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1 / 1)
到齐景公时(公元前547 年),田完的四代孙田桓子已是齐国的大夫。田桓子为增强自己的实力,与淫侈残暴的国君争民,便采取了与国君相反的办法:借给穷人粮食时用大斗,收回时用小斗,其山海所产树木鱼盐蜃蛤到市上出卖,价格也同其他产地一样。于是民众像流水般归附田氏门下,从而壮大了田氏的力量。
齐国在攻打莒国(今山东莒县)的战争中,田完的五世孙,孙武的祖父田书立了战功。齐景公为嘉奖他,便把乐安(今山东惠民)封给他,作为他的采邑(即封邑),并赐姓孙氏。春秋时代,姓是全族的共同称号,而氏只是某一支派的称号。田书这一支即是以田为姓,而又以孙为氏的。后来姓氏不分,人们也就把孙武的氏作为他的姓了。
公元前532 年夏,齐国发生“四姓之乱”。田氏联合鲍氏,趁执政的旧贵族奕氏、高氏宴饮方酣之际,突然包围了他们,几经激战,奕氏、高氏战败。其主要人物奕施、高强两人逃往鲁国,而田氏、鲍氏取得胜利。这样,田氏的势力一步步壮大。进入战国时期,田氏逐渐灭掉姜齐,建立了田姓的齐国。
孙武出生在爷爷的封地乐安(今山东惠民)。公元前515 年,齐国高家联合奕、鲍、田三家反晏婴,孙武父孙凭(齐卿大夫)参与其中,恐遭败后株连,便携一家人奔吴,孙武和妻子也一同来到吴国,隐居在吴国都城姑苏(今苏州)附近一个山村。孙武一面种地,一面潜心研究兵法,等待时机。
公元前515 年,吴国的公子光谋杀了吴王僚,自立为王,即吴王阖闾。
阖闾是个具有改革思想和雄才大略的君主。在取得王位后,他同伍子脊进行了一番改革。他积极奖励农商,修明法制,练兵习武,增修城池,国力也渐渐强大起来。于是,雄心勃勃的吴王阖闾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企图派军征伐南方大国的楚国,以建立霸业。正是在此时,孙武经伍子胥推荐,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他惊世骇俗的议论,新颖独特的见解,引起了一心图霸的吴王的共鸣。
孙武被任命为大将之后,运用自己深邃的政治见解和卓越的军事才能,积极协助吴王发展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为吴国的兼并战争立下显赫战功。
公元前512 年,孙武作为大将军和军师率吴军伐楚,攻克楚国舒城(今安徽省舒城县),灭钟吾国(今江苏省宿迁县),并用水攻灭徐(今安徽省宿县北符离集)。吴王阖闾欲长驱入郢(今湖北省江陵县),孙武劝阻,并提出疲楚、克楚良策。
公元前510 年,楚联越伐吴,被孙武统兵所败。同年,攻越,“伐破檬里”。
公元前508 年,孙武用“伐交”谋略,策动桐国(今安徽省舒城县西南之桐城,当时为楚国附属国)叛楚;又使舒鸠氏(今安徽省舒城县,公元前548 年楚灭其国为楚邑)诱楚师东进,用诡诈战术大败楚师于豫章(今安徽省寿县江淮间);又潜师克巢(今安徽省巢县),俘楚守巢大夫公子繁。自此战役后,楚国豫章山(今大别山)以东诸邑及附庸、属国全为吴所有。
公元前506 年,吴军在孙武直接谋划、指挥下,联合蔡(今河南省上蔡)、唐(今湖北省唐镇)两国,“以三万破楚二十万”,与楚战于柏举(今湖北省麻城东),千里奇袭,“五战五胜而攻战楚都郢”(今湖北省江陵县,当时力楚国都城)。此即《史记》所谓“西破强楚,入郢”。这次战役是东周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也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一次著名战役。
公元前504 年,孙武统兵再次败楚舟师,攻克番(今地下详),又败楚陆师于繁阳(今河南省新蔡北)。楚惧怕亡国而被迫迁都。
公元前494 年,越王勾践伐吴。双方首战于夫椒(今江苏省吴县西八十里太湖中),再战于“五湖”。孙武统兵以“诈兵”大败越军。吴军追至浙江边,再以“奇谋”大败越师。越王勾践带五千甲士逃至会稽山上(今浙江绍兴县境内),最后向吴军屈辱求和。
在这次战役后,孙武见吴王日益专横,生活腐烂,沉溺于酒色,不纳臣谏,遂退出历史舞台,隐遁山林。吴王阖闾之子吴王夫差念孙武对吴霸业的功勋而赏赐孙武之子“明食采于富春”(《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享受“皇亲国戚”地位。可是,好景不长,好日子没过几年,越王勾践即统兵伐吴,终于于公元前473 年灭吴、吴王夫差自刎于姑苏山上。
至此,孙武一家可谓国破家亡,留吴,越是绝不会放过他一家人的。楚国更不能去,小国不敢托,齐国不能回,茫茫山河,到哪里托身活命呢?孙武的三个儿子孙驰、孙敌、孙明只好各携带妻小自寻活路。这时,孙武已去世,被儿孙们葬于太湖东岸(今江苏省吴县东门外)。孙明在流亡途中经不起辛劳,终于病倒,不几年后去世。孙明的儿子孙操在吴楚交界的地方生活了一段日子后,遂带妻小返回齐国。齐国是他孙氏的父母之邦,是他的祖国。
可孙操在踏进齐国土地后仍然忧恐和疑虑。他想:当年祖父孙武是逃出齐国的。且到了吴国后积极帮助吴王西征南杀北伐,任职期间,除统帅吴军多次攻楚、伐越外,还亲征过伐齐的战争。这次回齐,齐国即使不修旧怨,也决不会欢迎,更不会看重。因此,当孙操携妻子、儿子踏进齐西南边邑鄄邑土地时,孙操就定下决心,不再往北走,也不再往东走,远离齐国国都临淄,就在这边远的鄄邑安家落户。当他第一眼看见冷善人时,他在心里更坚定了在这方水土扎根的决心。当听到冷善人真诚地收留他们,并主动腾出房屋供他们居住时,他在心里哭了。他对自己说,如果真的在这里安下家来,将教导儿孙们,永远不忘冷家的恩德,永远视冷家为父母。
天将亮了,孙操仍然难以入睡,他悄悄握住女人伸在被子外面的手,借着月光默默地看着妻子操劳过度的脸。妻子突然醒了,“你还没睡?”
