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 (七百六十五)“中央火控”的尝试

(七百六十五)“中央火控”的尝试(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一个巴掌引发的穿越 家有喜事系列 我走我路 我的天下 朕的绝色娘亲 色相误国 倒刺蔷薇花 久等了我的男孩 东方不败同人之风华绝代 仙纹风暴

、、、、、、、

开战时由旗舰先行试射,解算试射参数以无线电通敌舰实施集火齐射,这样整个队可以作到臂使指,万炮齐发萃于一点攻击,”史司对江穆齐说道,“如果敌舰队旗舰遭到了这样的打击,即使不一定沉没,也势必瘫痪,这样一来……”

“敌舰队失去了旗舰指挥,就将一团,被我舰队各个击破。”江穆齐点了点头,“甲午黄海大东沟一役,我北洋水师旗舰‘定远’开战不久即受创,信号不能发出,以致于全军失去指挥陷于被动,教训可谓惨痛之至,这一次,咱们可以把这个亏让俄国人同样吃上一次。”

“俄国人的战列舰比我们的多,而且里面还有不少是刚下水的新舰,应该是很结实……”史司象又想起来了什么,“不过,那五个‘箩’的装甲象不是太厚……”

江穆齐有些好笑的看着他,象知道他就会这样,江穆齐没有再说什么,而是继续看着“永丰”舰的炮手们在操纵着大炮射击。

对于这艘新式战舰,他所倾注的心血,也不比别人少。

“唉,果是全部采用统一口的主炮,在战舰上去掉所谓的二级主炮的话,效果可能更好一些……”史司还在那里自言自语,江穆齐刚想问他为什么这么说,“永丰”舰的各门大炮先后沉寂下来,实弹射击演练结束了。

“永丰”舰舰长吴应科和一些军官们来到了桥上,将刚才的数据拿给史司和江穆齐以及几位技术军官看,这才让史司回过神来。

“当火炮的射速加快时,射击的精确度确实提高了。但是在周围被炮声淹没的时候,恐怕就没有人有空闲去注意传输来的射距数据,”一位军官报告道,“当然减小距离就可以增加精确度,但如果是在航行当中作战,想要有效的保持固定距离却是不太容易的。”

“那就是说,果一旦接近敌舰,火炮本身才是最的测距仪。”史司仔细的对照了下军官们记录的数据,点了点头。

从在演习当中的数据看,中国海军的炮手们在经过大量实弹射击练习之后,中率得以大大的提高,这种提高,却不全是因为采用了先进的测距仪和“中火控系统”理念的缘故。

为了提高火炮的射击精度,中国海军的战舰上都装备了大量的新式测距仪,在目前这个时代的技术条件下,即使是这些先进的测距仪,也只能测算出一个大概的接近实际的距离。在通常的情况下,各舰的主炮在收到的旗舰发来的射距信息后,炮手得在自己对情况进行判断的基础上独立开火。对中国海军来说,可以有3种独立开火的方式:慎重的,通的,快速的。总体来说,对比于西方国家的海军,中国炮手的开火还是相对较慢和慎重的。象在以前同日本人的多次海战中,“龙扬”号战列舰和“定远”、“镇远”等都没有实行过快速开火,“慎重开火”的意思其实就是在较远距离上停止开火以节省弹药。象英国海军观察员白汉上尉就对中国炮手们开火时的慎重印象深刻,“一旦目标无法清楚的看见,他们就开始节约自己的火力,而不是象日本人和俄国人那样的乱射一通。……中国人给炮手如此多的自主权实际意味着很难弄清楚炮手们是否在向长指定的目标进行射击。……这同样意味着尽管可以打击敌人,却不可能集中火力,哪怕是优秀的中国炮手,有极大的进取精神和个人战技,他们也只能做到把敌人‘啄食’掉而无法实现集中火力给敌人以真正的毁灭性打击。”

以中国战舰上的主要武器152毫米口径的二级火炮为例,指挥这些火炮的军官如果想要自主行事,则取决于他们根据各炮位的弹着情况所进行的测算是否准确,而且这些经过测算后得到的射距数据也可以被主炮用来作为参考。在中国海军中,|多舰的制高点都被反雷击炮所占据,这使得操作反雷击炮的炮手也可以作为弹着观测员。而且在闲余的空间上,也都部署了额外的测距员。象在“龙扬”号战列舰上,最少有一个弹着观测员在战斗时站在前桅平台上,持续报告测距员“命中”或者“失的”。在“永丰”号装甲巡洋舰上,反雷击炮的炮手本身就在前桥的位置观察弹着。

