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终返山西(1 / 1)
第四百九十二章 终返山西
吴三桂警告了那帮太监宫女后,转身来到偏厅,辽东大小 将领早已在此等侯,见吴三桂来此,忙起身行礼,口称:“吴王千岁!”
吴三桂一摆手,道:“好了,咱们不行这些虚礼。更新最快去眼快 ”看到祖大寿也已回来,问道:“舅父,可曾遇到李自成?”
祖大寿点头道:“李自成率万余军卒企图闯关,被咱埋伏了个正着,不过按你的吩咐,并未对其赶尽杀绝,杀了他们大多数兵马,现在这些贼军还剩两三千人,已绕路关外,正向山西行进。 ”
“嗯,这李自成现在不过是条小泥鳅而已,虽翻不起大浪,不过咱们正需要他来搅混大明这池水,看看这天下明臣还有多少人会听朝廷号令,咱们也好借此机会将这些人一网打尽,免得日后再生事端。 ”说完吴三桂又转头向吴智问道:“诏书可曾发出?”
“已派出近百信使,将诏书发往全国各地,七日内可传遍大明各地!”吴智站起来答道。
“好,命各地暗哨仔细打探各路明臣反应,看能有几路兵马奉命北上平乱,同时命大军在京城休息一月,一月后,便是咱们大军南下灭顺的日子!”
再说狼狈而逃的李自成,率领着千余残军从关外绕了个大圈子,才来到山西高阳附近,从高山卫入关,终于返回到了山西。 一路上不敢停歇,每天日夜行军。 终于在五月二日返回太原城。 镇守太原的文水伯陈永福到郊外迎接他进城,将晋王府作为李自成行宫。
未等坐稳,李自成便也接到了大明朝新皇登基地诏书,看着诏书上新皇命南方各路明军兴兵伐顺,李自成也是心惊不已,他对南方的明军也是知之甚详,虽然南方明军中并无什么大将。 可却有不下百万军卒。 若是以前,这些人根本没放在李自成眼中。 只要占了北京,完全可以传檄而定,可如今不同往日,北方还有辽东虎视单单,若是南方明军与其配合,同时攻向自己,自己的日子恐怕就真的不多了。
为保山西不失。 李自成不顾一路劳累,在宫中召集一次很机密的御前会议,讨论固守山西的方略。 他心中完全清楚,自古以来太原是兵家必争之地,能够守住太原,守住上党,守住河东,就可以使全晋巩固。 全晋巩固。 就可以巩固陕西。 当然,河南洛阳一带也十分重要,但如何守住全晋,是最关键的一着棋。 可惜现在手中无兵,在山西只有大约二万人,分布在平阳、潞州、寿阳与泽州各处。 如今到处不稳。 几乎是无地可守。 陈永福手下只有四千人,加上新投降地三千人,不过七千之众。
死守太原之外,还要分出一部分人马分守代州、雁门、介休、寿阳等地,镇压叛乱,而驻在太原城中的只有一千多人、这情况确实不稳。 大家分析了当前形势,都觉得大顺地处境十分不利。 现在首先要使山西全省安定下来,才能够防备辽东前来进攻。
而山西北方大同是一个门户,如今却已是无兵可派、无将可守,如果大同落入辽东手中。 整个晋北就落入敌人之手。 太原北边就空虚了。 不惟三关不能守,太原不能守。 平阳也不能守,就连千里黄河都失去了屏障,处处可渡河。
而在京城的吴三桂若想攻打山西,最近的路便是从平定州入山西,可这一路上要经过井陉、固关,都十分险要。 李自成希望凭借太行山的天险,固守山西,然后力图恢复。 只要山西不失守,他大顺江山就不至于失去,一旦创伤养好,就可以重新进入畿辅,夺取北京。 但在这种使自己宽心的想法后面也埋藏着一种深深的忧虑。 他不能忘记半个月来他所经历的失败,这是他以前没有料想到地。
山海关一战几乎使他的将士死伤了一半,剩余下来的也变成了士气不振的部队。 更不料在抚宁、玉田、蓟州、居庸关接连败北,他自己受伤不算,与他多年出生入死的亲信将领一批一批死去,这些事使他想起来就十分难过,也十分害怕。 他担心山西如遭敌人进攻,或许无法死守。 山西倘若失去,关中也无法固守。
还有一件事情也使他感到吃惊和害怕的,是他没有想到如今的百姓竟然那样反对他,从高山卫一路南下,直到进入到太原前,这一路上百姓夜间烧毁自己的房屋,在旷野里呐喊,骚扰他地部队;又把路边的水井都填了,使他的人马都渴得要死。 一到太原,李自成又获悉山西、河南、山东各处都在叛乱,几乎不可收拾。
商议半天,李自成最后终于下令,命陈永福率五千军卒北上大同,双喜率八千精锐赶赴平定州,李自成率军暂驻太原,待小张侯伤势好转后,再由小张侯守卫太原,自己再伺机而动。
李自成现在也实在是手中无将,不然决不会对陈永福一名降将如此委以重任,在分别之际,李自成叫过陈永福,道:“我们相处时间不久,可是将军的忠义之心,我早有所闻,所以对将军特别倚重。 如今国家有困难,又遇辽东军进兵关内,望将军努力保卫大同,能够撑持多久就撑持多久。 朕驻在太原,作将军后援。 只要关中人马过河东来,朕亲自率军驰救太原,望将军戮力杀敌,为国立功,名垂青史。 “
陈永福躬身说道:“臣从前守开封,与陛下为敌,使陛下精兵战将多有损伤,陛下亦曾在开封城下受了箭伤。 后来陛下不念旧怨,对臣以礼相待,又封为文水伯。 臣闻前朝曾有君臣鱼水之说,不意亲自遇到圣主,如此恢宏大度,不念旧恶。 臣自投诚陛下之时,已经对天发誓,此生此世就是肝脑涂地,也要报答陛下知遇之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