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失复失地。来旨。(1 / 1)
此一时彼一时,燕太子现在自顾不暇,哪里还有心思状告应天风流韵事的闲状。
断臂的燕太子情绪很低落,燕军跟着受连累,军中气氛十分压抑。
尽管是这样,有占领的坚固的蓟军城池可以防守,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兵力将力优势,燕军败退,几乎也是不可能的。
蓟军就驻守在轩辕哲原先调回先头部队的地方,在那里安的营扎的寨。
燕军势力强大,攻打的又是城池,要想一时半会拿下,还真不好办。
住军营内,不比在永良城里,可以把地方官的府地作为帅府,住的再不好吧,也凑合得过去,军营就是帅账也只不过一个大账篷,实在受罪。
轩辕哲庆幸没有把蓝水仙一块带过来,不然的话,他还真担心她承受不住这样恶劣的生活环境,非要生病不可。
把蓝水仙留在永良,有足够的人保护,生活各方面的条件都要好一些,也不用轩辕哲边分心打仗,边专门再照顾她,两相宜。
虽然身边缺少蓝水仙,轩辕哲很落寞,可是想到在这里她会更受苦,他也就安了心。
轩辕哲只希望战事能够尽快了结,赶走燕军,可以尽早带离蓝水仙,返回京城去,结束这样辛苦的军旅生活。蓟军将士都是这样想的。
可是,蓟军要想攻下城池,绝非易事,蓟燕双方时常开开战,并没有多大进展,双方互有伤亡,燕军似乎不肯再后退一步。
燕军凭借城池易守难攻的特点,即使打不败蓟军,要想向其内地进发,也是不可能的,不过,也不至于在这儿就失利,让蓟军有可乘之机。
现在,攻打蓟国,犹如鸡肋,轩辕哲率领的蓟军实在强悍,凶猛,个个奋不顾身,勇于杀敌,虽死而不退让,燕军拿他们也没办法。
燕太子还处于断臂的伤痛之中,意志消沉。
进、去、留似乎都不是办法,
久攻不下,只是防守,不被蓟军突破,勉强维持,就已经勉为其难;
远道而来,耗费许多财力物力人力,就是押运粮草的将士,后方百姓,都需要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送草送粮送供给;
而后退的话,蓟军无疑便会乘胜追击,至少要把好不容易才攻打下的几座城池,全部被收回去,这次出战,就等于徒劳无功,还损兵伤财,无法向燕王交待。
僵持之中,燕太子拿不定主意何去何从。
事到如今,燕太子刚开始的意气风发,凌云壮志,早已荡然无存。
燕太子真后悔,当初不应该听取别人挑唆,发动这场战争。
还不是以为应天人在蓟国,很熟悉他们的情况,听他们的人说起其国力很虚弱,完全可以趁机拿下,立个大功,燕太子也好在燕王面前多多表现自己,确立非常牢固的地位。
现在可倒好,偷鸡不成,反失一把米——
这可不是失一把米的问题,战败也可以,胳膊保不住也实在没有办法,万一失去王太子的地位,那才是最最让人后怕的。
后怕也没有办法,后事如何,无法控制,只有尽量控制,为了国家,更是为了自己。
蓟燕两军正在僵持不下,燕军自己里面出了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的问题。
燕军中两个守门士兵,分别喜欢上两个当地老百姓的女儿,女儿家的父母做通思想工作,说服他们,半夜里,私自打开城门,迎进蓟军。
原蓟国地方上的老百姓,还是心向自己国家的军队,才刚刚被燕军占领没有几天,不可能现在就认为自己的国别发生改变,只会感觉燕军是敌人。
就在半夜当中,燕军还在熟睡,什么准备都没有,闯进城来的蓟军便开始一通杀砍讨伐。
燕军仓促应战,可想而知,败局既定,无可挽回。
燕军退走,轩辕哲带领的蓟军,收复第一块失地。
轩辕哲并没有在城中停留,而是随其后直追而下,他只想尽快把所有失地全部收回,折回去永良城内,把蓝水仙接上,一起得胜还朝。
蓟王派出来的传旨太监,快马加鞭,并不耽误时间,柳妃“病重”,要看到儿子轩辕思一眼,来不及丝毫拖延与懈怠。
传旨太监没有在半路上碰到轩辕思,本来几乎就是不可能凑巧撞见的。
几名太监而是直接来到边关永良城内,他们想当然以为轩辕思就在这里,或者在前线。
太监们传达的当然是柳妃“病重”要见轩辕思最后一面,让他速速回京一次的蓟王旨意。
只可惜轩辕思根本还没有来到,蓟王的圣旨,是由蓝水仙,与留守下来保护她的那名上将军,和护卫们,以及永良城地方官员,跪接的。
接过蓟王的圣旨,蓝水仙为了难,向带头的太监提出疑问,“这位公公,三王子的人并没有来到边关,何苦要把圣旨下到这儿?”
