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1 / 1)
彭以鲜明炽烈地言辞表达:目今混乱之秋,咸丰早逝,皇位交给一个6岁的娃娃承当,这是国家的大不幸,凡有爱国之心者,都应挺身而出,救民于水火之中。而举目四顾,唯有湘军可承担起灭长毛、擎江山的大任。湘军统帅正该是当然的一国之君。最后他试探曾国藩:“今东南半壁无主,老师岂有意乎?”
彭玉麟的一番“劝谏”在曾国藩听起来要比胡林翼、左宗棠震惊得多了。前二人只用隐语试探,胡、左二人,尤其是左宗棠,本来就是“胆量冲破天”,“问鼎轻重”在他嘴里说出不会令人太惊奇。但,彭玉麟心细如丝、持身严谨、心热肠赤,他说话办事都要经过千思万虑。现在,居然胆大妄为,让他做皇帝,并表示若有此意,愿为之赴汤蹈火。彭玉麟的一腔赤诚,虽让曾国藩感激莫名!然而,这是什么事?如何能让他答应?这是犯上作乱!与“长毛”们异曲同工。曾国藩没有回答,拿别的话岔开了事;彭玉麟何等精细之人,也不再重提。
才过几日,武昌便传来了胡林翼去世的噩耗。曾国藩哀伤万分,哭着说:“润芝赤心以忧国家,小心以事友生,苦心以护诸将,天下再难找这样的好人了!”对曾国藩来说,胡林翼确是如此的。自办湘军以来,作为友军和毗邻,胡林翼处处为他设想,可以说,没有胡林翼的支持,没有湖北的友邻,曾国藩和湘军是难有今日的。
正在曾国藩哭天抹泪之时,幕僚报告:“王闿运,王壬秋先生来拜访。”王闿运是湖南名士,湘军初建时曾入曾国藩幕府,后应肃顺之邀,在其家教读,甚受尊重,实则用为心腹,咸丰皇帝也知肃顺幕中的“王举人”。王自视甚高,不愿做官,但自为肃顺看重后,结交京内外官员、士人,几年后也是名满天下了。
王闿运向来以名士自居,一见面便出语惊人:“国家大乱在即,我为大人谋一良策!”
曾国藩虽喜王闿运的文章,但对他这种危言耸听的态度却很反感。王闿运见曾国藩不置可否,接下去说:“皇太后要行垂帘听政,大人想已知道!”他不待曾国藩回答继续说:“纵观史册,女子临朝,国必大乱!”
王闿运的几句话便打动了曾国藩,此人是肃顺的“西席”即家庭教师或幕友。,其语绝非道听途说。于是,认真听他讲了宫中内幕,即慈禧与恭亲王联合,推倒顾命八大臣,实行垂帘听政的内幕。王闿运站在肃顺一边,认为肃顺力矫弊政,重用汉人,高瞻远瞩,但慈禧太后母因子贵,内结权臣,外援重兵,八大臣很难成为她的对手。最后,他为曾国藩指出两条道:一条是拥湘军之重兵,入觐九重,申明垂帘违背祖制,而行顾命之制;另一条是干脆在东南举起义旗,为万民做主。以湘军之众和曾氏的威望,天下必然响应。他可以说动肃顺的拥戴,肃顺本来就看不起满人,而钦佩曾氏。曾国藩漠然相待,以指醮茶,漫不经心地在桌上划着,王闿运顺着曾国藩的手指看去,竟是一连串的“狂妄,狂妄,狂妄……”。王闿运看后戛然而止,起身告辞而去本节参见《清人逸事》,第7卷,《投笔漫谈》等。。
--------------------
本书来自www.4020.cn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www.4020.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