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吃的真相 > 第6章

第6章(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谁杀死了知更鸟 后知后觉 布拉格往事 曾许诺·殇 遇见你,一生明媚 性葬 大明星小助理 月胧明 红楼之凤还巢 吉儿言情小说合集

国家标准与三聚氰胺疑虑

热议的方便面国家标准中要求蛋白质含量不低于8%,应该说这个含量并不难实现。有的消费者担心这个含量差不多是牛奶中蛋白质含量的三倍,会不会导致黑心厂家加入三聚氰胺之类的东西来牟利。这个疑虑基本上没有必要。牛奶中的固体含量只有百分之十几,其他的都是水。三聚氰胺加到牛奶里,可以把不要钱的水变成牛奶的价格。而方便面中,面粉是最便宜的原料,甚至价格便宜的面粉中蛋白质含量还要高一些。所以,一般的方便面中加入三聚氰胺无助于厂家牟利。如果那些所谓的“高端”方便面加入了淀粉而导致蛋白质含量下降,又非要显示“高”蛋白含量的话,倒是有理论上的可能。不过,既然是“高端”产品,自然也就是高价。通过合理配方,比如加入外来蛋白;或者改进工艺,比如减少油的吸收吸附,也并不难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

基于面食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和含量,强制性规定蛋白质含量并没有太大的必要,反倒容易误导消费者以为方便面“富含”蛋白质。不如强制性要求标明蛋白质、油、碳水化合物以及盐等主要添加剂的含量,而不是简单地给一个“合格”还是“不合格”的标签。就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而言,保证产品的内容与厂家的宣称相一致,是更难、但更有意义的事情。

发面发面

http://www.159.com 2009年11月05日16:41 机客网

面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和蛋白质,其中最重要的一种蛋白质叫做“gluten”,有人把它称为“面筋蛋白”或者“谷胶蛋白”。面团、面条“筋道”不“筋道”,主要取决于这种蛋白。从蛋白质营养的角度来说,这种蛋白质量不高(关于蛋白质的质量问题,参见《优质蛋白就该多吃吗》)。它的可爱之处在于,它不溶于水,但是吸水之后膨胀互相勾肩搭背形成一个网状结构,淀粉分子就被网在这样的一个网络中。这样,一个地方受到外力入侵被拉动的时候,别的地方就能够作出反应,就像“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宏观来看,这就是“筋道”。而米粉就缺乏这样的结构,微观上的淀粉分子各自为政,一处受到侵略,别处立即与它划清界限。包元宵跟包饺子完全不同,就是这个原因。

再说馒头,在蒸之前里面有了许多小气泡,在蒸的过程中,这些气泡受热胀大,如果没有什么力量让它们乖乖待着的话,他们自我膨胀的结果就是跑出馒头,或者说毁灭自己。上面所说的“gluten”在这里扮演了反面角色,它们牺牲了自己,把自己变性固化,阻挡了寻找自由的气泡们的进一步膨胀,不让它们脱离控制。当馒头蒸好、温度降低之后,它们已经“化做了山脉”,而气泡们也就永远被“画地为牢”了。这就是蒸好的馒头膨胀之后并不会缩回去的原因。

现在来说发面的问题。传统上的发面是用面起子,或者叫做老面、酵头之类。它的成分是一些酵母菌,当然,这样保存的酵母菌活性可能不高,而且会有一些杂菌。这些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同时产生酸性物质增加了面团的酸性,在揉面的时候,人们加入一些纯碱来中和这些酸性物质。纯碱是碳酸钠,遇酸产生二氧化碳,而发面过程中已经有一些二氧化碳了,揉面的过程就是让这些二氧化碳分布均匀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大家发面用的更多的是酵母粉。商品化的酵母粉活性好、纯度高,发面很快,而且不怎么产生酸性物质,揉面的时候也不用再加碱。相对于用碱中和酸产生二氧化碳气泡,酵母粉中的酵母菌在生长过程中利用淀粉中的糖分代谢产生二氧化碳。这样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方面,可能消耗掉比较多的糖分,是否会改变口味?另一方面,这种快速、大量产生的二氧化碳气泡大小不均,在面团中的分布也不是那么均匀,因为不用碱,大家可能不一定会花那么长的时间去揉,从而无法让二氧化碳气泡分布均匀。也有人说,酵母菌会给馒头带来一种特别的香味,这就是个人的喜好了。

西方的面食有很多是烤的,经常直接用所谓的“baking powder”,有人翻译成泡打粉。其主要成分是小苏打以及其他一些化学试剂。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受热就能产生二氧化碳。中国食品中也有人使用小苏打做馒头,不用发面都行。这样产生的气泡细小而均匀。但是,气泡的量由加入的小苏打的量来决定。加少了气泡不多,加多了产生气泡之后留下的碳酸钠很影响口味。

解剖一根火腿肠

http://www.159.com 2009年11月05日16:41 机客网

如果把香肠当做火腿肠的祖先,那么火腿肠的历史已经有几千年了。据说,在《荷马史诗》里就有香肠的记载。不过,现在我们吃到的火腿肠与香肠的差别已经很大了——原料基本相同,但是加工过程相去甚远,因而口感、味道也就相当不同了。

