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1 / 1)
他立刻针对李的建议又提出一大堆冠冕堂皇的理由,主张从速成立国境警察局。官司最后打到了蒋介石那里,蒋介石当时正一门心思在搞他的反共军事部署,便将这个问题交给内政部处理,并且下了一道指示:将来成立国境警察局应由内政部直接管辖,不归警察总署领导;训练国境警察局警官事,交由中央警官学校主办。在这一次交锋中,唐纵没有得势。后来内政部找他去研究,他也只派了一两个无足轻重的人去参加。他愤愤不平地说:“我们争不到手,他(指李士珍)也不会有希望。大家都不搞算了!”这样一直扯皮到全国解放,这个酝酿了两年多的国境警察局风雨中飘摇不定,最终化为泡影。
第三次短兵相接使唐纵和李士珍之间的矛盾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唐纵在前两次的争夺中并没有取得胜利,大为不平,于是就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各省的警察人事权和李士珍针锋相对。他对那些心向李士珍的人员借故更换了不少,或者“贬入冷宫”,不再派任重要的领导工作。李士珍肚里吃了萤火虫一般明白,他为此向蒋介石诉苦告状。三番五次之后,蒋介石派人找到唐纵询问根由,唐纵却一口否认,只强调这些过去一向干军事工作的人,只经过为期不长的警察训练,担负起一省的责任比较困难,还得多多留在总署见习取经,等经验丰富之后才能委以重任。
李士珍和唐纵较上了劲,他在训练警务人员时,要求受训人员都要参加他所领导的中华警察学术研究会,结业以后参加中央警校同学会。李士珍心里怀着一个愿望,企图运用这两个组织和军统争夺警察领导权。唐纵针对李士珍的这套手法,心里早有安排,就利用他的职权进行一番拉拢活动。他在警察总署亲自召集他们座谈,并热情地和他们一起进餐,并且送给他们每人一张他自己穿着最高级警官制服的签名照片和一笔特别费。警察总署人事室在分发这些去各地工作时,还叮嘱他们要参加当地的中国警察学会,并说明这个学会是由唐纵亲自领导的。
唐纵对于自己这招感到非常得意,他几次对身边的人说,李士珍辛辛苦苦花了好几个月培训的人,他只用半天的工夫就轻轻地拉拢过来了。这帮人也常常庆幸地说:“唐先生请吃饭,还送给我们一笔特别费,真是不容易。要不是李士珍和他闹矛盾,我们怎么能得到这种好处。”的确,唐纵一贯以吝啬谨慎著称,花这笔钱他是掂量许久才忍痛支出的,他那句有名的“不浪费一文钱”的口号,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是不得不虚设。
唐纵与此同时又对李士珍捅了一刀,他在全国警政会议上正式提出,要求各省设立一所警察学校,每县设警察教练所,由各省自己训练警官,不必由中央警官学校代办。最使李士珍不满的是唐纵还要在南京设立一所首都警察学院,培植高一级的警官。这一招尤其厉害,中央警官学校就无须存在了。
据李士珍身边的人透露,李得知这一消息后,气得茶饭不思,怒发冲冠。他向部下大发牢骚,说他并不看重这个教育长职务,早就有辞职之心,是蒋介石极力挽留他才肯留下来。现在唐纵这样居心叵测地对付他,他反而要坚持下去,不能让唐纵讥笑他自甘示弱,不能让唐纵的如意算盘得逞,要使唐纵明白李某人不是一块任人揉捏的橡皮泥。直到全国解放,唐李双方明枪暗箭接架相还,最后唐纵把这个计划带到了台湾,可他们二人之间的矛盾,却并不因为全国解放无容身之地而有所缓和,还是鸡飞狗跳地相持不下。据说唐纵在蒋氏父子的支持下,力量一天天发展,羽翼一日日丰满,李士珍终于被挤出了中央警官学校,由唐纵推荐军统特务东干当了教育长,唐纵李士珍之间明枪暗箭的争斗终于以唐纵的笑容画上了一个句号。
回天乏力
唐纵越来越受蒋介石的器重,他的地盘越来越大,力量越来越雄厚,然而这种飘飘欲仙的成就感并没有维持多久,全国上下一派欢呼解放的声浪重重地刺激着他的耳膜,思前想后,昨宵与今日对比,不由黯然神伤。
可怜心机任烟云(3)