孙操握紧妻子的手,没有回答。
妻子又问:“天快亮了吧?”
孙操仍然没回答。女人不再问他。她知道丈夫在决定大事前总这样什么也听不到。
突然,孙操对妻子说:“咱们在这安家吧!告诉孩子们别说姓孙,更不能说老爷爷是孙武大将军。还有,从明天开始我去四乡里为人打铁收拾家伙,你在家伺候孩子,用不了几年,咱又能过好日子了。”见女人没动静,他以为妻子睡着了。他拉了一把女人的手,却忽然感觉手上湿凉有泪。
第03节
第三节
第二天,冷善人起了个大早,扫清院子,把院子里的柴火杂物归置整齐,正欲出柴门,就见几个冷姓乡邻拎着锄扛着铲朝村南老槐树方向而去。隔着柴篱笆,乡邻们喊他:“冷善人,快去看看吧,来了个外乡的铁匠,说给咱村打家伙什不要钱!”
冷善人纳闷,心想这一大早,天又这么冷,哪来的铁匠白干活不要钱?
还有比他更心善的吗?怀着好奇,他出了柴门,跟着乡邻也朝老槐树下走去。
老槐树下已经围了一些人,只见从人圈里传过来“呼哒、呼哒”的风箱抽动声,火星不时“劈啪、劈啪”在人们脚下身边炸响,惊得众人闪着身地乐。
一阵火星子蹿完,人们又“哄”地围靠上去。人群忽聚忽散,忽惊忽喜,颇有点像过年节一样的喜庆。乡邻们已经好久没有这么高兴了。可一个打铁的就怎么能够让众人都聚他而不散呢?冷善人往里挤了挤,身边几个小伙子专心看铁匠打活,都没注意他。他轻咳了两声,身边有人注意到他,并见他脸色不太好,就赶紧喊了一句:“快让道,冷善人来了!”
众人赶忙给冷善人闪开一条路。冷善人朝乡邻含笑点了点头,正要问打铁的是谁,却首先看到了那把拿在打铁人手中的刀。只见那刀刀刃锋利,刀把结实精巧,刀背平滑光泽。是把好刀!可刀是凶器,是杀人越贷的工具,只有强盗才用得着它。刀在打铁人手中翻了几下身,从刀上折射过来的太阳光挟着寒流掀得冷善人直歪了好几个趔趄。他哆嗦着几步上前,抢下打铁人手中的刀说:“你赶快出村,不要在这里打这杀人的东西,否则——”冷善人想说“否则,我就踢了你的炉子,赶出你十里地!”可是,话没说完,他停住了。他发现这个打铁人不是别人,却是他昨天晚上安顿在家的外乡男人。
孙操见冷善人不喜欢他打的刀,心里当下冷了半截,但几十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已经把他打磨得没了锐气、失了棱角。他在围裙上擦了擦黑手抱拳施礼道:“冷大哥,小弟我冒昧借这把刀向乡亲们展示我的手艺,并不是要卖给谁。另外,我还要向乡亲们表露我打锄头铸锄犁的本领。”没等他把话说完,他已从冷善人手中要回宝刀并迅速插进火中。围观的乡邻们嘘啼不止,为宝刀的命运叹息。冷善人还没明白打铁人的企图,就听风箱急速。‘呼哒“
起来,随后,打铁人从火中抽出那把刀放在一块铁墩上用锤子敲打起来。不一会,那把刀就被他打造成了一把犁。
冷善人感觉刚才那把刀还在自己眼中呐,可看到的却是那把刀变成的铁锄犁,不禁又惊又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