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油纸伞(1 / 1)
那天外面下着雨,凤儿正在门诊室上班,病人全部送走了,现在已经是下午的四点多钟了,雨从昨晚就开始下了,现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凝望着天空中遥远的阴霾,凤儿的心和不安宁的冷风一同流浪哀号。
窗外的人群打着各种各样的伞在急急地走着,凤儿不由自主就想起了江南的雨季,江南那特有的小雨。
在那个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时常雨雾弥漫的城市,凤儿喜欢漫无目的行走在飘着长长雨丝的大街中,只为了打发那颗寂寥的心,只为了躲避一份渴望的却又害怕的感情,只为了消耗掉充沛的精力让劳累疲乏的身体上床就能入睡,不会辗转反侧让自己失眠。
在那空旷无人的街上,小雨细如牛毛从天纷纷扬扬地飘下来。如果不仰起脸,根本感觉不到雨的存在,但是不一会儿,那细细的雨丝就会在头发上变成一个个晶莹闪亮的水珠,整个头都笼罩在亮晶晶的珠子中了。
站在雨中,凤儿感觉到的只是一种灵魂的清洗,浑身都是舒服的湿润的清爽的。
雨虽然很小但人们还是大都躲了起来,这时的街道和公园几乎没什么人了,凤儿就喜欢这时在雨中漫步,一个人寂寂地在雨中走。
记得有一个雨天,凤儿郁闷不快,独自一人上街去溜,起先是在街心公园里走着的,走出公园后,一直向前走着,就走到了那条小百货批发街头,凤儿干脆就走了进去,顺便淘些便宜又新潮的东西。
那条街是一条老街,街道很窄,两边的店铺也都是几十年前的老房子。凤儿就喜欢看那古朴的老式房屋建筑,喜欢看那种白墙黑瓦,喜欢她那种庄严端庄。
看着那些房屋,似乎看到了一个大家闰秀,经历了一生的风雨坎坷后,脸上挂着皱纹却依然能够从容地笑对人生。凤儿喜欢那一种大度与宽容。
走在那青石板铺成的路面上,听着脚下高跟鞋发出的咯咯声,在细雨中漫步,欣赏着那雨中的风景。这时在一个小十字路突然闪现一个时髦年轻女子,撑了一把雨伞在前面飘然而行。
在那个几乎无人的老街上,在那个灰色的天空下,在两边的白墙黑瓦之间,那么一个漂亮的姑娘在前面毫不声张但又确确实实在显摆张扬着。
凤儿突然间就想到了那首戴望舒《雨巷》,那个像丁香一样的姑娘,那个带着哀怨的姑娘。
突然间就想有一种切身的感受,凤儿希望自己就是那个姑娘,在这条青石板铺成的路面上,在两边的黑瓦白墙的房屋之间,穿着一袭亮艳的或者素雅的旗袍,梳着一根油亮乌黑的大辫子,在铺天盖地的毛毛细雨中,打着一把精致的油纸伞在狭长而弯曲的小巷中逶迤穿行。
陶醉在这种感觉中,然后就发觉自己缺少那把伞。突然之间就想买一把油纸伞,凤儿就往那卖伞的店铺里面走去,兴致勃勃地想买把这种雨伞。
一连问了好几家却都没有这种油纸伞,凤儿很懈气,但她不屈不挠的倔劲这回又上来了,即使没有,她也准备一直问下去,只要她问了,没有买到她也不遗憾,如果真有,而她却没坚持,那她会后悔的。
这么想好后她问话就开始节约精力,不到下一个店的门口就开口问,而且嗓门很大,只一句话“老板,有没有油纸伞?”一边问时脚步并不见停留,不等老板说话,步子早已从门前迈过。
因为明知道不可能有,所以还要这么问下去,凤儿觉得特有意思,好像是练嗓子,当小巷快到尽头的时候,心里淡淡的失落变得强烈起来。
当来到最后一家店门前时,她的声音已变成有气无力了,话问完过后,没等回答,仿佛完成了一件重要的任务,叹了口气无精打采转身往回走去。
突地传来老板响亮的回答“有!”
凤儿一愣,以为听错了,又重复问了一句,确信不是做梦后,忙急转身进了店,看着各种颜色的漂亮精致的油纸伞,她毫不犹豫地买了一把紫罗兰色的油纸伞。
终于买到了这把渴望的油纸伞,她看着那木柄木架子的古色古香的油纸伞,心里感到特别的惬意。
撑开这把精致油纸伞,想起了只有那种在日本电影中才会出现的境头:一个柔顺而又美丽的妇人,带着哀婉的表情,身穿日本人特有的和服,打一把这种油纸伞,带着淡淡的笑,微微的笑,温柔的笑,拖着小碎步,温柔款款、一扭三捏地来到烂漫的樱花树下,拍下一张永恒的照片,作为永远的纪念。
她打着这把油纸伞,迈着轻快的步子,望着阴沉的天空和空荡荡的街道,兴高采烈地迈着轻盈的步履在那漫天撒下的细丝雨雾中浪漫的前行。
当室友看到凤儿打着这么一把古色古香的油纸伞进屋时,都喜欢这伞的雅致。
从此这把油纸伞成了室友的最爱。直到毕业前几天,寝室的老大阿娟死缠烂打非要凤儿把那把伞作为她们的毕业纪念品,并且声称“五妹,如果你不把这伞送给我,以后你可别再喊我大姐了。”
尽管同室的同学都说伞就是“散”的意思,让阿娟不要再强要伞了,但是阿娟态度坚决就不松口,凤儿实在不能看着老大的难过。善良的凤儿,她不会为了一把伞,而伤了老大的感情,想到毕业后,大家各奔东西,也许就永远不能再相见了。
凤儿忍痛割爱“老大,这把伞我送给你,你可一定要早日为我找到大姐夫!你和大姐夫一起打着这把伞的时候,你可千万不要忘记了我这个五妹呀!”
室友哄然大笑。阿娟张开小嘴乐得合不上。这把她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油纸伞就这样被她真诚地送给了老大阿娟。想到阿娟现在不知在何处了,凤儿一阵惆怅。这时有人喊她“陈凤,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