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西藏之旅(上)(1 / 1)
抬头看着蔚蓝的天,感受阵阵微风拂面,旅途的疲乏一扫而空。“我到西藏了,我到西藏了。”可儿抓着晓军的手臂,兴奋得不住的摇晃。晓军配合着她,“是啊,到西藏了,累不累啊?要不要先休息一下?”“我不累,一点也不累,我想现在就去看布达拉宫。”晓军看着孩子气的可儿,一点办法也没有。
他们把行李放在酒店,就向着布达拉宫出发了。
布达拉宫在西藏拉萨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在拉萨海拔3,700多米的红山上建造了999间房屋的宫宇--布达拉宫。宫堡依山而建,现占地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宫体主楼13层,高115米,全部为石木结构,5座宫顶覆盖镏金铜瓦,金光灿烂,气势雄伟,是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被誉为高原圣殿。
雄伟的布达拉宫令人神往,站在布达拉宫前,感觉自己真的好渺小。看着宫殿里鲜艳的壁画,顿觉人生只不过是苍海一粟,很多事情都会想通透。人的心情也会变得异常平静和安祥。天色就这样不知不觉的暗下来了,王晓军和陈可儿虽意犹未尽,可肚子闹起革命来了,所以他们只好出了布达拉宫。
吃过丰盛的晚餐,可儿拉着晓军在拉萨的街头散步。虽然地处高原,可拉萨的夜景一点也不比南方的城市逊色,街上车来车往,灯光闪烁。走着走着,可儿看到旁边有一条小街,小街的路面是青石板铺成的,两旁的房子都古色古香的。现在虽然不是春节,可有一间小店的门口却挂着两只红灯笼,最为奇特的是,这两只灯笼竟然不是用电灯,而是真的点着红蜡烛的。这可激起可儿的好奇心了。“晓军,我们过去看看去”,然后不管人家晓军同意不同意,拉起他就往那家挂灯笼的小店跑去。
跑到小店前,才发现这家店门面并不大,装修也很普通,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装修,只在店门口用一种象形文字写着“缘来缘去”4个字。推开有点陈旧的店门,只见小店的墙上、四周的柜台里陈列着各种装饰品。可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各种奇奇怪怪的装饰物给吸引住了。她甩开晓军的手,拿起这个看看,又拿起那个瞧瞧,非常兴奋。忽然,她的目光被一个玉镯子定住了,那是一个有着血色花纹的玉镯子,不知为什么,可儿看到它有种莫名的熟悉感,可那个镯子看上去明明就有些年代了,自己怎么会对它有熟悉感呢!可儿拿起镯子,发现镯子发着淡淡的光,好像要告诉自己什么,再仔细看看,那层淡淡的光又没有了,可儿想可能是自己眼睛看花了。可儿还盯着手中的玉镯子发呆,直到一声“姑娘,是不是喜欢这个玉镯子啊?”传来,才惊醒了正处于沉思状态中的可儿。“刚才在想什么,想得这么入神?”走到可儿身旁的晓军问道。可儿忙说:“没什么没什么”,想要掩饰什么似的急忙转过头,去寻找刚才说话的人。由于她转头太快,所以没有看到王晓军盯着她若有所思的样子。
可儿将头转过去,看到小店最里边坐着一个慈眉善目的中年妇女,正对着自己微微笑,可儿想刚才那句话肯定是出自这位妇女了。于是向那个妇女走过去,手里还拿着那个血色的玉镯子。
“阿姨,这只玉镯子蛮特别的。”可儿对店主说出自己的感觉。店主打量了可儿很久,说:“这只镯子是有灵气的,它一直在等待它真正的主人,它会带给主人一番奇遇,因此很多人出高价欲买,但却戴不进手腕,只得作罢。”可儿听完,再看着手上的玉镯,那种莫名的熟悉感又浮上心头了,镯子似乎有种魔力,促使她拿起手镯往自己的手腕上套。同一时刻,王晓军的心里也突然升起了一种莫名奇妙的伤感,好像自己失去了最最珍贵的宝贝。自己最最珍贵的宝贝就是可儿啊,可儿马上就要成为自己的新娘了,怎么会失去她了,王晓军甩甩头,快步走向可儿。
当王晓军看到可儿把镯子往手腕上套时,店主的话猛然窜入脑中,他下意识的就想把可儿手中的玉镯子给抢过来,可还是晚了一步。很多人想尽办法也戴不进手腕的灵玉镯,可儿不费吹灰之力就戴在手上了,而且非常合适、非常漂亮。就连店主也愣了一下,但随即朝可儿微微点头,可儿脸一红:“我只是想试试,马上就摘下来。”真是戴上容易摘下难,不论可儿如何使劲,玉镯就像是粘在自己手腕上一样,怎么也摘不下来。半小时过去了,晓军看着可儿已有些红肿的手腕,心疼的说:“可儿,不要摘了,就戴着吧。”晓军跟店主说,自己买下这只手镯。付好帐,临出门时,店主又叫住了可儿:“姑娘,灵镯既认你为主人,只怕你的命运将会有所改变,谨记一切顺其自然,不可强求。”可儿低声复述着“顺其自然,不可强求”,语毕,朝店主点头致谢。随即挽起晓军的手臂走出店主。
生性乐观的可儿从来也不会去多想那些令自己头大的事情,在可儿看来,尽情享受长假,尽情游览西藏的风情才最重要。所以出了小店,可儿的心情一下子就又飞扬起来,而王晓军却一点兴致也没有了。
本书由潇湘小说原创网首发,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