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梨花(1 / 1)
这个故事是上学的时候写的,现在看来笔调有些稚气,有人说太沉闷了,确实是。
算是一个比较武侠的故事,有友情、爱情,更有亲情,还有无奈的宿命。写得不是很好,无论是情节还是人物,自己都觉得很是牵强。若有兴趣的可以读上一读,在晋江给它按个小家,不过似乎很冷,呵呵。没关系,青菜萝卜各有所爱嘛。
很多人物都被我写砸了,可惜。写的过程中也很郁闷,但是还是写到结局了,自己都觉得不容易呵呵。
写梨花,和家乡有关。
我的家在上虞,提起白马湖,或夏沔尊,或谢晋导演,也许会有点印象,除外,就不值一提了。
我对家乡的感情,不似清茶的干涩,不似咖啡的浓郁,也不似可乐的刺激,而是开水似的恬淡。这种恬淡,是无利害可言的,似亲切又似陌生,似接近又似退避。我既非过客,又非主角,只是舞台上的某一个道具,某一个场景。主角对道具的依赖不及道具对主角的眷恋。家乡,在我的脑海里的画面,也只是单纯的几个片段,这种单纯反而让我更加清晰。
这里,常见的是稻田和麦田,和所有农村一样,平淡无奇。这种田园的风景是闹中的静,静中的闹,静,为她的孤寂;闹,也为她的孤寂。夏日的深夜,只闻虫鸣,倍加冷寂而我最喜欢夏秋之交。每当这个时候,梨园中已是硕果累累,其清香随风传送。
这里唯一奇特的大概是每户人家都植梨树。有的虽栽不多,屋前屋后点缀几棵,也是一种风景,梨花开得比桃花晚,那是一场姗姗而至的“雪景”。带来的不是凉意,而是雅致。我喜欢满园的雪白,那是一种清雅的享受。
梨花的凋落几乎是同一时间的,一刹那,满地铺白,枝头的梦开始移向揉入泥土的白瓣儿。轻柔地,在脚底颤动,亦虚亦实,谢落后的几天,便能看到清色的小果子,那是藏入叶片后的羞涩。几乎从那一刻开始,便有了期待。直至夏的尾声,黄色,诱人的梨已经生成。
这个时候,是人们最忙碌,最焦促的时候。泛滥成灾,因而丰收所带来的不是喜悦。但不管如何,看到喜人的果实,心里也总有一份惬意。摘收的日子,往往请左邻右舍帮忙,一群人在梨园被忙碌。架梯子,提篮子,声声吆喝中,男工们抬着满满的大箩筐,小心翼翼地赤着脚走在田间小泥路上,“啪吱啪吱”地响着。人们的情绪还是比较高昂的,尽管与买梨者的交涉中是那么的心痛。
眼睁睁的看着满车的梨渐渐远去,回首捏在指间的薄薄的一点钞票,心里一时还无法平静,帮工们一个个坐在地上,啃着梨,谈笑着。这时,主人家是比较慷慨的,一个劲地催吃,一边还在心里算着小小的利润。若路人经过,停下望一眼梨园,主人赶紧将几个梨塞到那人的手上。路人咬一口,说甜。主人笑呵呵的说:好吃你就多吃点。
这里面有心酸,但绝对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