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1 / 1)
听说您为了孩子的康复教育,曾经以搓澡为生,是吗?听说孩子的妈妈因为孩子弱智抛弃了他,是吗?”
许翰明猛地站住了,转过身来严厉地说:“你听着,他***离开完全是我和他妈妈之间的事,与孩子无关,你不许以任何形式提到孩子的妈妈!”
女记者吓了一跳,站住了。
严大头赶了上来,一个劲地喊:“小许,许经理,你别走啊!”
女记者不满意了嘟囔说:“这人怎么这样啊?”
严大头连哄带劝:“你别生气别生气,他这个人就这样,不愿见生人,自闭,对!自闭!”
女记者惊讶:“他也有自闭症?”
“不不不!”严大头不知该怎么解释了:“他没有自闭症,就是,就是……”严老板“就是”了好几遍也“就是”不出来什么,突然一拍大腿说:“你不就是要采访他吗?他呀,我最了解了,我来给你介绍介绍不就得了吗!”
别看严大头介绍经验不行,讲故事可拿手,把凡是他知道的添油加醋大肆渲染了一番,特别善于提供足够的细节,当然免不了有些自吹自擂,把自己标榜得就像是许翰明的救世主。那位女记者感动不已,一边记一边抹眼泪,小手绢湿了好几条。
几天后,报纸在醒目位置刊登了这位女记者撰写的长篇通讯《人间最美父子情》,同时配发了在数学竞赛颁奖会上拍下的许翰明和多多的照片。女记者文笔不错,通讯写得感人肺腑,催人泣下;照片上的父子俩更是光彩照人,许翰明英挺帅气,小多多聪颖可爱。但由于是严大头介绍的内容,又没经过许翰明本人审稿,就难免有点小错误,比方说多多5岁时还完全不会讲话,好像许翰明有神功,就那么一年功夫,多多就“哇啦”一声从一个弱智儿变成了天才。最关键的是文章中写到,多多两个月时就发现患有先天疾病,他那丧尽天良的妈妈毫不犹豫地就抛弃了他。
这下,许翰明的世界乱套喽。
首先是许翰明出名了,是跟他儿子多多出的名。自打他的名字和照片上了报,电话和信件就铺天盖地涌来了。有熟悉的,更多的是不熟悉的,有的表示慰问,有的表示敬佩,还有的是有子女问题找他来求教,就好像他是儿童教育专家。幼儿园托儿所排着队请他去做报告,聪聪幼儿园早就忘了曾拒收过多多这个茬了,还专门下了张大红帖子,请许翰明出任“名誉院长”、“客座保育员”。真是“人怕出名猪怕壮”啊,这猪壮了离死期就不远了。这人要是出名了,死倒是死不了,可就是没有安生日子过喽。有一回,许翰明走在大街上,突然蹦出个孩子指着他说,看!这就是多多的爸爸。那神态就像在说,看!动物园又来了一只大熊猫。
惟一指责他的就是他最好的朋友王大年了。王大年说,翰明,雅萱她是有错,但错不至诛。再说头两年,多多还不全是靠人家雅萱带的吗?你想出名,我不反对,可你不能沽名钓誉浪得虚名,这倒好,你是高大了,可雅萱呢?名誉扫地,你让她今后还怎么做人哪?我这意见也代表着明明的意见,我们忒一致,她比我还绝,说要与你断绝外交关系。
许翰明有口难辩,气冲冲地找到报社,坚决要求更正,澄清事实。那位年轻女记者捅了漏子,就躲起来了,许翰明去了多少次也找不到。后来许翰明威胁说,若她再不出来,他就在报社静坐。这一威胁出来了,不过出来的不是女记者,是爱兵如子的记者部主任。
记者部主任见面就说:“许经理,对不起对不起,我们这记者她年轻,没经验,采访时不够深入细致,有道听途说的成分,成稿后又没送经您本人审查,所以在细节上有些出入。还请您多多担待。我们一定给你解决问题,该更正的一定更正,你这个典型形象我们是一定要保的,我们不搞过去‘高大全’的那一套,一定还你一个真真实实的有血有肉的形象。”
这番话让许翰明听着心里热热乎乎的,气也没了。接着就进入实质性问题,要更正哪些内容呢?许翰明说,多多的病是一岁多了快两岁时才发现的。主任问,到底是几岁?把许翰明给问住了,这党报就是党报,实事求是,来不得半点含糊。许翰明算了半天说,是一岁零四个月。主任说,好!那就更正为16个月。许翰明说,他妈妈也不是在他两个月时走的,她是在多多两岁的时候才走的。主任说,好!那就更正为他妈妈在他两岁的时候抛弃了他。许翰明说,不是这个意思,他妈妈没有抛弃他。主任问,他妈妈没走?许翰明说,走是走了。主任问,那他妈妈把他带走了吗?许翰明没词了。主任的词还多着呢,他说,既然他妈妈没把他带走,不还是抛弃了他吗?许翰明说不清了,想了半天才说,他妈妈不是抛弃他,是抛弃我。主任说,这不还是一样嘛!他妈妈抛弃了你也抛弃了他。如果他妈妈没抛弃你,只抛弃了他,那就成了你们俩抛弃了他,也就不会有这篇报道了。至于他妈妈为什么抛弃了你,那不是这篇报道所关注的内容。许翰明说,我提醒过记者,不要披露他***事。主任说,那读者不答应啊!读者们会问,孩子的妈妈呢?难道这孩子是用单亲繁殖方法炮制出来的吗?生姜还是老的辣,记者部主任几个来回就把许翰明给绕懵了。主任又说了,我知道你不愿损害孩子他***形象,这进一步表明了你的宽怀大度与善良。但人的形象最终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是你的前妻自己损坏了自己的形象。不管怎么说,她放弃了一个母亲对孩子应尽的责任,跑到国外去了,这总是一个基本事实吧。所以这篇报道的基本内容是属实的,大方向也是正确的,你这个典型也是不折不扣的。既然基本事实是正确的,仅仅把“两个月”更正为“两岁”,报纸丢了面子,记者扣了奖金,对你而言又有多大意义呢?