在食品工程里,火腿肠属于一种被称为“乳化肉”的体系——它的关键是把脂肪打成细小的颗粒,然后均匀地分布在整个肠内。所以,单凭肉眼,几乎无法分辨出它里面的脂肪——通俗地说是肥肉——是多还是少。为了让这些脂肪均匀分散,就要把瘦肉中的蛋白质提取出来,作为乳化剂去稳定“磨碎”的脂肪颗粒。蛋白质的提取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通常把瘦肉“打成”肉酱,在很高的盐浓度下才能提取出较多的蛋白质。所以,火腿肠总是很咸,这是无法避免的问题。提取到水中的蛋白质一部分吸附在脂肪颗粒的表面,用来防止脂肪颗粒重新融合,其他的则保留在水中,在加热的时候互相交联,形成一种互相连接的网状结构。没有溶解到水中的纤维组织以及蛋白质网状结构把脂肪颗粒固定下来,就形成了火腿肠特有的质感。火腿肠的口感好坏,就取决于这种胶状结构的强度大小。

严格来说,最简单的火腿肠只要瘦肉和盐就可以了。在实际生产中,人们还是希望加入肥肉,肥肉有助于保留许多只能在脂肪中稳定存在的维生素以及香味物质。但是,太多的肥肉又不受欢迎。首先,不够健康——大家都不喜欢吃下过多的脂肪;其次,更多的脂肪就需要提取出更多的蛋白质来吸附,但是肥肉多了瘦肉的量就相应变少了,这会使得形成的胶状结构强度降低,吃起来口感就差了。另外,现代火腿肠的生产中还会加入一些植物成分,比如大豆蛋白和淀粉等。大豆蛋白的加入有助于在保持蛋白质含量的前提下降低胆固醇的含量,具有增加营养和控制成本的双重优势。但是大豆蛋白的加入会影响最终产品的质感和口味,通常也不能加太多。火腿肠里加淀粉,跟传统的肉丸子里加淀粉一样,有助于降低成本,但是更加影响质感。国家标准就是按照蛋白质、脂肪和淀粉的含量来对火腿肠进行分级的,等级越高,含有的脂肪和淀粉就越少。由于有很多的盐,所以需要一些糖来降低咸味。其他的调味料就是各个厂家大显神通的地方了。

作为一种加工食品,保证安全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肉是很容易腐坏的食物,腐坏的生物学原因是细菌的生长。火腿肠含有细菌生长所需的各种养分,没有经过防腐处理的火腿肠是细菌的天堂。保护火腿肠不受细菌骚扰,首先要杜绝细菌种子混进来。火腿肠的原料中不可避免地混杂了一些细菌,在高温加热的时候它们受到“严打”,绝大多数被清除了。市场上所谓的“低温火腿肠”通常只加热到七十几摄氏度,这样可以获得不一样的风味,但是“严打”力度不够,漏网的细菌就较多一些。

对食品安全而言,生产只是第一步。无论如何,总还是有一些生命力非常顽强的细菌能够顶住灭菌过程的“严打”而潜伏下来。在加热之后的包装运输和保存过程中,细菌也还有机会偷偷地潜入火腿肠中,一旦环境适合,就开始繁衍生息。所以,人们对细菌的战斗不得不延续到吃进肚子之前。完好有效的包装可以防止外部的细菌侵入,而对内部残存的细菌就只能控制它们的生长环境了。前面说提取蛋白质的时候需要很高的盐浓度,其实高盐环境也有助于遏制细菌生长;低温是另一种控制细菌生长的有效手段,尤其是那些灭菌不完全的低温产品——低温产品提供的风味必须以更严格的保存条件作为代价。

但是细菌的生命力实在太强了。即使在这样的围追堵截之下,它们也只是“开枝散叶”得慢一些,而不会完全消停下来。为了对它们进行更严厉的打击,人们只好动用“化学武器”——防腐剂。防腐剂让细菌生存的环境大大恶化,从而有效地延长火腿肠的保质期。

防腐剂能杀死细菌,对于人体自然也可能有潜在的危害。这也是人们对于加工食品最为关注的地方。食品科学家们不断寻找能够有效防止细菌生长,在特定的使用浓度下对人体又没有明显危害的防腐剂。目前火腿肠中可以合法使用的防腐剂是亚硝酸钠(亚硝酸盐的一种)。过多摄入这种物质能导致急性中毒,一些食物中毒的案例就是腌制不合格的酸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过多导致的。亚硝酸盐也被认为是一种致癌因素。不过它本身并不致癌,而是在酸性环境中可以与胺类物质反应生成亚硝胺,后者才是一种致癌物。

目 录
新书推荐: 怪谈降临:炮灰她靠狂烧冥币杀疯了 汉厅笔记:Excel卷穿大汉 我的灵光往事 重生后,我把绿茶闺蜜按在地上摩擦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 古韵逆途 荒野探险的那些事 宿命引 官场法医,从解剖尸体开始! 荆州,荆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