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宣武之变(上)(1 / 1)
[投诉] №1 网友:22 评论:《红尘予梦之女主皇朝》 打分:2 发表时间:2007-04-13 10:00:39所评章节:26
所谓的权力是真的要付出惨重的代价的吗?
===============
个人看法而已,呵呵,只是因为很快就要有人为此付出十分惨重的代价了,这章名为宣武之变,讲述的就是一场残酷的宫廷政变。。。
随着门缝越开越大,人们踮起脚尖,努力伸长了脖子张望,当那道有若黑云的身影缓缓出现在众人视线中时,纷纷跪倒在地,顶礼膜拜。
浓云散去,洒降了一地的清辉,沐浴在这如水清辉下步向法坛的巫主,他那颀长的身影显得光华万千,一袭黑袍曳地,一头银色长发几乎垂及地面,令他那张倾国倾城让人窒息的脸庞,平添了几分妖冶之美,他的额际点缀着一枚若隐若现的血红月牙形纹痕,闪烁着诡异而绮丽的光彩,太过白皙的脸更添了一股超凡神秘之气。
在他的身后,紧随着六个白衣飘飘的少女,或执拂尘,或端法器,皆是白纱覆面,看不清容貌,却个个优雅清娴,气质不凡。
巫主,祭月大典,有意思,人群中有一双如鹰一样的紫色眼眸,肆无忌惮的扫视着那有如神砥般的男子和四周一脸虔诚的百姓。
高高的城楼之上,并立着两人,男的仪表华美,俊毅中透着一股无以言喻的尊贵,女的风华绝代,脸上带着倾倒众生的浅淡笑意。
“姑姑,你相信真有月神吗?”慕维负手而立,深邃的黑眸凝视着身旁的女子,薄唇扬起嘲弄的弧度。
慕颜笑意加深了些,晶亮的眼眸弯成月牙,无形中增添了几分妩媚,语调轻快的说道:“姑姑当然相信,维儿,当你需要让别人相信的时候,首先要让自己也相信,而且必须是深信不疑。”
话音刚落,慕颜神色忽的转冷,目光如电向城楼下密密麻麻的人群扫去,难以遏制心底涌上那股的莫名不适,好像在暗处潜藏着那么一双眼睛,探究注视着自己。
“怎么了,姑姑?”慕维敏锐的察觉到了慕颜的不妥,关切的问道。
人群聚集处的光线太过昏暗,根本无法看清,慕颜沉默不语,收回逡巡的视线,转而投向那法台之上的黑袍银发男子,见他面向着月亮,一手高举着闪闪发光的法器,念念有词道:“月神有灵,佑我皇朝,千秋万载,为天之应……”他的嗓音一反往常的尖锐刺耳,格外清亮,飘忽中带着独特魅惑的磁性。
广场静谧无声,只有他那庄重的祷告声回荡在天际,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虔诚和敬畏。
忽然,天空那轮皎洁的月亮在一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铺天盖地的黑暗临空而降,令众人眼前慕的一黑。
不知何人十分惊恐的高喊了一句:“天狗又吃月了!”顷刻之间人潮沸腾慌乱起来。
不少百姓被挤的站立不稳,本还坚固的栅栏也被推得摇摇晃晃,眼看着就要发生一幕惨烈的悲剧,这时只听有人高喊道:“大伙快看城楼那,月神,月神显灵了!”
