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长夜慢慢思故乡(1 / 1)
细君看见一个少年盯着自己看,急忙低下头去。虽然她不是那种矫揉造作的女子,但是这样被一个男子盯着看了半天,还是会让她很不舒服的。虽然……那名男子的眼神并不令她讨厌。
“细君,怎么了?”太后突然转过来,担忧的看着细君。
“啊……回太后,细君很好。”细君尴尬的解释。
“但是……你的脸怎么这么红?”太后不解的问。奇怪了,这里又不是很热,难道……她伸手覆上细君的额头,感觉到细君的额并不是很烫,才放下心来。
“太后,”细君拉住太后的手,柔柔的道:“细君只是喝了点这葡萄酒,有些醉了。”
“那……要不要来点解酒汤?”太后连忙要吩咐李嬷嬷去取解酒汤。
“不必了。”细君叫住李嬷嬷,然后小声的说:“太后,细君想要去走走。”
“可是……”太后不确定的看着细君“你的身子还没有完全好,这么晚了,外面风大……不然让李嬷嬷陪你?”
“太后……”细君撒娇的埋进太后怀里,“细君去去就回,就不劳烦嬷嬷了。”
“这……”太后见细君抬起头可怜兮兮的看着自己,拒绝的话怎么都说不出口。“好罢,不过你要很快回来啊!”
避开众人,细君一个人来到长乐宫的花园。现在是宴请宾客的时间,大家都在前面,这里除了细君,一个人都没有。
长乐宫的花园里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木槿,细君细细看去,已然开有美丽素雅的花。
浅蓝、紫色、粉色和白色,随着淡淡的晚风,轻轻的飘洒在空中,细君静坐在台阶上,望着花瓣发呆。
今晚的月亮不是很圆呢!
细君忍不住想:江都的月亮,是不是也没有圆?
她已经开始想家了。
低下头,细君轻轻的叹了口气。突然,身后传来轻轻的咳嗽声。
细君大惊,急忙转头望去。石柱后面,有一个人影隐约可见。
“谁?”细君站起来,戒备的问。
“是我。”那个人从石柱后走出,赫然正是太子刘据。
细君皱了皱眉,忍住不悦道:“细君见过太子殿下。”
虽然太子这几日一直强调让她称他为“哥哥”,可是她还是觉得称为太子比较好,毕竟……他们尊卑有别。
而且她并不是很喜欢这个太子,总觉得他看她的眼神怪怪的,让她很不舒服。
“不是说过吗,不要叫我太子。我们都是一家人,不必这样拘束。”他说着向细君走近一步。
“太子是君,细君是臣,君臣之礼不可不守。”细君轻轻的向后退了一步,小心的不让自己与太子靠的太近。
孤男寡女单独在这里出现,如果被人看见,难免不会被说闲话。她虽然尚是年幼,却也知道这个道理,到是这个太子……她有些无奈的想,他怎么就不懂呢?还是……故意装不懂?
“细君妹妹,是不喜欢外边的酒宴吗?为何独自一人在这里?”太子疑惑的问。
“……”细君沉默不语。只是转过身背对着太子,有些微怒。
“看来妹妹不是很想和我说话呢。”太子叹了口气,幽幽的道。
他一生所见的女子,或天真如他的妹妹卫长,或高贵如早逝的陈皇后,或貌美如已逝的李夫人,却从未有细君这样的。让他不知道该怎么亲近,却又想要亲近。
“细君没有这个意思。”细君解释道,却还是不愿意多说。
“算了,我也不勉强你了。”太子无奈的说:“如果可以的话,希望你可以多陪陪皇祖母,她已经很久没有像最近这样开心了。”
他说完转身大步离开,留下细君一个人站在那里。他什么意思?细君忍不住猜想。太后是宫里最尊贵的人,还有什么事情会让她不开心?这皇宫里,到底藏了什么秘密?
她一步一步慢慢的走着,没有看清眼前的事物,突然撞到一个人的怀里。
“啊!”细君急忙退后一步,却险些摔倒,那人伸手一揽,将细君带到自己怀里。
“姑娘小心。”他的声音深沉而好听,却带着浓浓的异族味。
细君稳住了身子,抬头望去。
男子黑发齐眉,浓眉大眼,颧骨很高,抿着嘴冷冷的站在那里。正是寿宴时一直看着自己的人。
他的衣领较高,上绣花边,外套深蓝色小背心,头戴同色系毡帽……似乎并非中土人。
细君又后退了一步,有些防备的看着男子。
“姑娘……”军须靡扶住细君,见细君站稳了,便急忙松手。
他们乌孙人虽不像汉人这样注重礼节,却也还是知道,汉人有男女之大防。
“多谢公子。”细君站稳脚,道了句谢,转身就要离去。
“请……请等一下。”军须靡叫住细君,有些尴尬的额道:“不知姑娘是什么人?为何我会觉得很眼熟?”
他说完这句话,已是紧张万分。虽然他一向冷漠,但也知道这样与一名初次见面的女子说话,是十分欠妥的,但是这女子总是让他有一种想要好好怜惜的感觉,很像……像什么一时却又想不起来。
“多谢公子的帮忙,但是……”细君停下来,却没有回头,“我初次来这里,想必之前与公子没有见过。”她顿了顿,又补充道:“请公子恕我失礼先告辞了。”
“姑娘……”军须靡望着细君远去的背影,脑中突然灵光一现。
原来是她!————————*——————————*————————*——————
呵呵,到底这个“她”是谁呢?明天告诉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