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桃之夭夭(1 / 1)
年节过完了,然而宫里并没有消停下来。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揉揉肩膀,命侍女把灯拨亮了一些,继续看手中的单子。
侍女颇为心疼这位年轻的皇后主子,兼之她又是从蒙古陪嫁过来的,和皇后的情分和其他的宫女不一样,说话间也并不是很拘礼。此时见皇后如此辛劳,便劝道:“皇后娘娘,您又何必如此辛苦?年节才过呢,便是稍微休息两天,也赶得及的。”
皇后苦笑道:“固伦和孝公主的大婚,慈宁宫宁寿宫都上心得很,皇上更不用说,那是他唯一的嫡亲妹子!我哪敢躲懒?况且她和我又好,更该尽力才是。”
侍女叹道:“娘娘也太死心眼了,和孝公主虽说是皇上的亲妹妹,您可是皇上的结发妻子,说到底还是您更尊贵一些;而且慈宁宫宁寿宫的两位太后都把这位公主视如掌珠,她们都盯着呢,况且礼部内务府便是再滑头也不会再这事上出漏子,您担心的太过了。”
皇后嘱咐道:“话是没错,可是你也要谨慎才是,不许再说什么尊贵不尊贵的话,知道么?这里是皇宫,可不是科尔沁!你且服侍我梳洗了吧!”
钟粹宫的灯火终于灭了。那位忠心耿耿的侍女微微一叹,轻轻走出皇后的寝殿。
是的,承正十年,皇太后那拉氏唯一的嫡亲女儿、当今皇上的嫡亲妹子固伦和孝长公主在守完了太上皇的孝之后,终于也到了出嫁的时候了。
养心殿里的皇帝微微叹息了一声。
宁寿宫里的永琳也没有得到消停,原因无他,爱女情深的皇太后那拉氏一遍又一遍地嘱咐着这个上辈子亏欠过的女儿,时不时的又想起来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添加的嫁妆里面。永琳抽抽嘴角,替宁寿宫的嬷嬷宫女太监们累得慌。实在是不怪永琳不那么恭谨,而是任何一个人也对连续几个月的深情大轰炸也没办法安之若素不是?
兰芬嘻嘻笑着看向永琳,大有幸灾乐祸之意。永琳瞪她一眼,小心掩饰了自己打哈欠的举动。
兰芬终于还是没有逃脱,那拉氏景娴嘱咐过嫡亲女儿,话锋一转,开始教导起这位养女了。兰芬自乾隆二十五年被送到那拉氏身边抚养,十余年的感情,虽然比不过永琳在那拉氏心目中的地位,然而比起其他的皇女情分终究还是深了不少。
永琳笑眯眯地拣了一枚话梅在嘴里,发现看着别人被一遍又一遍的唠叨其实是一种很享受的事情。
兰芬先前还对着永琳幸灾乐祸,现在却无比希望永琳能够及时将自己解救出来。
永琳觉得自己实在是一个大善人,居然忍住了幸灾乐祸隔岸观火的虐根性,在关键时刻伸出双手发扬了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优良传统,果断的在那拉氏终于有了住口的兆头的时机为自己亲爱的皇额娘倒了一杯茶润润嗓子,迅速的告了退拉着兰芬逃之夭夭。
身后的皇太后看着两个狼狈而退的女儿,宠溺的冲着容嬷嬷笑道:“嬷嬷,你看看这两个孩子,真是~~~~”
容嬷嬷凑趣:“这还不是娘娘您慈仁宽爱,两位公主才这么伶俐讨喜?”
皇太后啐道:“都是快要嫁人的人了,还这么不稳重!都是我纵得他们!”
不稳重的两人早去的远了。
然而对于永琳兰芬来说,这只是一个开始。
出嫁的诸位公主、各宗室福晋、有头有脸的诰命夫人、先帝的各位太妃、甚至当今皇帝的几位后妃,见到两人都是一番打趣。永琳和兰芬当初的受封礼相隔甚远,可是因为守孝的缘故两人的婚礼倒是只相隔了三个月。因此,目前永琳和兰芬都是同时被打趣。天长日久,永琳早就修成了一副厚面皮,反倒是兰芬颇有几分羞涩的样子,惹得永琳也忍不住调笑兰芬几番。
承正十二年二月十二,为固伦和孝长公主成婚礼之日。是日额附要先到午门恭进九九大礼主要有文马二九18匹,玲珑鞍辔和甲胄各二九18副,闲马21匹,驼6头,并进宴90席,羊九九81只,酒45樽,当天还要在皇太后宫和保和殿分别筵宴(和硕公主下嫁不需此宴)公主在离宫之前要对太皇太后、皇太后、皇上和皇后行拜别礼。皇后倒还罢了,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的笑容怎么看都有点喜中作悲的意思。皇帝沉着一张脸,面无表情。
到离宫的吉时,公主有命妇导引升彩舆。永琳沉默回头,看着红墙碧瓦的紫禁城,向来开朗的性格也不由带上几分离愁别绪。这一次的离宫,意味着一段新的生活即将开始了。她的这一生,生活似乎在不断地变化。从父母娇宠的小女儿忽然丧母,随着父亲移居他国,从此不得不变的独立坚强、从现代的天之骄女忽然变成身处禁宫的古代公主。她的生活的每一次变化都是一次天翻地覆。那么,今日之后呢?
旁边的命妇有些惴惴不安,低声提醒永琳。
永琳沉默地回望着这一生自己的血脉至亲,他们在另一端笑中带泪,感慨万端。永琳忽然便有了面对一段政治婚姻的勇气,她不再说话,登上彩舆,走向另一段未来。
十里红妆。
却不知道那黯然落泪的人是谁?那沉沉不语的人是谁?那面带期盼的人又是谁?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