众人稳住身形,向城楼望去,但见城墙中央有一处变得光亮无比,似一轮明月在缓缓升起,它越爬越高,最终覆在了一抹纤细的身影上,圆圆光影中的女子云鬓高挽,长袖轻舒,宛如月中仙子。
“是,是月神啊!”“月神,一定是月神!”广场上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惊呼声。
看到法坛上的巫主恭敬万分的跪倒在地,百姓们如梦初醒般随之跪下,齐声高呼道:“月神护佑。”
慕颜整个人包裹在白光里,她紧闭着眼,听着耳畔传来的震耳欲聋的呼声,感受着内心巨大的震撼,是谁在万丈红尘之中,又是谁站在俯瞰众生之巅。
跪伏在地的人群,黑压压一片,当中却有一人,身姿挺拔,傲然立于天地之间,他远远眺望着城楼之上惊艳飘然的月之仙,嘴角轻扯开优雅的弧度,眼底盛满了说不清意味的笑意,喃喃言道:“摄政公主,沧月慕颜。”
“姑母。”听到熟悉的清朗如水的嗓音,站在夕月阁平台上,始终望着宣武门方向的萧后转过身,略显苍白的面容浮起温柔的微笑,说道:“梵儿,你来了。”
萧毓梵欠了欠身道:“姑母,这风大,侄儿送您回宫吧。”
“都结束了吗?”萧后摆摆手,问道。
“是的,都结束了,相信过了今晚,不会再有人胆敢质疑或是反对公主摄政了,”萧毓梵回道。
萧后欣慰的舒了口气,道:“这样本宫可以安心离宫一阵子了。”
“姑母要离宫?”萧毓梵扬起剑眉,惊诧的问道。
“一直以来,本宫都很想去一个地方,可因为担心颜儿,怕她年幼,难以应对朝堂局势,现在,本宫可以安心离开皇宫了,虽然如今的颜儿还欠缺了些君临天下的雄心和杀伐决断的霸气,但这些只能靠她自己今后去磨砺,去成长。”萧后虚弱的声音中透着坚定。
萧毓梵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他不得不承认,今时今日的慕颜已不是当年那个玩劣任性的小丫头,也只有她才会想出这般匪夷所思又大胆周密的计划,换作其他人,绝不敢如此。
他忽的一笑,看着萧后纤弱的身影,她的脊背笔挺,透着异样的顽强和坚韧,说道:“姑母,请放心,小侄一定会帮助公主顺利登上摄政的宝座。”
“站住。书房重地,闲杂人等不得靠近。”家丁呼喝道。
沁宜一愣,停住了脚步,怎么回事,想她回府省亲已有三日,却没见着爷爷和两位叔叔几面,他们似乎常待在书房里商议着什么。
“放肆,瞎了你的狗眼了,连小姐的道你也敢挡。”沁宜的贴身丫鬟一脸紧张的上前回斥道。
“小,小姐,恕罪,”家丁有点结巴的说道,心中暗骂自己,怎么不看清了再说,眼前这位得罪不起,她可是王爷的心头肉啊。
沁宜温婉的一笑,毫不在意道:“我知道你也是奉命行事,我马上要回府了,特地过来向爷爷他老人家辞行。”
家丁有些犯难的看了看她,思索片刻,说道:“小人斗胆,请小姐一人入内。”
沁宜留下了丫鬟在外等候,独自一人穿过回廊,向书房走去,行至门口,正欲抬手敲门,只听屋内传来激烈的争执声。
“父亲,不要再犹豫了,现今局势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啊,再拖下去,万一被萧家人察觉了,我们都会落到万劫不复的境地啊!”沁宜一愣,那是二叔的声音,萧家?万劫不复?顿时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二哥说的对,父亲,萧后即将离宫,时值犬戎和涵日大战,萧云山和萧庭两父子皆戍守边关,远在千里之外,京都的防守除了部分掌握在萧毓梵手中外,其他的都是我们的人马,这正是我们下手的大好时机啊,父亲。”另一个清澈的嗓音焦急的说道,那话有如一道晴天霹雳当头劈下,沁宜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心神大乱,身体摇摇欲坠。
“别急的乱了方寸,你们说的这些为父都知道,为父唯一顾忌的是祭月大典闹的皇朝上下人人都深信,那小公主是月神的化身,还有巫主,他可是一直都向着慕氏,一个弄得不好,会招来无穷祸患,到那时才真的是万劫不复。”
“哼,那巫主鹤发童颜,一看就是个妖孽,骗骗无知百姓还行,父亲,我们只要抓到了他,逼他就范,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吗?至于小公主,不过是个乳臭未干的黄毛丫头,先帝居然荒唐到要让两孩子坐掌天下,何况摄政一职本应是属于父亲你的啊。”
沁宜踉跄着后退几步,心口一窒,扶着廊柱忍不住干呕起来。
“谁在外面?”一声厉喝,门猛的打开,身形极快的闪出一人,用力的按住了她的肩膀。
沁宜抬起头,泪光涟涟的看着那人,低低的唤了声:“二叔。”
“宜儿,怎么是你?”那人惊讶的喊道,忙松开了按在她肩膀上的手,改而小心的扶住了她。
书房内,信安郡王神情冷肃,不发一语的看着沁宜,她的左右各站着两位叔叔,同样神色复杂而凝重。
沁宜眼底闪过一丝挣扎和痛苦,咬咬唇,轻声问道:“爷爷,您为什么要这么做?”
