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孙膑 > 第53章

第53章(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幻夏之梦 异秦 杀手帝师零 秦时明月之剑魔传人 蓝色夕阳 宅女的洞天福地 情人结 小尘埃 风家传奇 抢钱俏女官

这些齐国的王侯、大臣、贵族虽然死去两千多年,但他们的名字和生平事迹与这些大如山、小似丘的土堆一起留存在后代人的中间。

我在这些王孙贵族墓群中,没有找到孙膑墓。孙膑生前最终没有回到齐国都城,他死后也不会埋在这里。

我走上桓公台,台上杂草丛生,荆棘遍地,几蓬刺槐葱葱郁郁,生机勃勃。在这座高达十四米的高台上,二千多年前曾威严耸立着皇宫宫殿。平日,齐国国君登上宫殿,居高临下,俯瞰全城,了望和监视城内百姓官吏的活动;遇围城之战,国君在这上面指挥战斗,发号施令。今天,宫殿早已不复存在,国君们也都去十五里外的牛山东侧安歇了,伴随那些帝王们的辉煌往事也已如云似烟尽散灭矣,唯有这土台基留存了下来。

我来到齐国故城东南不到二华里的小王村南,登上了宽大的遄台(又名歇马台)。当年田忌与威王赛马就在这里,孙膑为田忌出谋划策以一负二胜赢威王千金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土台之上。台上,早已看不见衣着华贵的齐工和大臣们,只有苍松翠柏挺拔苍劲;台下,早已听不见田忌和威王的马蹄声碎,只有麦浪松涛在耳畔回荡。

雪宫台位于齐国故城大城东门外,淄水东岸的曹村东面。据史载:雪宫台为齐王议事、接见宾客和游乐之所。因此,我推断当年威王见孙膑而问兵法一定在这里。自然,这座齐都的宫外之宫早已不存在了,可孙膑的“战胜而强立”、“必攻不守”、“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等等光辉军事思想依然和这台基一样留存在中国大地上。

两千年的岁月,犹如朝夕飞渡。昔日宫阙轩昂的豪华壮景虽早已不见,可旷野里累累荒台,仍勾勒出齐国都城建筑豪华奢侈的轮廓。

踏遍一座座荒台土丘,我登上了齐国故城的城墙。这段残垣属大城西墙,被夹在小城北墙之中。我登上两千多年前的齐国京都城墙,踮足翘首,纵目四望,努力想窥见两千多年前墙里墙外的事情,可望见的是穿着现代服装正往麦田洒化肥的农夫和村姑。

齐国京都,当年是孙膑生活和辉煌过的地方,但最终,孙膑谢绝了齐宣王的任用,而回归故里——鄄邑冷家庄。

孙膑,齐国最伟大的军事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可在他卓越地指挥了桂陵、马陵之战后便不再投身战争,逃楚八年,回国后又辞谢齐王的重用而悄然遁失在古道上,他的后半生在哪里度过的?他在有生之年还做了什么伟大壮举?我怀着崇敬之情、探秘之心碾转往菏泽地区鄄城县而去。

2

在鄄城,我有幸得到鄄城县委宣传部几位领导同志的帮助,他们派专车首先把我送到宋楼乡。

终于能够看见孙花园村了,我却没了最初想要看见它的那份激动。

孙花园村就是当年孙膑回归故里后晚年生活的地方。这里位于鄄城县东北宋楼乡境内。村庄座落在向阳河与月厌河的交汇处,四面环水、垂柳成荫,水中荷叶青青,鸭鹅戏闹,岸边百鸟争鸣,的确是名副其实的“花园”村。

可是,除了环境优雅、风景宜人外,我没看出这里与别的村庄有什么不同。

这里实在是一个平常的村庄呀。

当我仍为孙花园村的普通和平凡而感叹时,宣传部的领导同志说:“走,我领你去转转!”

我跟在他身后走进村庄。

刚进一个村口,宣传部的领导同志加快脚步把我甩在几米之后,我紧追几步,眼看着他拐过一户院墙拐角,待我追到拐角处时,却不见了这位领导同志。

我蒙了!

我发现此街道似乎没有向外的通道,往左往右所能看到的路尽头均被房屋和院墙横挡住。我朝右边一条“死胡同”试探着跟踪过去,仍不见这位领导同志,却意外发现有三条通路通向外面,然而也均都被墙拦挡住。我不知道刚才还在我前面的这位领导同志,怎会顷刻间就在我的眼前消失了?面前虽有条条道路通四方,可我一时竟不知道该走哪条路才能找到“失踪的目标”,我疑惑:莫非我走进了迷宫吗?

宣传部的领导同志突然出现在我身后朗声大笑道:“不错,这个村庄就是一所迷宫。”

我怀着极大的好奇心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把每一条街道、每一个胡同都走了一遍。我终于筋疲力尽地被请进孙膑七十世孙孙宜昌家中时,我为孙花园村这一神秘而又特殊的村庄而感叹不已。

孙花园村是孙膑晚年著书立说的地方。据宣传部的领导同志介绍,这个村的结构是孙膑子孙照孙膑生前规划的八卦阵的模式规划而建成的。世远年陈,苍海桑田,然而,孙氏子孙们一代代、一辈辈终未改变村庄的格局而将村庄保留到今天,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一项惊世骇俗、独绝千古的杰作呵!