唐纵独自一人回味着自己的艰辛辉煌的历程,嘴角若隐若现着一缕微笑。在与李士珍斗法得胜之后,他又一鼓作气地收复了多少暗中垂涎的地盘。
蒋介石虽然把唐纵任命为警察总署署长,却并没有把所有的警察大权都交给唐纵,而是有意识地丢下几根骨头让走狗们争来夺去,彼此制衡更忠心地为他卖命。首都警察厅厅长韩文焕是蒋介石手下的有名刽子手谷正伦极力向蒋介石推荐而抢到这个肥缺的。韩文焕自恃“老资格”,又有宪兵作后盾,加上与李士珍有勾结,就想把首都警察厅里的人都弄成清一色的自己人,竭力排斥厅内的军统分子,因此和唐纵之间摩擦不断。
唐纵表面上不露声色,内心却恨得牙根发痒。警察总署发布的命令,韩文焕有时敷衍一下,有时就干脆置之不理。有一次唐纵发出一个防止各地学潮的命令,韩文焕认为不合首都情况而未予执行,就没将命令转发下去。唐纵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非常不悦,立刻打电话向韩查问。结果两人在电话两端就争执起来,最后韩文焕勉强答应把唐纵的命令转发下去。虽然如此,但他并不遵照执行。加上特务们挑拨离间,两人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1947年夏天开始,唐纵决心要拔去韩文焕这根“肉中刺”。他并不亲自直接出马,而是请求郑介民、毛人凤帮助他向蒋告状,并且发动南京的军统特务以各方面搜集韩的贪污罪证,通过保密局向蒋介石检举。这一招双管齐下,蒋介石便决定撤换韩文焕。郑介民向蒋推荐了自己的同乡黄珍吾,蒋一直器重此人,就拍板命他继任韩文焕的职位。黄珍吾虽然不是军统分子,但军统完全可以控制他,宪兵们也因为黄珍吾是夙有渊源的老团长而顺利地听从于他。加上黄珍吾对唐纵俯首帖耳,从此改变了警察总署命令刚出大门就碰钉子的命运。
唐纵收拾宪兵系统的北平警察局长汤永咸,几乎没费吹灰之力。韩文焕下台后,特务们便怂恿唐一不做二不休把汤也拉下马来,而让军统特务杨清植代替,果然如愿以偿。
黯然销魂
唐纵对上海警察局长一职也觑视已久,淮海战役发生之后,原上海市警察局长俞叔平在内外夹击下,由唐纵示意汤恩伯出面保举毛森取而代之。短短的两年内,唐纵一路恢复“失地”,战无不胜,终于把要抢的都抢到了手,然而好景不长,全国解放的钟声使他的心房大大受伤。
仅仅时隔数月,唐纵已不再是那么兴致勃勃劲头十足了。当时蒋军主力大部分已灰飞烟灭,南京人心惶惶不可终日,达官贵人的家眷们都在作逃往台湾、香港和国外的打算。唐纵的老婆很气愤他还在故作镇静不送她和孩子们出逃,而唐纵长叹一口气说:“我如果一动,别人的闲话更多。”他沉思片刻又说:“迟早是要走的。我们都得走的。”这时他脸上常有那种波澜不惊的微笑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满面的愁云惨雾。他认为局势很难乐观了,当时他十分痛恨李宗仁,认为这个时候还不能和蒋介石合作抢总统之位。他疲惫地扶了一下白金镜架,深有感触:“共产党最厉害的是统一战线这个政策,将来许多国民党的大官都会被拉拢过去的。”即便这时他已心力交瘁,却仍然提防这类事情的发生,要求属下对从云南逃往香港的大官们的行动随时报告。”同时他又色厉内荏地警告部下:“共产党只有对干特务工作的人不肯宽容,而且始终万分仇恨,非要置于死地不可。”说话的整个过程他都满怀着悲观绝望的情绪。旧日的繁华荣耀如水东流,如今就是拼上性命也无力回天了。
唐纵,这个温雅又毒辣、谨慎又吝啬、忠实又投机的儒生,一日投奔蒋门便终生为奴,然而机关算尽太聪明,最终仍免不了树倒猢狲散,携带着满腔的抑郁一心的黯然仓皇逃台,只留下一串串雾样的谜团供后人指点评说。
--------------------
本书来自www.4020.cn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www.4020.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