“宜儿,你都听见了吧。”信安郡王沉声道,见沁宜点点头,他捻捻须,说道:“宜儿,如果爷爷现在让你选,你是选爷爷还是那萧毓梵,是薛家还是那萧家。”
“不!”沁宜猛然提高了声调,苍白的面容难掩痛楚,极其坚决的摇摇头道:“我不选,也无法选,爷爷,您不要逼我。”
郡王锋锐的眼神一点点黯淡下来,说道:“你一直都是爷爷最疼爱的孩子,其实爷爷曾后悔过,悔不该将你嫁进萧家,将你置于如此两难境地。”
“爷爷,不要,”泪水溢出眼角,沁宜哽咽道:“您已是万人之上的王爷,两位叔叔也身在高位,为什么还要谋反?那是……要被株连九族的,会遗臭万年。”
闻言,郡王的眼神变得森冷无情,一改方才温和的语气,冷冷道:“成王败寇,自古如是,宜儿,爷爷不瞒你,本想等大业一成,看在未出世的曾孙面上,放过那萧家小子,但既然你现在已经知道了,我看萧府你暂时是回不去了。”
“爷爷,”沁宜定定的看着他唤道,一脸的难以置信,突然觉得爷爷变得好陌生,她求助般的向两位叔叔看去,却见他们赞同的点点头,一颗心顿时跌进无底深渊。
“父亲,宜儿若迟迟不回萧府,难保姓萧的小子不起疑,这人可不好应付。”
“子道,你派人看着宜儿,不许她出府半步,看来我们得提早做打算了。”
宫门前,萧后拉着慕颜的手依依作别,一阵风过,不远处停着的銮车上装饰的铜铃发出清越的声响,犹如一首离别的曲调,带着淡淡的愁思。
“母后,路远风大,您要多保重。”慕颜边说道,边为萧后系上披风的带子。
萧后微微一笑,只眉间锁着淡淡的牵挂,柔顺的点了点头,慕然间紧紧拥住了正侧头叮嘱随行宫人的女儿。
慕颜身子一僵,随即缓缓抬起手,回拥住了她,静静的感受着彼此间心灵的交融,和流淌的温情。
前缘种种,我愿尽皆泯灭,独换今生这份无法割舍的骨血之情,谢谢您为我做的一切,母亲,慕颜无声感激的唤道。
“颜儿,珍重。”良久,萧后轻启朱唇,似有无限不舍的吐出四个字,放开了手,一转身,决然的向銮车走去。
车轮缓缓转动,渐行渐远的辘辘声却仿佛昭示着一种迢迢去路归途无期的命运。
康显元年八月十七,萧后离京,于宣武之变后数日在泗水畔神秘消失,后继之君康显帝广发榜文,摄政长公主亲往数度寻访,皆无所获,萧后的失踪成为了皇朝史上一个难解的谜团,民间传言颇多,直至二十多年后,继位多年的女帝在百官劝谏下,方为其在皇陵设下衣冠冢,与孝宣帝合葬,尊号慧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