孙花园村村民孙宜昌告诉我:“这个村庄共有四个门,然而只有一个正门——东门,其余三个门为西南门,西北门、东北门,大小胡同,无论从外往里看,还是从里往外看,条条胡同都是死胡同,不是被房挡,就是被墙堵。

可是,走下去,疑是无路却有路,东、西、南、北皆可通。全村由一条直街,一条斜街,九条胡同连接所有建筑而成。很多慕名而来的国内外客人十人进来十人迷,都称我们村是世界罕见的迷宫呐!“

我问:“年代如此久远,可这所迷宫却完好地保存下来,一定有什么更重要的东西流传在村子里吧?”

孙宜昌说:“这是祖宗留给我们的遗产。从老辈人那里,我们听说当年老祖宗孙膑弃官回归故里开始住在红船乡孙老家村,看到这里背靠青山,东依雍水,南有月厌河,青山绿水,环境优美而安静,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他潜心研究兵法战策,著书立说,收徒授业。这当中,他在这块土地上摆下一座九宫八卦阵,除了授课讲演兵法,教授用兵打仗外,闲暇时就领着他的弟子们,按照阵式,依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成方成阵地种植各季花草,这里逐渐形成一个花园,四季香飘数里。后来,孙氏一支从孙老家迁来建家立村,因此,村庄名叫孙花园。”

原来是这样!孙花园来历不凡呵。当地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月厌河边建花园,始祖兵法记心间。

九宫八卦传后世,荒乱岁月保平安。

孙氏花园月厌滨,四季风景各别论。

鲜花蜂蝶百鸟唱,看后不忘孙老人。

据孙宜昌说:这正是膑祖的遗训,世代相传。生生不息,代代不改,直到今天。这大概就是迷宫保留到今天的原因吧!

我记得在别处,如果谁家院墙或房墙正冲当街,院墙或房墙上定大书“泰山石可当”字样。然而,在孙花园,走遍所有街巷,家家房墙均冲街口,可竟没看到一处这样的字幅。我问孙宜昌:这是为什么?

孙宜昌说:“在我们这里只相信每一条胡同、第一条街路都是村庄不可分割的部分,都是祖先保佑我们的符,而不相信房墙冲街会有什么灾祸的说法。”

孙宜昌告诉我,正是这迷宫——特殊的村庄结构,曾经在抗日战争中迷惑了日本鬼子而掩护了村里的乡亲们。

3

在孙花园村北部斜街后面,就是当年孙膑的著书馆。由于紧挨村北,著书馆的东、北、西三面均被包围在荷花池中。我跟着县委宣传部的领导同志穿过斜街,走过一条胡同,来到被荷花池三面围起的一片空地时,我看到的只有一间家庙模样低矮的小屋。走近小屋,我看见小屋里写着供奉膑祖的横幅和几柱燃尽的香烛。

这哪里有什么著书馆,这分明是孙氏家庙嘛!只是,我看到别姓的家庙都盖在村前,而孙姓的家庙却盖在村后。

现任县委宣传部部长孙秀芝是孙膑七十世孙。她告诉我说:“这里过去的确是孙膑著书馆。孙膑晚年回归故里,正是在这里教徒授艺,著书立说,写下了伟大的著作——《孙膑兵法》,后来,到了元末、明初时,后人为了纪念孙膑在原址上建筑起规模宏伟、分前、中、后三个大院的孙膑书院。书院前院为授徒堂、中院为著书馆、后院为花园。前院和中院各有正房五间,厢房东西各三间,包括养心斋、藏书阁、著书馆、授徒堂等,后院则种植四季花草,中间有座三层赏花楼,名曰”观澜亭“,上层九柱而立,分为九孔,示之九宫,顶为八角,代表八卦,顶端以黑白两色砌成阴阳鱼,以示八圭之意。园内修有鱼池,与月厌河相通,池边还建钓鱼台一座。书院建筑与里许外的亿城寺相互辉映,成为这里的两大文物景观。”

我不明白才过不惑之年的孙秀芝怎么对元末、明初的事这么清楚。

孙秀芝看透了我的心思,说:“我小时候还在书馆上过学呐!”

我兴致勃勃地听她说下去。原来,这座建于十三世纪中叶的建筑到“文革”时期还是很巍峨、很卓绝的建筑,它的高大敞亮、结实美观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它的建筑材料除了合抱粗的“大明柱”外,就是又大又整齐的青石。

所谓“大明柱”是明初的一种木材立柱,当时已有十一岁的孙秀芝一个人都抱不过来。地下从里到外都铺着六十公分见方的大青石板,从地面上到正厅就要迈十九级台阶。

目 录
新书推荐: 怪谈降临:炮灰她靠狂烧冥币杀疯了 汉厅笔记:Excel卷穿大汉 我的灵光往事 重生后,我把绿茶闺蜜按在地上摩擦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 古韵逆途 荒野探险的那些事 宿命引 官场法医,从解剖尸体开始! 荆州,荆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