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1 / 1)
自此,孙操的铁匠铺子里的火再也没点燃过。尽管冷善人、冷嫂及乡亲们竭力劝慰,但孙操大妻深陷在失子的痛苦中不能自拔。几个月后,孙操便重病染身、奄奄一息,临死前,他拿出一小把他爷爷孙武留下的兵法残简对两个儿子说:“我不行了。这是你们老爷爷写的兵法。你们的老爷爷孙武是吴国的大将军,他统兵打了很多胜仗,他的名字会像太阳和月亮一样永远发光发亮,会像西面这条大河一样永远留名。我希望你们兄弟能像老爷爷,像他一样也统兵打胜仗,像他一样也写兵书。”
冷善人至此才知道这个挑着铁匠炉子四乡为人打农具打刀的孙操原来就是吴国大将军孙武的孙子。孙武虽然早就不在人世了。吴国离鄄邑也相去不近,且此时已被越国所灭,但孙武的名字在齐国在卫国及远远近近的人民中间却是赫赫扬扬、威震四方。冷善人为自己当年收留孙操一家竟是自己所崇敬爱戴的孙武后代而慰藉,而骄傲;更为孙操夫妻失子之痛难解,病体日久不愈而缀怛伤悴。
孙操满怀着对冷家庄的深情厚爱,满怀着对大儿子孙江、三儿子孙伯灵的希望而离开了冷家庄,离开了刘氏和两个儿子。
就在冷家庄掩埋了孙操后不久,孙操坟茔上的黄土还没长出草牙的时候,刘氏承受不住失子亡夫的打击,抛下两个儿子也去世了。
公元前372 年,孙伯灵十周岁那年,赵国武侯卒,其子敬侯回一只?立,公子朝谋乱,魏国帮助赵国公子朝争赵国君位,因此与赵结下怨仇。公子朝与赵国争夺卫国,赵国的军队一气夺下卫国七十三个村镇。卫国(今河南淇县、濮阳一带)东面紧依鄄邑,鄄邑以东数百里百姓纷纷逃离家乡,以避战乱之灾。就在这次战乱中,孙伯灵与唯一的亲人大哥孙江失散。记得是在往东逃的路上,在过一道山隘口时,当时隘口窄狭、人群拥挤,众人争相而过却阻塞了隘口,牲口、小车、大筐、小包,人喊马叫,乱成一团。孙伯灵被夹裹在人群中与大哥松了手。等过了隘口,就再也没看见大哥。他喊哑了嗓子,揉红了双眼,在隘口守了两天两夜,却再也没等到大哥孙江,再也没有够着大哥那只被人挤开的手。他永远也不会忘记,大哥与他被人挤散时,大哥呼喊他的名字,大哥拼命喊他“伯灵!伯灵!”大哥的手最后消失在人群中时还高高举着、举着。
赵国的军队退去后,孙伯灵随着返乡的乡亲们又回到了冷家庄。
站在空无一人的孙家院内,看着塌了一间半屋的家,想到几乎是在一夜之间,相继离开二哥、失去父亲和母亲,又与唯一可依靠的大哥失散,孙伯灵只有十岁的身体瑟瑟发抖。今后怎么办?依靠谁人过日子?孙伯灵走到那仅剩的半间屋前,抚摸那曾经留下过父亲、母亲、大哥、二哥体温的土墙,喊着爹和娘,喊着大哥、二哥,止不住的泪水如雨如注。
这时,一只大手抚在他肩上。
孙伯灵泪眼婆娑转回身看时,见七婆婆拄着拐立在他身后。
七婆婆拉起伯灵的小手什么也没说往院外面走。
伯灵聪慧的心里一下子就明白了:七婆婆要养活他!他挣脱七婆婆的手,立在七婆婆身后。七婆婆年老了,行动不便。还没等七婆婆转过身,孙伯灵跪倒在地上,一个头磕向地面,并“哇”地一声哭了。
从此,七婆婆和孙伯灵相依为命。冷善人和村里乡亲经常看望帮助孤儿老母,并隔三差五送点粮食瓜菜,老少俩勉强维持着生活。为了挣点粮食,伯灵在十一岁开始为村里一户乡亲放牛。将牛往有鲜草的坡地上一牵,牛便自己去寻找可口的嫩草啃吃起来,伯灵则捧出父亲留下的老爷爷的兵书残简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地诵读研究起来,不认识的字,他去问冷善人,或问过路人。不懂的句子更是虚心向庄里庄外的老人请教。和其他孩子们一起放牛时,他也不忘研究兵书,演习阵法。两拨孩子玩打仗的游戏,他当统帅的这一方总能在他精心策划下战胜对方而取得胜利。因此,久而久之,远近村庄的乡亲们都知道冷家庄里有一个姓孙的十岁孩子能说兵法懂打仗,孩子们对他更加崇拜至极,并纷纷投他靡下充当士兵。常常,他率领着这群孩子玩得忘了牛群,忘了回家,忘了吃饭。
孙伯灵十二岁这年,赵国攻打卫国又打到鄄邑,在这次战乱中,孙伯灵失去了冷善人。冷善人年老体弱,没有跟随年轻人离开家乡。等冷嫂及家人返回家乡后,看见冷善人跪在炕沿前,胸口插着一柄长缨枪。