入情入理,许翰明被打掉的牙,也只能往肚里咽了。
好在多多不会看报纸,所以他爸爸还是他爸爸。伟大得没有任何瑕疵的爸爸。
第二十八节
市残联组织了一场残疾儿童教育问题报告会,许翰明被邀请到会发言。报告会规模不大规格不低,尽是些残疾儿童教育方面的专家。主持人说,下面请原残疾儿童许联结的家长许翰明先生介绍一下,他是如何关注残疾儿童教育事业的。掌声一起,许翰明就出汗了,以前他并没有这个认识,经主持人这么一点拨他才知道,自己原来也是在做一项事业啊,他被这种庄严神圣的感觉唬晕了,本来准备好了讲话提纲,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了。突然,会议室的一角发出了一个甜蜜而温柔的声音:“许师傅,您能告诉我们,您做为一个有精神残疾的儿童的父亲,在这些年抚养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个人的最大收获是什么吗?换句话说,您是用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现实的,能否给其他精神残疾儿童的家长一点启示呢?”
这个提示使宏大的主题具体化了,许翰明心存感激,冲那角落看去,竟然是傅晓。傅晓的眼神就像当年鼓励多多一样温柔而热切。许翰明有信心了,提纲也不看了。他想了想说,启示谈不上,但收获是有的,这就是我有了一个全新的人生观。以前,我总觉得人生有一个很大的奔头,其实并不知道自己要奔向哪里。真正担负起一个做父亲的责任以后,这奔头才清晰了具体了。在许多人的眼里,我是个事业无成的人,没出息。我承认,我是没什么出息,我所做的一切都不过是围绕儿子所做的一些小小的个人奋斗,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生活的挣扎。可是,在这小小的奋斗里却蕴含着一种人类精神,也许这是人类最原始最永久最淳朴也是最美好的东西。
会议室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散会出来,许翰明在会场门口金鱼池边等到了傅晓。傅晓伸出手说,祝贺你,许师傅,你成功了。许翰明紧紧握住她的手说,首先应当感谢的是你,是你给了多多新的生命。傅晓甜甜的微笑就像清澈的小溪,许翰明的幻景又出现了:灯下,他和她说说笑笑,多多在一边玩耍,傅妈妈笑眯眯地看着他们……其乐融融,多么美好的一副家庭画面啊!他的心又动了,刚想表示点什么,一个男青年走了过来,高高的个子,文质彬彬的,挺帅气。如果去掉那副无框眼镜,和自己倒很有几分相象。傅晓迎上去说:“来!介绍一下,这就是我经常提到的许师傅,多多的爸爸许翰明。许师傅,这是……”她犹豫了一下说:“这是我的爱人……”许翰明的幻景断电了。
许翰明礼貌地寒暄了几句,就告辞了。他心里挺不是滋味,人生真的是好无奈啊!世间的事总是阴错阳差,那时人家有意,他没自信,现在他有自信了,人家却已经嫁人了。不知道傅晓现在是不是还那么“不谙男女之事”。那个男青年的年龄应该跟自己相仿,不过看来墨水比自己喝得多,至少是个硕士生,没准是个博士生。就是不知道他能不能理解“自闭”这种人类的古怪现象……胡思乱想着,傅晓一个人赶了上来。
傅晓有些腼腆,低着头说:“许师傅,我一直怀念那些日子,真的,很难忘。”
许翰明想说“我也一样”,可看了看远处站岗的男青年,话就变成了:“都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