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梅开二度(1 / 1)
时间就这么混混过去了。
永琳混混永璟,乾隆混混永琳,太后混混皇帝~~
转眼过了年,乾隆二十三年到了。
乾隆二十二年对于乾隆来说,大概只有承乾宫是最好的去处。
这一年,就后宫来说其实有点悲喜交加的意思,永璟逃过死劫也是喜事,后宫大册封自然是喜事,乾隆新添了皇十四子永璐和皇八女也是喜事,后宫新进了一批妃嫔也算是喜事,可是同时后宫也死了怡嫔等人。当然在乾隆看来这几个不得他心的人的死去实在是算不了什么,最多让他再次感受一下人生无常,同时暗暗对自己的生命更有一点担忧:他的年纪已经不小了,谁知道还有几年可活?
这么一想,登时人就有些郁郁,只有看到敢和他撒娇的永琳、伶俐活泼的永璟以及能在真正意义上倾听他的牢骚和他就一些家长里短的事情进行交流的皇后能让他不那么憋屈。
这时候就感受到有一个敢说话的老婆的好处了,要是换成了令妃等妃嫔,只能顺着他说话,若是放在他正意气风发的时候,自然听人家的恭维听得很爽;可是现在乾隆有点自怜自伤,更需要一个能在同一个层次为他排解的人。他不愿意和太后说这些惹得老太太徒增伤悲,便只有皇后可以有身份有立场听他吐槽了。皇后初始到有些不耐烦,到后来倒也触动心肠,倒是真的宽慰了一番。在皇帝眼里,皇后这才是真正的解语花啊,忽然觉得之前自己太肤浅了!
于是皇帝会经常来向皇后吐槽的!
于是皇后娘娘你可以为你一时的心软忏悔了!
皇帝对皇后的印象变了!这种印象表现在乾隆二十三年的皇后千秋上。
二月初十,正是皇后的千秋日。今年的内务府早就接到皇帝口谕,要为皇后大加操办千秋节,连舒贵妃也被皇帝太后亲口嘱咐要为这件事多出点力。舒贵妃初始心里有点酸,然而想到自己正可以借此机会向后宫三大boss表现,便又平复了。
太后更是笑眯眯的告诉皇后“要好好乐一乐”。
永琳开始为寿礼犯愁了。
到了千秋节这一天,诸公主福晋皆来贺皇后寿。
承恩公夫人,皇后的亲额娘也来贺寿,眼里的喜气怎么都掩不住。这么多年了,皇后这还是第一次正式办千秋节呢!
等到开宴的时候,皇帝也来了。
皇帝起初是很开心的。
然而皇帝很快就又郁闷了。
原因是皇帝一眼瞄到下面坐的自家的儿女们那数量真是寒碜。其实爱新觉罗家族算是人丁兴旺了,光是乾隆的堂兄弟们就有百多号人,这还只是圣祖爷的直系孙子而已,算上关系更远的爱新觉罗子弟那就更多了。因此有资格来贺寿的福晋夫人还是很多的。
可是福晋夫人越多,便越显得乾隆的子女孙子少得可怜。
皇子席上只有永璋、永城、永琪、永瑢、永璇、永瑆、永璂、永璟8人,便是加上乾隆的孙子绵德绵恩并外孙鄂勒哲特穆尔额尔克巴拜也才11个人,加上年纪实在太小没有席位的皇十四子永璐也才12人,满打满算能坐满一张桌子~~
公主席上更是可怜,固伦和敬公主为首,然后是皇帝养女和硕和婉公主、和硕和端公主,然后是没有受封的皇四女兰芷,皇五女永琳,皇六女和皇七女年纪太小出来打了一下酱油就走了,皇帝女儿坐席的竟然只有五人!至于皇帝的姑姑姐妹级别的公主,更是早登极乐了!
皇帝的女儿现有三位出嫁了的,竟然只有和敬公主有一子一女,而和婉公主和和端公主没有子女!和婉公主身体不好脸色苍白;和端公主婚姻不顺,寄居后宫;皇四女因为额娘久病,常年侍疾,脸色也好看不到哪里去!
而公主的子女们更是少的可怜!看看那些稀少的可怜的由最尊贵的爱新觉罗家的女儿诞生出来的子嗣。乾隆忍不住哀叹,为什么明明是天底下最尊贵的女儿也那么可怜呢,子嗣,这可是女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啊!
皇帝在座位上握紧了拳头。
皇后看着一直照顾着永琳吃东西喝水的和端公主兰馨慢慢翘起嘴角。
皇帝很郁闷。
皇帝的郁闷持续了很久。
七月十四日,皇九女生于延禧宫。皇帝的郁闷并没有得到消解:这个女儿又是个鬼月出生的,仅比她嫡亲姐姐皇七女好一点。本来皇帝的女儿就够少了,居然还有两个鬼月生的!乾隆更加郁闷。
等到八月二十六日皇六女殇的消息传来,正在木兰围场狩猎的乾隆简直郁闷到无以复加!
