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第二十六章(1 / 1)
本来德方企业的翻译与宁珂是老同学,这对于方莘他们来说应该是个好消息,可惜这个好消息来的未免迟了些。
按计划,方莘与德国朋友商量,接下来的行程就由宁珂充当导游,带领大家参观一下本市的主要旅游景点,并品尝一些当地著名小吃,算是我方企业最后尽一下地主之谊。
有美女相伴德国朋友当然乐意奉陪,所以接下来与公事无关的行程就进行的非常顺利了。
宁珂的德语说的不错,声音又甜美清脆,宛如珍珠落玉盘般动听。连方莘他们这些完全不懂德语的人,都忍不住被她所吸引,德朋友更是频频点头,很是满意。
在宁珂一边为德国朋友解说的同时,另一方面,方莘也向杨学涛大概了解了一下,这次合作谈判失败的主要原因。
这次谈判失败的主要的原因,是德方企业提出了一些的条件过于苛刻,我们希望可以调整到我方能接受的程度上。可这家初次与中方合作的德国企业,却表现的异常倔犟和不妥协。
本来一个跨国合作,谈判进行个三天五天,甚至是一周二周也是正常的。可是这家德国企业在与我们进行了三天的谈判之后,就非常肯定的认为,双方根本就没有合作的可能性了。
杨学涛告诉方莘,其实他们也非常希望能够进行这次合作。经过考察,对我们企业的实力也是认可的。
可是在谈判中,德方按我方提出的问题,做出一次、二次地回答,可本身由于这些问题性质分类复杂,逻辑不清楚,使得双方的观点一直未能条理化,所以谈判进展十分缓慢。
因此德国人认为,我方企业事先准备不足,谈判中思维混乱,意思不明,组织无效。他们觉得与这样的企业合作存在很大风险。
当然这些都是德方私底下的讨论抱怨,并没有谈判桌上表现出来。
看在宁珂的面子上,杨学涛还告诉方莘,如果当时我方能够明确自己的缺陷,并及时拿出改善措施的意见方案的话,谈判还是有成功地机会的。
可是当时,我方企业在思考不够严谨形势下,却一再过分坚持自己没有条理性的表达方式。这令德国人很失望,虽然在谈判现场他们出于礼貌屈从附和了一些我们的意见,但后来,在相关法律条款和价格方面他们就寸步不让了。
不若如此的话,其实德方在价格方面还是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的。
方莘在听了这些情况之后,不仅在心里为自己的企业感到惋惜。
与德国朋友吃完晚饭并将他们送回饭店后,方莘他们赶紧回公司向老总汇报了情况。
然后方莘提出,他想接下这个谈判项目试试,因为德方代表在今晚回北京后,还会在北京呆一周,如果能在对德方代表们离开北京之前,拿出一个令对方满意的方案出来,说不定还能挽回这个项目。
不过他需要宁珂的帮忙。
方莘请宁珂给杨学涛打了电话,请他与德方商量,看德方是不是还能给个机会,让我方重新拿出方案给他们过目。
过了一会儿杨学涛打来电话,说可以,不过仅限他们在德方代表离开北京的前三天之内完成。
老总立马拍板同意,并令原谈判小组马上把相关文件汇总给方莘,并把原谈判小组一个主要成员派给方莘,以协助他更快了解情况。同时又马上为方莘宁珂等一行三人订好了去北京的机票及在北京住宿的客房。
晚上,宁珂仓促的背着个小旅行包,与方莘和另一个同事登上了去往北京的飞机。
登上飞机以后,方莘他们还在庆幸自己运气不错,竟然还能买到当晚与德方代表同机的机票。
方莘将靠窗的位置让给了宁珂,免得她坐在自己与另一个同事中间不好受。
飞机起飞后宁珂因为有点晕机的反应,小脸煞白的也没怎么说话,一直看着窗外。
方莘努力了几次,发现很难控制自己的目光,不去看宁珂。
机舱内柔和的灯光下,长长的睫毛在宁珂白皙的脸庞上投下一道阴影,使她动人的侧影显得格外柔美。
方莘不禁在心里长长的叹了口气。
过去的几个月里,在无数个夜晚,他一遍遍地在心里确认着,是否能成功地将前眼这个身影从心底里抹去了。
可是每一次,连夜空中闪烁的星辰,都变成为她明亮的大眼睛。
她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语,她微笑时的小酒窝和她悲伤时莹莹的泪滴,总是会在不经意间浮现在眼前。
即使他当时正面对的,是已经相爱多年的林静。
原来当你越是想忘记一个人时,反而会将她更深的印在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