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忠国之臣(1 / 1)
正文 第三百六十五章 忠国之臣
第三百六十五章忠国之臣
可惜白傲天却忘了,自己祖辈也是汉人,与辽东军流着相同的血液。他更不明白,史书只会由胜利者来书写,在今日朝鲜必败的情况下,他却螳臂挡车,不自量力,想要阻止辽东一统朝鲜,将来的史书上,也许根本不会留下他的大名。就算留下一丝痕迹,恐怕也只会留下骂名,说他不知深浅,竟妄想与辽东大军相抗,最后落得个尸骨无存的下场,以此来警示世人,辽东是不可战胜的。
白傲天接到部下传信,说城外有人接近,不敢大意,辽东军围 城已有十几天,可只要自己不派兵出城,辽东军却从未有人接近平壤,难道辽东军真要攻城了,才会派人与自己接触?带着满腹疑问,白傲天马上率亲卫赶至城上。
这时朝鲜王也已赶至城下,白傲天身为一品武将,自然认得朝鲜王。不等李倧开口,白傲天已跪倒在城头上,哭述道:“参见吾王,吾王圣体可还安好?臣以为再也见不到万岁了……”城上朝鲜军卒一听城下之人竟是朝鲜王,马上也随着白傲天一同跪倒在地,齐声道:“参见吾王!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倧看着城上成千上万的朝鲜军民齐齐的跪倒在城头上,泪水更是止不住的流了下来。顾不得腿上重伤,挣扎着从单架上站了起来,在两名辽东军卒的掺扶下,颤抖的道:“众卿平身!”此时的朝鲜王心情激动,也忘了自己现在地身份。不过他身边的两名辽东军卒却不会忘记自己的身份。在来前。祖大寿便已反复叮嘱二人,李倧此时虽然已不再是朝鲜王,可他身份特殊,万万不可大意,决不能让李倧与城中朝鲜军会合。迫不得已之时,准许二人便宜行事。这便宜行事,便是说若李倧不知进退。二人可以将他就地格杀。
所以这两名辽东军卒相互一打眼色,一手搀扶着李倧。另一只手却悄悄按在腰刀之上。只要这李倧再有什么不轨行为,恐怕就是血溅五步的下场。
李倧此时也察觉到了两名辽东军卒的动作,心中一惊,警醒过来,急忙对城上白傲天道:“白将军,往日之事不必再提,我已不再是朝鲜之主。只是辽东吴三桂将军手下一安抚使而已。如今朝鲜全境已尽归辽东,白将军又何必一意孤行,执意顽抗到底呢?不如早早降了辽东,不但可以保全城中几十万百姓性命,白将军一生荣华富贵也是不在话下,也许你我还有同朝为官的之日。”李倧口中虽然是在劝白傲天投降,可心中却如同滴血一般。朝鲜文武百官无数,就是一品大员也有十几位。平日里各个满口仁义道德,忠君为国,可待辽东大军入境,兵临城下,除了这白傲天外,竟再无一人有此壮举。就连自己这个朝鲜之王也是举城投降,心里真是无比惭愧。
白傲天此时已依言起身,可听到朝鲜王此话,再看到朝鲜王双腿 上包裹着的伤布,面色一变,死死盯着城下两名辽东军卒,怒道:“辽东狗贼真是欺人太甚!竟敢如此虐待吾王。吾王不必担心,我马上派人迎吾王入城!”说完对身后军卒喝道:“来人,打开城门,迎吾王入城!”
城上几千军卒齐声应道:“是!”马上有人拉弓瞄准了城下两名辽东军。引箭待发。只要两人敢有稍动,马上便要二人命丧黄泉。别有人向城墙奔去。要打开城门,迎接李倧。
可李倧如何敢轻举妄动,不说身边两名辽东军卒时刻威胁着自己地性命。就算自己真的不顾自身安危,又能幸运地逃脱虎口,顺昨入城,可如今李氏一族全在辽东军手中,难道自己能不顾他们的死活吗?若是辽东军气恼,自己李氏一族几千人岂不是要人头落地?
李倧只能在城下喝道:“慢!”白傲天只得一停手,喝止了手下。李倧暗自松了口气,他还真怕这白傲天不顾自己,强行令人营救自己入城。“白爱卿不要误会,辽东军并未虐待我,所有投降的朝鲜军民也都无恙。我腿上之伤是因为急于到平壤来见将军,一路鞍马劳顿,磨得破了皮,并无大碍,还是辽东军为我包扎。”
白傲天急道:“那也不行,吾王乃我朝鲜一国之君,岂能被人对待,待我请吾王入了城,再详谈不迟!”说着又要令人出城。
李倧这时才真的急了,这白傲天确是忠君为国,可为何如此呆板,竟丝毫不知变通,难道他就不明白朝鲜此时已是昨日黄花,就算自己真能安然入城也不可能凭一座孤城东山再起,恐怕只能白白送了性命,更会连累李氏一门及无数无辜百姓。“白傲天,你即还认我为主,为何却不尊王令?难道你不知我已禅位于吴三桂吴将军,他才是今日朝鲜之王吗?为何还要率着这几十万军民苦守平壤,负于顽抗,难道你不知道辽东军实力之强,实非人力可挡,你真的要困守平壤吗?”不跳字。
白傲天没想到自己一心为国,李倧竟会如此数落自己,虎躯一震,委屈的泪水再也忍不住了,身体仿佛一下子重了百倍,动作缓慢的再次跪倒在地,向着李倧连磕了三个响头。
李倧虽远在城下,可也看得清清楚楚,这白傲天额头竟是血红一片。刚想劝说白傲天,不想白傲天却已站起身形,抢先道:“臣一生无愧于天地,对吾号令更是无有不从,只是这次却请吾王恕臣抗命不尊,我白傲天即为朝鲜之臣,平壤之守官,便当守这朝鲜之地,就算是死也死得壮烈,断不会投靠他辽东吴家小儿,作那忍辱偷生之事,不然还有何颜面立于世间!如何面对我白家死难地族人和为抗击辽东身死的朝鲜军民!臣也知此等大罪按律应诛九族,只是臣眼下却还有留得这有用之身,报效朝鲜,以抗辽东,待将来黄泉之下,臣必负荆请罪。”
第三百六十五章 忠国之臣
第三百六十五章 忠国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