在这种郁闷心境下的乾隆不幸在围场中与两只老虎狭路相逢!
一时之间乾隆和几位侍驾的侍卫都有些反应不过来,连马也被吓得瑟瑟发抖。正当凶险之时,有人护驾来了。护驾之人却是在二十二年的平准战事中大放光彩的海兰察。乾隆二十年(1755年),海兰察以库特勒(意牵马手)应征入索伦部。二十二年七月,海兰察射伤并生擒准噶尔辉特部头领巴雅尔,立下头功,乾隆皇帝赐其额尔克巴图鲁称号。
海兰察的确不负其巴图鲁称号,当此危难之时不慌不忙,用自己娴熟的弓箭射杀了两只对真龙天子虎视眈眈的老虎。
乾隆自是龙心大约,这可是活生生的神箭手啊!“便是昔日百步穿杨的养由基力能穿石的飞将军也不过如此吧!”乾隆不介意大为赞赏这位新晋的军人之星,圣天子方能遇不世出的名将贤人啊!
受此一惊,乾隆再也无心继续在木兰围场继续逗留了,况且一想起宠妃忻妃现在肯定是肝肠寸断,乾隆陛下便草草回京了。
一回宫,乾隆还来不及安慰一下新近丧女的忻妃,首先就是把海兰察提拔成了头等御前侍卫,并给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图像紫光阁。这是过人的恩宠了,然而人家有救驾功劳,别人也说不出话来。
乾隆看着这位英姿飒爽条理分明脑子清楚的蒙古小伙子很是开心,这一开心乾隆便跑来承乾宫向皇后夸耀了。
皇后听了一阵,笑眯眯地问道:“可不知道海兰察娶妻没有?”
皇帝好笑道:“皇后怎么竟起了做媒人的心思不成?”
皇后笑道:“海兰察有救驾之功,自己又是个有本事的,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倒不知道谁家女儿有这个福分嫁给他。”
皇帝一听这话,倒是又郁闷起来。是啊,将来嫁给海兰察的女子算是有福了,可惜那也不会是他的女儿。
皇后微笑道:“要是海兰察还没有定亲的话,我倒是诚心诚意要为他保个媒,决不会委屈了他。”
乾隆大感兴趣,好奇地问道:“倒不知道皇后心目中的人选是谁?”
皇后笑眯眯地道:“皇上难道忘了你现在还有一个女儿可以嫁人呢!兰馨年纪还轻,总这么独身一个也不好,正该给她重新选个人家才是。听皇上的描述,这海兰察是个知礼懂上进的,配兰馨这个将门虎女岂不是刚刚好?”
乾隆一听,觉得果然有道理。兰馨是正经受过册封的和硕公主,按理说嫁给蒙古亲王都合适,可惜因为先前硕王府的事情出了和离的事情,倒不好再把她嫁给那些王公贵族了。而海兰察虽说是有些功劳了,可是根基浅薄,也要有个支撑才能有助于仕途。如果兰馨和海兰察的事情果然成功了,那不仅给兰馨一个交代,也显得自己不忘发妻、对功臣遗孤大力抚恤,且又拉拢了海兰察这位未来的将军,可不是四角俱全!
皇帝乐滋滋地跑腿办事去了,一打听,海兰察还没有定过亲,大手一挥,赐婚圣旨立马就下了。
兰馨悲喜交加,万料不到自己作为一个和离的皇家公主居然还能被允许再次成亲,这是一喜;然而又担心这个被皇帝大加赞赏的海兰察不过和富察皓祯一样是个绣花枕头。咳咳,兰馨实在是对皇帝的看人的眼光信不过了,因此倒来向皇后打听。
皇后笑眯眯地安慰眼前这个漂亮的女儿:“兰儿你就放心吧!这次的额驸,可是正正经经在军中自己捞的功劳呢,且又不是世家出身,家里人口简单,你一过去就是当家的主母,也没人敢要你的强。这位额驸,可是真正的人才出众呢!虽说你是记在孝贤皇后名下的公主,可是算起来倒是我们娘俩相处的时间更长,我是看着你长大的,自然是了解对方才保的这个媒。”
兰馨放心了,这个皇后虽说是脾气直了点,规矩严了点,但是做事比皇帝靠谱多了!听说是皇后向皇帝提出的人选,兰馨的心放下来了,安安心心的回去准备再次出嫁。
和敬公主听说了这件事,自然也是放下了心。自己皇额娘名下的几个孩子,终究是都有了自己的结果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