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 > 大唐仙踪 > 吟烟巨巨对《大唐仙踪》的评论

吟烟巨巨对《大唐仙踪》的评论(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青木川 汗血宝马 姚水儿的移魂记事 我的生活质量 色诱 网游之风流骑士 南宋浮生记 终极士兵 封天印地 平淡人生

、、、、、、、

孤独的成长,历史与科学——看《大唐仙踪》

主贴发贴人:吟烟2005-8-3 11:11:11回复编辑

这些年在网上四处流浪,阅读了不少“作品”。诚如大家自己所感受到的,大多数的书,读起来其实就是图个娱乐;而剩下的那小部分里面,则又有绝大多数的作者反反复复的在念叨着一些自己都没有绕明白的观点,或者抱着一个很明显很单纯不值一驳的价值观,还乐此不疲。当然,还是有一些足以让人承认“虽然我不认同你的观点,但是你说的还是有道理/你的思考还是有价值”的作品存在的。每每看到这样的东西,才能激发起留言的欲望啊,呵呵。

原本我是不怎么喜欢大唐类的作品的,大多除去YY就只剩下了空壳。原著里依稀可见的公元六七世纪零落的中华的影子,纷乱的政治角力,思想冲突都荡然无存。当然也有少数用心的作者很努力的列举了大量资料,试图重现自春秋战国而后这第一个思想冲突再次激烈的时代。可惜处理的都不太尽如人意,搞的不像,反而像是参考资料。初读《大唐仙踪》的时候,也觉得就是如此,实在是值得遗憾的事情。

本着小雨那句“写宗教,民族,风俗以及其融合方面”,这是几个很庞大的话题,而且很复杂,能绕明白的人可是需要非常扎实的根底与广博的眼界的。我还是留了几分期许,想看看接下去会怎么走。

今天更新的这章《梦醒-7》触动了我,也因而有了写些什么,与作者交流交流的想法。作为一个自我认知中的思想者,情感上的孤独是在所难免的。他们的思索一旦触及了普世价值和道德准则,就很难再与常人的精神世界有所贯通。从精神上来说,他们都是孤独的,并且指望着被理解被承认的。能够漠视这一份孤独的,那只是道家和佛家的修士,他们不再指望世俗的承认,独自将自我安置于自己的内心深处,以重重的壁垒加以保护,因为不再有所期许,于是不再惧怕因此而来的伤害。这便是向来所谓的“出世之人”了。这种孤独是由内而外的。而相应的,同样存在另外一种由外到内的孤独,用流行的词汇来说就是“王者的孤独”。

列宁说:“一切世界史都是经济史”。在今天的眼光看来,这句话稍微有些偏颇。问题在于,它虽然表明了一种可以被承认的,宏观倾向性的历史潮流,但它抽离了历史的有机成分,漠视着政治文化以及其它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因素的有效作用。历史是已知结果的学问,虽然以果索因并非历史学的责任,但是任何一种有效研究的展开,都是不能仅仅依靠对物质基础的分析上的。与之相应的一个理论是“政治史都是阴谋史”。从头几章对于历史的回顾来看,似乎小雨很有这种倾向,“原来所谓的‘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就是卑鄙无耻,心狠手辣,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总结。”(出自第三章)顺应着这种想法推下来,那么,权力者必然是孤独的,一来他们不信任别人,二来别人也同样因为畏惧而主动疏远他们。

虽然这种理论是有问题的,不过我不打算在此反驳。重要的是这个结果:孤独,虽千万人而吾往矣的寂寞。只是,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孤独很难归结到一个人的身上。现在的秦川,从本质上是一个孤独的思想者,只是因缘际会的感受到了王者(准确的说应该是霸者)才能享受的待遇。只是,我们可爱的秦川却一定要把自己当作是一个寂寞的先行者,试图找出一条人类发展的平坦大道。一开始我觉得秦川只是小雨的代言人,在迷惑,在挣扎。后来逐渐的,我们也觉察到了,小雨并不是秦川,他更清楚更明白一些,而秦川,还只是一个在慢慢成长的少年。因此,我也弄不清楚究竟小雨本人是如何考量的了。我喜欢这样的感觉,无论如何总比看完几千字就知道作者的极限来的好。

