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布局(1 / 1)
人其实是很奇怪的动物,一个人做一辈子好人,临了做了一件坏事,可能在大多数人的记忆里就只记得他的坏;有人做了一辈子的坏人,最后最了一件好事,总会有这么多的人原谅他。也许那拉氏是属于后一种。在众人的印象中她绝不是一个好相与的人。严肃、古板、有些刻薄,不会由人及己。长孙前段时间的作为也只是放在了乾隆身上。可是最近皇后却是性情大变。
温柔、大气、明理、公平。刺杀事件后宫中的权利自然而然地回到了皇后手里。皇后扎扎实实做了几件实事。一是让那些品级不是很高的妃嫔回家探亲。这对于那些不是很受宠娘家也不是很有势力的妃嫔来说真是天大的恩惠。要知道宫门一入深似海,有多少人从入宫就没见过自己的生身父母。这个恩惠让那些底层的妃嫔对皇后是感恩戴德。那拉氏在这些人心里原本的印象并不好。她不懂得像令妃一样去收买人心,当别人多好的时候也不懂得适当的夸赞,可是当有人做错的时候她却是严格地遵守规矩施以惩罚。不是说她有多少坏心,只是不懂得做人罢了。
二是对于那些不受宠的皇子皇女关爱的多了。阿哥格格们名声好听,可是乾隆子女众多,他关爱的永远是这几个两位民间格格,五阿哥,现在加上一个十二阿哥。另外的孩子能受到的父亲关爱是十分有限的。皇后经常把这些孩子叫到自己宫里来,问问他们的学习情况,赏赐一些实用的东西,和他们吃餐饭。一开始大家都讥笑她的虚情假意,可是渐渐地这些孩子都喜欢上这个皇额娘了。不得不说比起那拉氏,长孙皇后似乎天生就讨人喜欢,就算顶着同一个皮囊,孩子们还是轻易地喜欢上了以前这个避之不及的皇额娘。特别是这些格格们。
比起大唐的公主们,清廷的格格要可怜的多,她们要遵守那么多的规矩,到了出嫁的年纪又要为了家国嫁到与自己的故乡完全不同的异族去。可是大唐的公主们是最不守规矩的,最随性的。像是爱上和尚的高阳公主,权倾天下的太平公主,敢于拭父的长乐公主,也许后代对于她们的褒贬不一骂名不段,可至少大唐的公主们才是正真的公主。
长孙对于儿子的教育甚少插手,那不仅是她的孩子,更多的是这个国家和朝代的希望。可是对以公主们她向来是纵容的。不管是嫡出庶出,她都尽可能地让她们随心所欲。可以飞扬跋扈,可以不学无术,可以放肆适意。不管别人如何质疑,她都任性地宠爱着这些女孩们。当然她也觉得奇怪这样教出来的公主们竟然没有一个想还珠格格这么没大没小,不得不说是个奇迹。
对于大清的这些格格们,她也有些放肆地宠爱着。教她们如何打扮自己,教她们享受生活,教她们品茗,喝酒,赏花,教她们如何去持家,如何和以后的丈夫婆婆相处...........教一切她认为是有用的东西。
第三件事情是她教这些皇子皇女们给他们的皇阿玛写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皇子皇女们写的,而是像民间的孩子一样把自己感兴趣的,自己不懂的,自己有疑惑的甚至自己有所求的都写下来,然后她原封不动的让快马送去给乾隆。不得不说这招正对乾隆的胃口,乾隆一直认为皇帝做久了,他缺少了普通的天伦之乐,所以才会这么宠爱两位民间格格。现在发现原来还有这么多孩子在惦记着自己,心里别提有多少得意了。
还珠格格虽然重新获宠,可是她的日子也不是很好过。五阿哥没有像以前那样事事以她为重。毕竟五阿哥太明白自己现在的尴尬地位,努力地想办好几件事,让皇帝能重新重用他。更主要的是皇帝下了让还珠格格回避十二阿哥的旨意,所以很多场合她都不能出现。开始几次她还争还发脾气,可渐渐地她也明白了这些都没有什么意义。为了抚慰小燕子,紫薇也很多场合不出现了,特别是一些比较正式的场合。两位格格似乎真的就像是逗皇帝开心的艺人一样,皇帝空闲下来了就见见她们,为之一笑而已。
对于这种情况五阿哥和福尔康非常着急,可是无能为力。十二阿哥很是天真善良,这样的人原本十分好对付。可是当他的天真善良是每个人都深深认同的时候,别人就难以做什么了,因为你不论怎么做人家都不会怀疑十二阿哥,反而会去追究原因。
就像乾隆和这个儿子相处久了,就愈发疼爱,不仅仅是因为愧疚了。虽然这个孩子不够聪敏,可是他是对自己真正敬爱的,没有任何所求的,所做的一切都是没有深意的。在他的眼里世界上没有黑暗,每个人都是好的,每件事情都是对的。和他说话自然而然就觉得活着真的很美好。乾隆就越加想去保护他的这份纯真。虽然不能做皇帝,可是至少要让他永远这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