“三王子临走之前,是跟我王说来找思王子妃您的,所以下旨只有下到这里来。
而且三王子早就出了京,至于他怎么还没有到,我们也不知道啊。
三王子中间是不是发生什么差子,耽误在路上?。”带头的大太监也着急。
柳妃是宫中的重妃,仅次于王后,她的儿子三王子找不到,她还在重病当中,这要是听到消息,很可能再有个三长两短的——
不过,在人家思王子妃面前,大太监又不能表现的太着急,省得给人家添堵;表现的不着急也不行,那不就成了幸灾乐祸,轻重拿捏很难掌握。
蓝水仙自己才不着急。
名义上是思王子妃确实不假,也与轩辕思熟识,可是,蓝水仙来自于遥远的未来,她听民国时期的轩辕哲提到过,轩辕思死于蓟国灭亡前的战乱,不是现在。
可能就是中间有些事情,或者出现什么状况,耽误一点儿时间,轩辕思不来正好,也省得与轩辕哲碰在一起,两个人都要大动肝火。
蓝水仙倒宽慰起传旨大太监起来,“公公不用操心,想必三王子正在哪里游山玩水,或者嫌骑马太劳乏,还在半路上歇着呢,过两天肯定就到。来人呀,带领公公下去休息,用饭什么的,好好待承,切勿怠慢。”
场面上的应酬,从蓟国,还有电视上,蓝水仙学得很地道,知道怎么做。
第一次这样对付别人,蓝水仙感觉还挺好玩的,实在有意思。
把电视剧里的内容,搬到真实生活场景当中,原来,确是另一番滋味。
有些乐不思蜀吗?这永良城中似乎也没有什么可乐的项目。
不过,“知足者常乐”,不乐难道还哭呀。
哭如果能够穿越回家也可以,蓝水仙愿意,可是,并没有用。
不过,关于蓝水仙替轩辕思找的,还没有赶到边关的借口,未免太过牵强,有人要大叫冤枉。
游山玩水?国家沉陷在多灾多难的战乱之秋,自己的王子妃跟随同父异母的哥哥,私自偷跑去边关,参与战事,轩辕思哪里还有一丁点心思游山呀玩水呀。
骑马累?在半路上歇着?那是蓝水仙自己好不好。
骑马再累,为了自己的王子妃,轩辕思也要快马加鞭,尽早赶至蓝水仙身边,直到眼睛里看得见她,才可能放心。
人家是病在半路的旅店里,上吐下泻,身体虚弱的起不得床呀。
不管怎么说,传旨的大太监,就连在场的,所有听到蓝水仙如此言论的人们,都认为,还是人家思王子妃好说话,自己家的王子丢了,一点也不着急,还这样顾全大局,照顾来人也周到,不是听说蓝丞相府家的二小姐,不知礼仪吗,原来很识大体,还喜怒不形于色。
莫非因为身边有哲王子冲锋献阵,是个大英雄,美人已被征服,心中另有所想另有所系?
不过,好象确实是三王子轩辕思从中横刀夺爱。
唉——这还真不好说,也不敢说些什么,人家可都是主子呢,这样想想是不是也太八卦。
大太监哪里知道,对于一个洞悉历史的人来讲,没有什么小事小情,值得担忧不已的。
却被误会,蓝水仙实在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