不过,显而易见的是,小雨确实在哲学上的基础差了一些,也同样藐视了古人的智慧。事实上,我们的先辈们与我们的差距,仅仅只在于因为社会积累与科学发展所带来的一些自然观的认识。在其它的问题上,我们丝毫不比我们的前人高明。文明的积累带来的是科学的进步,而并非是社会的进步。且不说民主的出现必须在人本身的觉悟以及社会构造能够容纳这样的社会形式的基础上,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统治者的威权因为客观的因素而受到了限制,个人的意志不能肆无忌惮的展开。就仅仅说宋代的王安石变法,也不适合同为大一统国家的唐;而唐代的三省六部,也绝对不适合汉代的社会体系,纵然三省六部沿用了下去,也仅仅只是名义与精神,形式早就随着时代而不同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社会特征,思想倾向。无论是我们,还是先辈们们所面对的,都是当代的问题:正是因为当今社会的道德沦丧,腐败横生,污染破坏严重,才会使秦川有了“今天”意义上的末世忧虑,而同样的,古人难道就没有类似的忧虑吗?其实,差别仅仅在于,因为条件改变而带来的形式区别。

《寻秦记》以及类似的作品中,那种所谓的二千年的超前见识,纯粹只是胡闹。仅仅以项少龙最拿手的诗词剽窃来说,可以预见的是,大多数的都绝对不会引起那样夸张的效果。姑且不论隋唐时期才发展成熟的近体诗体系与古体诗在句法、用韵和平仄方面的差别,仅仅说因战国时期尚未统一的国家语言体系,就是诗词欣赏的巨大障碍:唐诗用韵一百零六,而到今天平声三十韵都已经随着语言的发展只剩下了二十韵,其它的都变为了发音相同的韵属。一部分的字发音更是有了根本的变化,这也是许多唐诗今天念起来却发现不压韵的缘故。在战国时期,中国旧氏族区域尚未重新归并,语言体系也更复杂多样,一句唐诗念出来四不象的几率其实是很高的……就像今人很少有非文学专业的欣赏楚辞是一个道理的,需要的欣赏水平确实高了一些。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焦虑。超前的并不适合这个时代,虽然超前的东西可能在未来受到崇拜,但事实上,能有此成果的,同样也只是对该时代缺陷的补足,而仅仅只是比大多数人前进了一点罢了。秦川看起来便是如此。但是事实上,这也仅仅只是作者的说法而已。似乎现在很流行高大全式的主人公,主人公一定要学完人类历史上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且不论这究竟可不可能,光以目前已有的作品来说,所有这样写过的作者,都不免最终表现出了自己对某几个方面的无知。具体表现就是,拿着一点皮毛当真理,拿着结论死搬硬套,似乎根本没有想过,一个理论一个体系固有的条件背景。似乎我们的教育体制误导了许多人:真正的学习(并非技术学习)并不是让你学到已有的结论,而是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这个问题就说的比较远了。说回来,其实不管是哲学还是科学,都认为永恒是不可能存在的。甚至神学在某种程度上也同样如此。应用于社会科学的范畴,就可以引申出一个让美国人非常自豪的理论:“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制度,但是我们的制度最接近完美”。这倒不是为美国人张目,我想说的是,美国的开国先贤们确然都是智者,他们明白完美的体制是不存在的,因此从一开始就没有做这个方面的打算,而首次明确的应用了“发展”的概念,当代人只需要考虑当代人的问题,任何可能遇到的问题,一律由遇到问题的那一代人来负责解决。美国的国家制度就是这样一点点的修补出来的,一部美国宪法,也就这样前前后后修改了数百次。我们中国人在骨子里是倾向于实用的,同样也奉行解决问题,只是,我们总是希望自己做的事情能为万世师,不自觉的就把一切先制度化,再道德化,最后形而上之。而这种倾向久而久之,也就发展成了“祖宗法度不可轻改”的僵化格局。而这两种倾向在唐宋以后又变本加厉的互相影响,最终形成了极度保守僵化的社会体系。

不知不觉写了好几个小时了,最近很少写东西,影响了速度。也幸好这不是正式的文章,可以随时随便谈谈别的东西。我现在觉得似乎一开始想写的东西许多现在已经没什么兴致了,也不想再拖太长,那就最后补充说明一下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吧。关于科学的争议。我不知道小雨的本职是什么,从行文中的背景,大概可以认为是清华建筑。当然,这年头挂羊头卖狗肉的实在太多了,干脆就懒得去分析了,不过,顾先生现在已经不在清华了吧,似乎……