孙伯灵没有看见那柄缨枪插在冷善人的胸口,没有赶上为冷善人送殡下葬,回到村里时,冷家祖坟地里又多了许多新堆的坟莹。这些新坟中有一座就是冷善人的。孙伯灵在每一座坟前都驻足停留,默默地看了看。当冷嫂告诉他脚下这座坟就是冷善人的坟时,伯灵再也抑制不住悲痛,如哭自己亲生父母一样长跪不起,悲泣欲绝。
他记得从他一记事,爹娘就告诉他,是冷善人一家收留了孙家,是冷家庄的乡亲们收留下孙家。孙家将来无论走到哪里,无论是贵是贱,无论多少代之后,都不要忘记冷善人一家,不要忘记冷家庄的众乡亲。伯灵清楚地记得冷善人和众乡亲如何给他吃给他穿,他一岁岁长大,一年年成人,是冷家庄的乡亲用汗水、用心血培育和抚养的。他怎么能忘记冷善人!怎么舍得冷善人!孙伯灵把日月哭昏了,孙伯灵把天地哭塌了。战乱过后,冷家庄的乡亲们收拾家园,收拾庄稼,看望乡邻,安抚孤幼,又开始了更艰难的生活。
七婆婆在战乱中藏在废弃多年的地窨子(放菜的地窑)里,因而躲过了战争。但是,待乡亲们把她从地窑里拉上来时,她已被吓得痴迷呆傻,分不清东西南北。战乱后不多久,七婆婆也离开了人世。
这场战乱,使孙伯灵失去靠山冷善人和亲奶奶般的七婆婆。战争的创痛使孙伯灵更加成熟,更加仇恨战争,更加渴望学到兵家学识,统兵打仗,反击侵略齐国的军队,保护家乡的百姓不受战乱的侵害。
孙伯灵回到冷善人家,和冷嫂一家共同生活。在帮冷嫂放牛的时候,他更加努力研习兵法,常常用石子代表一国军队,用树棍代表另一国军队,琢磨如何布阵,如何前进,如何撤退,两国军队在什么环境下战斗,谁施巧计打败对方,谁用智谋转败为胜,他以极大的热情,以满腔的爱和恨投入学习和钻研之中。公元前368 年赵国进攻齐国,直打到齐国长城。与鄄邑紧紧相依的卫国趁机扩张领土,轻而易举打下鄄邑。
又过了几年,孙伯灵在冷嫂张罗下与邻村一苏氏贫家女子结婚。第二年,苏氏生下儿子孙胜。孙胜出生不久,赵国又来攻打鄄邑。鄄邑四乡百姓纷纷逃离家园,村道旁、田野里到处是死难乡亲,尸陈露天而没有人掩埋。孙伯灵携妻儿一家逃难时有幸遇上苏氏娘家哥嫂。苏氏与哥嫂邂逅战乱之中,抱头悲泣。伯灵被仓皇而逃,洪水一样不能扼阻的人流裹到无法辨识的一座村寨后,把妻子和儿子安顿好,独自出了村庄。他遥望北方,那是齐国都城所在的方向。都城里,上至齐国君王威王因齐,下至上卿、大夫均是田氏子孙。
孙氏与田氏本来就是一家人。伯灵想:此时在齐都城的高高围墙里的王孙贵族们有谁知道他们的同族兄弟正为躲避战乱而背井离乡,连一口饭一口温水也吃不上、喝不上啊?一阵冷风袭来,孙伯灵打了个寒战。他突然想到冷家庄。冷家庄才是他的故乡!父亲母亲活着时曾多少次教诲他:“今生今世别忘了冷善人,别背弃冷家庄。”想到这儿,他深情地朝西北方向——冷家庄的方向望去。一片树林挡住了他的视线,一片黄尘遮没了他视线中的半个天。
他为正处在战乱之中的冷家庄而担忧,为离散的冷嫂一家人和冷家庄众乡亲而担忧。他们还好吗?他们都安全吗?他们能躲过这次战争危险吗?
孙伯灵想到众乡亲为避战乱而四散奔逃、远离家园,想到妻子儿子柔弱的身体却仍然逃不脱流浪的生活,想到自己一个堂堂七尺男子汉却不能保卫家乡、不能保护乡亲们和自己的妻子儿子,想到自己竟也如常人如兔子一样被战争撵得四乡逃跑,顿时悲愤交加,羞愧无比。想起父亲临死前一只手紧紧握着他的手说的那几句话,想起父亲不知说过多少遍的孙武老爷爷征战沙场、智勇善战、威名远扬的动人故事,孙伯灵感愧莫名、汗颜无地。
星星布满天空的时候,也正是月亮无光的时候。孙伯灵想,弱国好比是星星,强国好比是月亮。弱国团结起来,一起对付强国,强国的光再强不是也将被弱国的光所掩埋吗?
孙伯灵摸了摸随身携带的包袱,发现老爷爷留下的兵书残筒还在,心中舒了一口气。
孙伯灵正了正衣冠,朝着妻子和儿子所在的方向深深鞠躬、长躬不起。
第二章第01节
第一节
公元前362 年,秦又攻魏。魏国在几年里多次被西邻秦国的军队东侵,已失去大片土地和许多重邑。魏惠王竭尽国内军力,与秦军交战于少梁(今陕西省韩城县南)。如果失去少梁,魏必退至于黄河以东以防秦敌,因此魏国将军公孙痤统兵死守。而秦军恃必胜信心,且几年里几战魏军皆胜,因此,不惜军力猛攻魏邑少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