮助公爹打理梨园不也很好吗?”
“单是日常吃穿住用,梨园挣来的银子也够花了。可是公爹心气儿高,一心想让两个孙子出人头地,给他们请了一文一武两位师傅天天教课,那两位师傅是好不容易才请到的,别人家争着要请,后来还是因为我们家出的价钱高才请到。所以……”
“我明白了。”穆宛冰截住她的话头,“最重要的是,你能保证白天全部都能在这里工作吗?”
“能。能。”女子连忙回答,“我公爹会做饭,中午我也不用回家去。”
“好吧,你拿着这个牌子,到后面去参加针线刺绣的考试。如果合格了,我们就会告诉你。”
那女子拿着牌子去了后面的院子。那里面,穆夫人正在充当考官,按照穆宛冰的要求挑选那些心灵手巧的女子。
站在院门口的张武不禁对穆宛冰产生了一些兴趣。
正文 第一百三十二章 慧中坊
第一百三十二章 慧中坊
“穆姑娘。”张武带着仆人走进院子。叫了一声。
穆宛冰好像刚刚才看到他:“原来是张老板呀!怎么在门口站着,快请进来。您先坐,我给您沏杯茶去。”
张武赶忙摆手:“穆姑娘不用忙了,我坐坐就走。”
“那么张老板今天来是因为……”穆宛冰故意沉吟着说。
“穆姑娘的厚礼张某人收到了,今天是特意来说声谢谢的。”
实际上,张武临来的时候,就让仆人带上了那些茶具和茶叶,准备还给穆宛冰。可是,刚才又改变了主意。
张武说:“穆姑娘这里很忙啊,我这样冒昧前来,是不是太打扰了?”
“哪里的话,能见到张大老板,实在是幸运。就是不知道张老板是来归还礼物呢,还是来洽谈生意?”
张武显然没料到穆宛冰这样开门见山,就有些尴尬:“当然……是来洽谈生意的。不过,那份礼物,张某人也多谢啦。”
“好吧,那我们屋里谈。”穆宛冰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那些等待面试的女子都叫了起来:“穆姑娘,那我们怎么办呀?”
穆宛冰道:“抱歉啊各位,我这里有些急事,请明天再来吧。”
那些女子嘟哝着散开了。
张武问道:“看穆姑娘招人这情形。是要做大生意吧?”
“大生意谈不上,只不过找个营生糊口养家罢了。张老板你也知道,一个年轻女子,初来乍到,无依无靠,母亲年纪又大了,身子骨也不大健朗,穿衣吃饭,看病服药,哪一件不要银子呢?我这也是出于无奈,才叨扰张老板的。”
张武又道:“冒昧地问一句,穆姑娘家里就没有可以依靠的男子吗,反倒要你一个年轻女子出来抛头露面?”
穆宛冰黯然道:“原来,我嫁过一个丈夫,可是,他已经死了。”的确,穆宛冰宁愿认为自己的夫君已经不在人世了。
张武立刻道歉:“哎呀真是不好意思,让你想起伤心的事了,抱歉,抱歉。”
“无妨,这些都已经过去了。”穆宛冰心想,是的,一切都过去了,秦鹤翀,已经是往事了。
这一天对穆宛冰来说,是她在天胤王朝过得最愉快的一天。张武与她签订了契约,说好长期为她的成衣坊提供丝绸布料。而且,价钱还不贵,穆宛冰感激之余,也承诺向张武和他的夫人每年无偿提供四季衣物各一套。
穆宛冰将自己的成衣坊起名为慧中坊,还按照母亲挑的日子,于五月初八正式开张。
听说镇上开了成衣坊,梨花镇和附近的居民都赶了过来。起先,大家仅仅是抱着看一看、凑热闹的想法来到这里,可没想到,一进慧中坊的铺面,立刻被这里琳琅满目、制作精美的服装吸引住了眼球。
其实,穆宛冰在二十一世纪也没涉及过服装专业,不过,她也没少去过商场,虽然不好穿戴,可商场里一个一个专柜鲜明的风格总能让她眼前一亮。于是,她就模仿现代商场的做法,将铺面隔成一大一小两间,小间用来陈列男装,大间用来陈列女装。在女装部,她将服装按照风格的不同划成一个个小专柜。每个专柜自成一体,里面的服装是成系列的,还搭配有小首饰,而且,每个专柜都配有能照到全身的铜镜,整个店铺显得既丰富多彩又疏阔轩敞。