应当说,别的许多问题我还是很赞同小雨的看法的,只是,这个“科学是魔鬼”的看法我就不大能接受了。如果说小雨是因为前文所说的,认为是现代科学带来的道德沦丧,人情冷漠,惟利是图,环境败坏等等的话,那我们是很有可争论的余地的。科学本身是不带有任何价值倾向的,它所代表的,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两个先天倾向(关于这一点下文展开),前者代表自然科学分支,后者代表工程技术分支。应当说,科学本身不为任何行为负责任,应当负起这个责任的,是科学家,放大一些则是象征社会价值的伦理与道德,这些是哲学与神学的领域。

古典价值观的崩溃是一个非常复杂、多方参与的历史过程。在中国尤其典型。近代的衰弱,西方价值观的冲击是极其重要的原因。其后,经过了启蒙的五四,蒙昧的文革,接着是再一次的西方价值观的冲击,使得中国的传统道德价值濒于破灭。这种种事态,与科学没有任何直接联系。而人情冷漠惟利是图,则又是资产阶级社会的发展有关,同样不涉及科学。相反的,去年,蒋庆先生《甲申文化宣言》提出,注重人格、注重伦理、注重利他、注重和谐的中国传统文化是西方文化的“解毒剂”,对“物欲至上、恶性竞争、掠夺性开发”有一定的启示。(在此我不想过度展开,这句话对西方文明的正面又过于漠视了。)在此引用这句话的意思是,已经作为结果的社会现象事实上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价值观,文化背景等因素的,而科学技术在其中仅仅只是一个时代背景的作用。我们倒是丝毫不能看出科学对于伦理道德的直接影响。在此不能不多说的一句话是,事实上在中国国内,对于科学价值的体认以及科学态度的普及是不正常的:在大众阶层的意识中,科学仅仅作为了一种新的权威体系,武断的取代了旧的宗教体系。科学的敌人是蒙昧与迷信,而事实上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现在国人似乎认为科学的敌人也包括宗教——这是来自于马克思的影响,与宗教对立的是哲学。只是,如同我之前所提到的那句话:任何先进的落后的蒙昧的迷信的事物都需要从理论从道义上占据道德制高点,从而,我们的传统中龙蛇混杂之错综复杂根深蒂固是很让人遗憾的。国人尤其擅长于在实际中把正确的东西,与对自己有利的东西,打包加密一体化,再绝对化,最终,科学就是哲学,哲学也是科学,其它所有的东西一并作为敌人打击了……

能够理解的是,秦川的忧虑,是来自文明的破灭这一“可望不可期”的未来的。在他的理解中,科学技术要是不发达,那无论怎么样的堕落与战争都无法毁灭人类的文明,而有了强大的科技,就可以在瞬间毁灭世界。殊不知,这个想法和“因为火会烧掉房子,所以我们不要用火”的思路有什么区别吗?在此,我恳请秦川反思两个问题:“科学的意义是什么?”“人类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最后,我还要问秦川(不是问小雨)一个问题:“国家和社会的目的又是什么?”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只是,对于他未来的道路,理清楚这个问题,应该是很有帮助的吧。

呵呵,我们的话题比较大,范围亦比较大远不是这区区千字能涵盖的。来日方长吧,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最后支持小雨一下,加油加油,我可是很期待着少年的成长的哦:)

——————————————————

谢谢吟烟巨巨的关注。

小雨深切感动中!

呵呵,巨巨的哲学比作者大大学得好多了。:)

关于科学问题,秦川企图采取的抵制主义确实很幼稚。

等后来陨石砸到了地球之上,秦川就会发现另外一个矛盾。如果不发展科学,一个彗星撞地球的大灾难就足以让人类文明毁灭。当年强大的恐龙一族据说便是如此灭亡的。如果没有科技力量的帮助,人类最终还是逃不出毁灭的命运。

呵呵,关于如何对待科学的问题,秦川还有得郁闷。

后面情节不能多透露了。:)

大家接着看吧。

目 录
新书推荐: 高武:这BOSS不削能玩? 巫师:我有修仙长生系统 一条名叫王美菊的狗竟然会修仙 天才小师姐她偏要当废物 妖女,请自重! 斗罗:彼岸花神,向往幽冥 圣殊 从趋吉避凶开始顺势成神 手握每日情报,我打造无敌大雪龙骑! 氪金系统一到手,暴打万族如屠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