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1 / 1)
“她为他活着。”)斯普林的记叙我来这里的24小时内,将军的情况有了很大的进展,一条胳膊更加有力,一条腿也有了些微弱的知觉。
1945年12月14日凯斯给妻子的信
将军的情况有了令人满意的进展,但最后能有什么结果仍令人堪忧,只有前天没什么进展,昨天和今天他真的好起来了,每个人都很高兴。我真希望你能看看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电报。1945年12月15日凯斯给妻子的信
事故发生到今天只不过才一周,却像几个世纪一样长。但不管怎么,这个周口可比上个周日气氛轻松多了,医生们都很乐观,认为巴顿将军已脱离危险,至少是性命无忧了,但能恢复到何种程度仍无法预知,虽然每天都有新的进展,令人鼓舞。
巴顿夫人像往常一样很振作,很有生气,她已经赢得所有人的敬重,从宪兵队到医生护士。
和护士在一起,巴顿很疲倦。但一有人来访,他就尽量振作起来,活跃而幽默,像从前那样。斯普林的记叙
巴顿夫人知道可能出现栓塞,她也知道巴顿15年前腿骨折,差点儿死于血栓。她总对我说,“如果他不出现血栓,就一定能渡过难关。但是,12月20日下午,它还是发生了。血栓出现是没有预兆的。1945年12月21日凯斯给妻子的信
我们的情绪都很低落,因为昨晚巴顿将军的情况又急转直下,现在情况又很危急,事实上医生已经不抱很大希望了,当然我们决不会放弃,巴顿夫人仍像平常一样坚强。
希望我下次写信的时候会有好消息,但这希望很渺茫。
12月21日过得很平静,巴顿于5:55分停止了呼吸,死因无疑是血栓和心肌梗塞。斯普林的记叙巴顿离开时很勇敢——像他活着的时候,虽然他的伤很重,但他从未对医生、护士和治疗有一句怨言。用他最善良的关怀之心对待每一个人。他毫无异议地服从——他确实是一个模范病人。
1945年12月22日凯斯签发的第7集团军第635号文件
怀着深切的悲痛,宣告乔治·巴顿将军的死讯……
恐怕没有哪个士兵能像巴顿将军一样,被他最精明强大的敌人给予如此之高的评价,他确实是对德作战中最杰出的指挥官。
在阻止瓜分欧洲的战争结束后,几乎每个同盟国都给了他极高的奖励。
第7集团军痛失了一位伟大的朋友,勇敢的战士,杰出的指挥,我们的国家痛失了一位伟大而无畏的公民,想到他是如此地热爱生活,现在却离我们而去,我们怎能不悲痛欲绝。
蒙哥马利元帅当时在伦敦,在巴顿去世前,超过50名英国军官前来询问,急切地了解巴顿的情况。蒙哥马利一直也没想到,在英国人心中;巴顿已被看做他们最喜爱的美国将领。
正当华盛顿和为德堡联系要将巴顿将军的遗体运回美国安葬时,凯斯把斯普林叫到一边,告诉他从战争开始起就没有死亡的美国士兵运回国的先例。凯斯怕若是巴顿例外的话,会引起一些儿子战死后葬在国外的美国母亲的反对情绪。但由于和巴顿一家长期的深厚友情,他犹豫着不知怎样告诉巴顿夫人。
所以由斯普林对巴顿夫人讲了这种情况。
她说:“他当然是葬在这里,我怎么会不这么想呢?更何况,我知道乔治一定想和他死去的战友在一起。”
狗娘养的战争--编者的话
编者的话
15年前,刚刚当上编辑不久,我极偶然地在书店里买到了《巴顿将军》一书。连夜读完,一股英雄气纵贯全身。从此,它便成了我的“座右”之书,每在春风得意之时,尤其是在秋雨愁煞之际,都要拜读一遍,从中汲取警醒自诫和奋发自励的精神力量。巴顿的形象植根于心中,名言烂熟于脑海,大概就在这一刻为巴顿立一更漂亮的纪念碑的念头已悄然萌生。
著名传记作家欧文·斯通在他晚年之际,曾自谦道:“最好的传记要由本人来写。”我认为此言不无道理。依照中国人的认知信条:文如其人。那么自传当更能展示一个人的性格扭力和人生经验。我深知,中外读者都为巴顿将军殒落过早而无法在文坛上再立殊勋而扼腕再三,那么出版巴顿的‘咱传”就真的不可能了吗?
世上无难事。这本书能否作为一本“自传”来读,读者们自有公论。对我来说,已尽了全力。本书是由巴顿的回忆录、书信、日记、文章及少量的亲友回忆、军事文件等构成的。在编辑出版过程中,我的同窗邹锋女士在美国不辞劳苦,八方奔走为我寻觅大量的资料和弥足珍贵的图片,我的学弟学妹们十余人日以继夜地精心翻译,使得此书得以早日面世,在此应当录下他们的名字:肖新文、王立力、张珊珊、孙明丽、张雅丽、侯冰洁、王文娥、董革非、杨霞、张玉龙、王文彦、程艳琴、王海云、钱文婕。
书名缘于巴顿将军的口头禅。他习惯于用“狗娘养的”来衷赞和呵斥。对于战争,他在热爱至极的同时又不忍面对它的惨烈,如此矛盾的用调方式和迥异的情感组合到一起,对视觉和心理的撞击力是不小的。中国的读者不会有何接受障碍,只能激发强烈的好奇,至于巴顿将军的在天之灵嘛,让他笑骂一句“狗娘养的”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