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十万民壮(1 / 1)
第三百一十四章 十万民壮
面对明军的疯狂进攻,吴三桂无奈之下只好下令第一、第二步兵团剩余军卒同时登上城墙,以抗敌军。看书神器. 直到此时,辽东军三个步兵团共计九千骑兵却依旧没有参战,却被吴三桂严令呆在营房,不准出营半步。
不过越到此时,辽东军武器先进的优势便越加明显。 明军的松木炮早已不再,而八门红衣大炮也只剩下三具还可以继续发炮,负责掩护的弓弩手经过高强度的射击,双臂已经失去了知觉,恐怕连端起饭碗的力气都没有了。 而辽东军因各种原因损失的火炮只有不到三十门,其余的还在不断射出催命符一般的炮弹,城下那十条车厢长龙早已被打得七零八落,同时因为辽东军全军都已准备了长枪,体力消耗有限,足以继续打下去。
明军的第三轮攻击一直持继到凌晨,双方交战还不到一天的功夫,宁远城下已堆积了七八万具双方将士的尸体,最高处已达五米多高,这还是辽东军不断用手雷轰炸的结果,不然尸体恐怕已经有十米高了。
杨嗣昌眼看东方已经开始发白,而己军负责掩护的火炮只有两门还能工作,已不足以压制辽东军火炮,天色一旦大亮,最后的四万明军想要冲到城下,恐怕得付出几倍的代价才行,所以杨嗣昌也顾不得到没到时间,便令熊文灿将最后一个梯队的四万大军全部派上战场,是死是活便只看这一着了。
借着夜色。 明军四万大军叫喊着冲向宁远城,而城上辽东军特别是第二团的官兵已经连续战斗了六个时辰,在这种高强度下地战斗,就算是铁人恐怕也要化了铁水了。 许多辽东军官兵因为连续扣动扳机,手指已经麻木,臂膀也因为长枪的后座力已经失去知觉,在这种情况下再与这四万明军交战。 必然会出现失误,而导致损失惨重。
所以吴三桂只能急调步兵三团派军前来支援。 虽然在这一日一夜里。 三团负责防守的东城门也是枪声不断,可明军先锋孙传庭却只是佯攻而已,每次只派上千余人,未等冲到城下,便已在辽东军的炮声中抱头鼠窜,所以三团基本上没有一点损失。 得到命令的吴三辅也知情况紧急,为争取时间。 令负责守南北两座城门的四营五营支援西城门,又将二营、三营派往南北城墙,同时又从负责守卫这三面城墙的十万民兵中抽调五万支援西城门。 如此以来,东城门只剩下吴三辅率率地一营和一万五千名民兵,共计不到两万人,不过用来对付孙传庭的三万先锋却是足够了。 南北城墙上同样是一营正规军和一万余名民兵负责把守,就是这样,吴三辅还闲南北城墙上人太多了。 命二、三两营向西城门靠拢,一旦发生险情,务必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支援。
不到半个时辰援军即已到达,有了吴三辅派过来地两营正规军及五万民兵,西城墙上的情势立即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明军第三、第四梯队共计六万余人在城上十几万辽东军的打击下。 锐气尽失,竟第一次出现了逃兵,虽然只有几十人而已,而且未退上几步便已死在了督战队的箭下,可这还是沉重打击了明军的士气。
面对辽东军的增兵,杨嗣昌一咬牙,道:“将兵器发给所有民壮,同时命令刚才休息的第一、第二梯队剩余官兵,只要还能动地,便都给我上。 负责监督民壮。 有胆敢后退的,格杀勿论!攻下宁远城。 个个有赏,若是攻不下,万岁必然要我的脑袋,不过我会先要了他们的小命!”
统帅都已心存必死之心,手下将士那个敢怠慢,第一、第二梯队共计三万明军,加上各将的亲卫队、后勤兵、军中文员全算上也有五万余人,在卢象升、能文灿的亲自带领下,赶着刚刚被武装起来的十万民壮冲向了宁远城。
面对这些已经拼了命的明军,城上压力也是巨增。 明军十万民壮本是普通百姓,从未经过任何军事训练,辽东军守军对这些无辜地百姓也是心生同情,不忍伤害,专打那些在后面压阵的明军军卒。
可在明军刀枪威逼之下,这些无辜的百姓却不敢手下留情,只能拼命的冲上城墙,直到一名民壮冲了城墙并用手中利刀将一名不忍伤其性命的辽东军守军砍伤,才让城上这些辽东军认清了眼前形势,此时的这十万民壮已不再是百姓,即已拿起刀枪,出现在战场上,不管是自愿还是被迫,总归是自己地敌人,自己若是手下留情,倒霉的便只能是自己。 顿时城上枪城大作,手雷如暴雨般落到城下。
这些民壮虽然在后面看了半天,也领略了战场的残酷,可刚才只是旁观,此时这些不长眼的子弹和手雷,却不管你是民壮还是明军,一律通杀。 转眼间便有几千民壮被炸得血肉横飞,尸横当场,顿时将这些民壮吓坏了,纷纷掉头逃跑。 可后面压阵的五万明军却更是无情,一阵强箭劲弩,将跑在最前面的近千民壮一一射杀,在鲜血和战刀、利箭面前,这些民壮再次胆怯了,只好转头又现宁远城冲杀过来。 只是这次城上辽东军却不会再次手下留情,这些本来只会扛着锄头的民壮那里能敌得过长枪手雷的威力,不过却是大大消耗了辽东军的弹药。 而第三、第四梯队的五万明军趁着辽东军射杀民壮地时机,混在民壮中攀向城墙。
此时城下明军和民壮加起来共有近二十万之众,而城上辽东军还能战斗地却只有不到三万正规军和五万左右的民兵,十里长地西城墙每一尺每一寸都笼罩在战火之中,到处都是双方战士喊杀的声音。
南北两面城墙上的辽东军见战火已快要燃到自己所把守的地方,不但不急,反而大喜。 负责把守南北城墙的步兵三团二营、三营从开始到现在还未经历战火,眼看战功都被一团和二团拿走,就连四营五营也已奉命赶到西城墙,只有自己却是寸功未立,难免着急,此时终于可以参战,当然是兴奋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