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魏阉丧命(一)(1 / 1)
看到这些奏章,朱由检虽是喜在心头,可表面上却依旧不动生色,只因他明白,如今这朝中百官,其中有近半数俱为魏阉党羽,要想将他们一网打尽,谈何容易,若是惹得他们临死反扑,更是得不偿失,当下只是御笔批朱道:“尔等俱为新进小臣,如何敢轻参国公,念尔等初犯,且朕新登大宝,姑不追究。”
这段话明着是斥责这几名小臣,可仔细思索,却并非其意,反而好像在告诉众臣,他们只是小臣,言之无力,而且朕亲登大宝,实力不稳,难以追究。
其中意思不但这些忠于大明的良臣看得出来,那些奸臣也猜出了几分,看来魏忠贤这棵大树是靠不住了,为了自保,纷纷上疏请辞,生怕时机一到,朱由检秋后算旧帐,将自己也算了进去。就连崔呈秀也辞官归田。
朱由检当然是乐观其成,一律恩准,于是辞官而归者络绎不绝,就连魏忠的干儿田尔耕、许显纯等人也纷纷离去,一月不到,魏忠贤在朝中实力已去大半。三桂也借机买通了魏府一名管事,打探碧**亲下落。
不想那管事竟告诉三桂,碧**亲三年前便因抑郁过度,早已去逝,这些年所谓的书信,只是其他人代写,以安碧艳之心罢了。
三桂将此消息吿知碧艳,碧艳只哭得如泪人一般,几年的希望,一朝破灭,确是常人难以承受。不过出乎三桂意料,这次碧艳竟再没有要死要活,哭过一夜后,便带着两只红肿的眼神,来找三桂,只求能继续留下吴府做名婢女,以报三桂大恩。
三桂当然不会拒绝,仍让碧艳当自己的贴身丫环,照顾自己饮食起居。
而此时的那些朝中大臣见奸党日益衰败,再不惧其势力,弹劾魏忠贤的奏章更是堆得老高。而朱由检也觉得时机差不多了,恰好有御史杨维恒参了魏良卿一本,朱由检借机令锦衣卫将魏良卿革职查办,并要抄其家门。
事已至此,魏忠贤当然不能置之不理,心中也明白明是查魏良卿,实则是在给自己看,他忙上本辞去“上公”封号,及魏家所有公侯伯爵位,只求保得全家无事。
不料朱由检不但准了他的奏本,并一并收回先帝所赐九赐、免死铁券等物,当然也饶了魏良卿此次。
自此以后魏忠贤更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求避祸,却不料朱由检却一直暗中查找实据,要一举将魏忠贤置于死地,让他永不能翻身。不到一月,派出的厂卫便收集魏忠贤各类罪状不下百条,朱由检看得勃然大怒,虽早知这魏忠贤做奸犯科,可不想竟如此罪大恶极。
朱由检原想就此将其送上法场,一刀两断,可又念及皇兄临死前还不忘交待自己,定要善待此人,想及皇兄嘱托,不由心中一软,只将其发配到凤阳看守皇陵,永世不得再出皇陵一步。
不想这魏忠贤出京之时依旧气焰嚣张,不仅带上了一家老小,又把多年搜刮的金银财宝装了整整百车,随行的还有两千魏府死士,一同赶往凤阳。这那里是发配,根本就是要到凤阳颐养天年去了。
一路上稍有良知的大臣均看不过去,上疏弹劾魏忠贤,曰:奸贼魏忠贤,奉旨赴凤阳守陵,却拥兵两千携珠宝百余车,实乃国之大害,乞万岁,降旨将其收押回京,当众正法,以弘天地正气,还百姓一个公道。
朱由检接到此报,大吃一惊,道:“好个乱臣贼子,事到如今竟还敢拥兵自重,真个不知死活,莫非真以为我大明无人能治其否?”后降旨兵部,令其速速将魏忠贤收押回京,交三法司定罪。
身怀圣旨的锦衣千户关国安率人追赶魏忠贤,要将其收押回京。而此时的魏忠贤家财万贯,十世也难以用完,又有两千死士一路保护,一路游山玩水,逍遥自在,却不知他颈上的利刀既将落下。
这日行至距阜县还有二十余里的地方,天色已经渐晚,魏忠贤命部下加紧行军,准备在阜县休息一夜,明日再继续上路。而锦衣千户关国安等人距魏忠贤也不过两日路程而已。
魏忠贤的两千死士自然是唯命是从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