中国海军炮手的战技要远高于俄国海军的炮手,但并非完美无缺,在“蔚山海战”和“第二次琉球海战”中,中国装甲巡洋舰队对

的装甲巡洋舰进行了猛烈的射击。每艘战舰都向敌~的203毫米炮弹和152毫米炮弹。由于是对在海上高运动的目标进行攻击,因而中率较低,很多203毫米炮弹失的,在围攻“格罗鲍伊”号装甲巡洋舰的时候,八艘中国装甲巡洋舰的152毫米炮一共发射了500发炮弹,只确定中了162发。在这次海战中,“永宁”号装甲巡洋舰的表现最,射出的84发炮弹确定有56发命中,而“海谦”号装甲巡洋舰射出了86发炮弹,只确定有.4发中,“海曾”号装甲巡洋舰射出了60发炮弹,确定有13发中。对中国海军来说,152毫米炮的命中率其实是有些令人失望的。

战后中国海军的官兵们总结经验教训,想通过持续瞄准和膛线瞄准的反复练习来提高火炮的命中率。在打由拖船牵引的移动目标演习中,152毫米炮的命中率差不多可以达到百之四十到百之六十。虽然这样的射击训练能够更进一步的提高中国炮手持续瞄准的能力。

但这毕竟是在演习而不是实战当中,确切的说,中国队的远程火力攻击并不能够完全达到想要的效果。虽然持续瞄准射击的训练配合更可靠的电击发火式的火炮,意味着中国队的火力要明显超过他们的俄国对手。

尽管中国海军的炮术理论和相关技术比俄国海军高了几个等级,而且中国海军官兵们最大程度的开发了自己在较远的距离上实施精确射击的潜力,加上中国海军还有炮手训练与战斗经验上的优势,但对中国海军来说,这些仍然不够。在加强持续瞄准训练的同时,史司等人试图在中国海军的战舰上采用更先进的当然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原始的中火力控制系统,因为艘战舰的细节都不同,因此想要完全实现这个想法是非常困难的,这个“中火控系统”的主要原理目前却都已经被中国长们所接受,这个理念的主要内容即长择目标并和手下的炮手们联络,目标距离由测距军官获得后,通过传令官和指挥塔送达炮塔与炮组军官处。舰艇后部的炮手如果需要的话可以使用后指挥塔的射距数据独立开火。为此,史司力求在各艘战舰上使用多种多样的手段来传递测距信息:人力标度盘,通话管,扩音器甚至于黑板!由于大多数的中国战舰上装备了无线电台,象“龙~”、“龙霆”、“永宁”、“永定”、“永昌”、“永泰”和“永丰”是巴尔斯特劳式的,“海曾”等四则是维克斯式的,这些通讯系的使用使得史司能够尝试在测距数据基础上对舰队的火力实行中控制。因为在这些战舰上也都装备了|先进的测距仪,而且为了防止测距仪在战斗中损失,艘战舰至少都配备了打以上。早在1904年2月的时候,就有差不多200多台巴尔斯特劳FA3式测距仪被运到了中国来取代中国海军原来配备的少量FA2S式测距仪这种测距仪只能在内精确测距,即使是经过良好的训练并且富有经验的中**官们在使用它们的常常发现,交战时的射距数据的准确测算是相当困难的,即使测算出来的射距数据本身是准确的,当它们传导到炮塔,让火炮向目标射击的时候也已经晚了。而且哪怕敌舰的航速和距离都被精确的测算出来,实际上仍然是有误差的。

由于技术条件所限,史司想要在中国海军当中实现这个“中火控系”的理念,可以说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通过长时间的摸索总结了最近几次海战的经验训,加上连续多次的“实验”,史司建议中国海军采取的火控方式是,在旗舰的统一指挥下,战斗开始时由旗舰先开第一炮,确定目标实行校准射击,并将解算出来的数据通报给其它各舰,开火的命令只在战斗开始和火炮全部停止射击的时候下达。这样可以使得各舰火力一受旗舰控制并且可以使各舰的信息交流保持畅通,而且各舰的射击自由度也较高,使得炮手们可以通过火炮本身和射击和测距仪进行比对,从而使得炮击变得更加准确有效。

~~~~~~~~~~~~~~~~~~~~

有事耽误了,有点晚了,呵呵,不过收藏推荐订阅点击月票以及其它各种票票还是要滴……^_^

目 录
新书推荐: 抗日:从火烧靖国神厕开始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民国之制霸上海滩 从长征到长津湖,我气吞万里如虎 画布上的谍影 捍卫地球家园 抗战:从淞沪开始打满全场 谍战剧中的龙二 我,李云龙政委,祁同伟他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