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第 5 章(1 / 1)
1962年的春天的一天,风特别地大,刮得尘土飞扬。房前的草芽儿从石缝中努力地挤出来,我的妈妈去年栽的两棵小树被狂风吹得快要折断了腰。
妈妈正忙着洗孩子们的衣服,听到汽车的喇叭声,她直了直腰看到一辆汽车开过来,停在我们家门前,车门打开,我爸爸从车里跳下来,司机和车上的几个人也跟着跳下车打开车厢板。
“这车来咱家做什么?”妈妈一脸迷惑。
“搬家。”爸爸匆匆的进了屋。
“搬家?”妈妈跟进去又问:“往哪搬?”
“快收拾吧,到时候你就知道了。”爸爸不情愿的答道。
我们家根本没有什么贵重的家具和多余的物品,很快就装了上车。汽车载着我的父母和们上路了。汽车一会儿开出了市区,妈妈更加的迷惑了。
“我们这到底搬到哪里?”
“农村。”
“为什么要搬到农村?”妈妈一听她们要搬到农村,气得火往上串,大声的问到。
“单位把我下放了”爸爸说。
“停车!”妈妈对司机说。“你要搬你搬,我不搬,我不跟你去!”妈妈吼叫着说。
“你不搬,你去哪里?你的工作退到了;房子也收回了;户口也消掉了!”爸爸很决绝的说。
妈听到爸爸这样说就愣在那里,她被这突如其来一切搞晕了,她的心往下沉没了方向。她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两行热泪像断线的珍珠滚了下来。是啊,她不跟去农村去哪里呢?她在这里举目无亲,又能投靠谁呢?她不能回到她的父母那里,而且她还有两个不懂事的孩子。万般无奈下她默默的坐下来,把孩子揽到怀里,看着他们稚嫩的小脸,一脸茫然的望着她,她任由眼泪往下流而不去擦。
汽车开出市区不远就上了坑坑洼洼的土路,越向前开路越窄,两边的山越来越高,一会驶过一个村庄,一会又驶过一个村庄,好像汽车就这样一直不会停下来了。
妈妈是在农村长大的,但她从来还没有看到那么大的山,她放眼望去一片灰蒙蒙,远处的山渐渐靠近又渐渐被她们抛到身后。
车开了两个多小时了,眼前的路更窄了,山更高了,而且那山就像是被刀斧劈的一样,十分的陡峭,悬崖上还长着一棵棵的松树,那松树就像一个个华盖斜斜的挂在那里,还能看到一簇簇的樱桃花、杜鹃花。
又过了大约半小时,汽车开进了一个村庄,在一个小茅草屋前停下,一群大人小孩围了上来。爸爸从车上跳下来,和人群里的几个人打着招呼,然后领着两个男人向妈妈走来,给妈妈介绍说:“这是村里大队的李书记,这是生产队的赵队长。”接着转过身指着那茅草房:“这就是我们的家了。”
妈看着她们今后生活的家,那是两间坐北朝南的土坯房,上边的房盖是用草苫的。沉重的房门上下各有一个轴,上边的□□门框里,下边的轴落在一个木头做的槽里,形状酷似一个木碗,一开门吱吱嘎嘎的响,但有一个好处,如果哪天忘带钥匙,把门轴一抬,就可以进屋。好在当时农村家家都很穷,没有什么值得偷盗抢劫的东西,所以很少有锁门的人家。
进屋是厨房――当地人叫外屋,南北各有一个大灶台,灶台上是农村特有的大锅,推开通向里屋的门,南北两个土炕,被中间一个窄窄的土炕连着,棚和墙是用一种带有图案的花纸裱的。
妈妈用红肿的双眼打量着,这就是她的家了,一想起今后她都要在这里生活,而且可能是一辈子,她的心一阵酸楚,眼泪不由得流了下来。可是她除了哭还能做什么,他觉得自己真命苦,她再一次接受了别人的安排。
我们家的家当也没有什么,只有一个炕柜和一个八仙桌,一个木箱子,再就是锅碗瓢盆和一些零碎东西。大伙七手八脚,只一会功夫就搬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