女人们从古到今都是一样,见了漂亮的衣服就迈不开步子,何况,这些服装首饰还是经过穆宛冰精心设计、融合了二十一世纪时装的流行元素、又由那些心灵手巧的女子精心缝制出来的呢。别处可是见不到的。就是那些到京城见过大世面的贵妇人和千金小姐都说,这样式、这纹饰、这风格,就连京城最有名的成衣坊也没有。
当然,价格之高也是令人咂舌的。穆宛冰早就想好了,她的成衣坊虽然属于乡镇企业,可是也要树立自己的品牌,不能批量生产那些农村老太太和大妈大嫂们穿的大众货,那样就算累死,也赚不了多少钱。树立品牌就不同了,精心设计制作一套高档服装,再起一个令人产生无限遐想和向往的名字,那么价钱定得越高,越会有人光顾。所以,穆宛冰不仅将店面装修得清雅而又富丽堂皇,令人一进来就有赏心悦目的感觉,而且还给每套服装都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比如那件月白色仿水墨画滚边绣水绸长裙,名字就叫“云淡风轻”,比如这套淡绿色罗纱窄袖短袄、半身长裙和马甲的三件套,就叫做“清波绿荇”,再比如那套宝蓝色亮缎绣紫色莲花、看上去富丽堂皇的袍子,就叫做“蓝蝴蝶”。本来。这一套想起名为“蓝凤凰”的,可是古代禁忌多,怕被人说成是对皇后不敬,因为在古代,只有皇后才可以叫做凤凰,所以,就叫“蓝蝴蝶”了。
营业头一天,慧中坊就净赚白银五百两。这让穆宛冰有了更大的信心。从此,她就安心打理慧中坊的生意,还请了梨花镇最好的大夫为母亲看病。生活富足,心情愉快,年纪愈来愈大的穆夫人反而身体更健康了,不仅以前落下的腰腿病痊愈,而且,看起来还年轻了好几岁,不再是穆将军府里那个愁苦苍老的大夫人了。再加上穆宛冰专门给她设计了几套端庄大气的服装,整个人看上去精神焕发,神采奕奕。
有一次,穆夫人偶然穿着其中的一套出门买东西,被一个富商的妻子看见了,立刻就开出高价,死活要买下这套衣服。穆夫人小心地解释,说不是自己不愿意做成这笔生意。而是这套衣服是女儿专门给自己做的,想留作纪念,所以请那位夫人谅解。
岂料那位夫人当时就跟着穆夫人到了慧中坊,非要请穆宛冰也给她专门设计几套与众不同的衣服。穆宛冰认得她是当地首富的大夫人,碰到这样的大主顾,还找上门来给自己生意做,岂有不答应的道理。当即,穆宛冰给她量了尺寸,画下她的画像,一张半身的和一张全身的,说是要等夜深人静之时好好研究设计。包这位夫人满意。这位夫人高兴得付了订金就先回去了。这位夫人不愧是梨花镇首富家的当家主母,三成的订金就付了三百两金子。还说,钱不是问题,关键是要把衣服做好,与众不同,让她穿上后显得年轻美丽。穆宛冰一口答应。
原来,这位夫人的丈夫比较好色,看她年纪渐长,年轻时的风韵也快被岁月消磨得差不多了,于是就一口气纳了七个小妾,而且一个比一个年轻,一个比一个漂亮。大夫人眼看自己风光不再,但又不想将丈夫和家中大权拱手相让,于是就在穿衣打扮上花了很多心思,想以气质胜出,压倒那些“骚狐狸精”,重新树立自己大夫人的威望。可不知是眼光不行还是衣服本身有问题,她花了很多钱,买了很多或高贵或华丽或淡雅的衣服来装扮自己,可还是不如那些年轻的小妾们看上去花枝招展,自然风雅。现在好不容易遇到一个慧中坊,她决定,无论花多少银子,也要让自己的穿着与众不同,压倒群芳。
一个月后,穆宛冰将这位夫人订做的春夏秋冬四套衣服折好,装在精美的大纸盒里,亲自乘坐马车送上府去。
穆宛冰受到了那位夫人的热情接待。在攀谈中,穆宛冰告诉她,若想赢回丈夫的心,光靠外表是不够的,因为女人总有人老珠黄的一天,再美丽的衣服和胭脂水粉也难以掩盖岁月的痕迹。所以,要培养自己的气质和修养,让岁月的积淀成就自己的成熟和美丽。
那位夫人听了个半懂半不懂,不过,她倒是愿意照穆宛冰的法子试一试。多看些书,表面上多对那些小妾宽容一些,以温柔体贴赢回丈夫的心。
有了那位夫人做广告,慧中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