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回 曾照鸿影入梦遥(1 / 1)
探春手中不住的把玩着那方小小的印章,碧绿的玉石雕刻成了一片蕉叶的样式,下方雕刻着篆形的“蕉下客”三个大字。她一遍又一遍的将印章放进印泥里在雪浪纸上盖下自己的宝印。
侍书见这个动作重复多了未免有些好奇,上来笑道:“不就是枚印章么,这屋里多少珍奇的东西也没见姑娘这样喜欢过。”
探春略一笑:“你这个丫头懂什么。”
侍书笑道:“不是有两方印么,姑娘怎么只看这一方。”
探春听后又拿起那方稍大些,刻有“海棠诗社”的印章。眼睛直勾勾的看着,让人猜不透她在想什么。
侍书继续说:“刚才大奶奶来邀姑娘一起去看望二奶奶,姑娘怎么不去呢?”
“怪闷的,我才不去。”探春嘟嘴道。
侍书继续笑道:“出去走走总比呆在房里看印章强吧。莫非那印章上刻着什么秘密不成,值得我们姑娘这样用心琢磨。”
探春突然红了脸说:“我要撕烂你这没把拦的嘴。就知道胡说。”
侍书偷偷的吐了吐舌头就下去了。刚走到们边探春便又叫住她:“回来!”
侍书只得笑嘻嘻的上前问道:“姑娘还有什么吩咐的?”
探春想了想便问侍书:“今天初几?”
侍书想也没想的回答道:“今天十三。”
探春叹道:“怎么日子过得这么慢,诗社才开了没两天,我想着再邀一社,怕他们都不来。”
侍书笑道:“要不我替姑娘各处去问问,就说临时开一社。”
探春想了想便笑道:“也好,你们去各处请吧,再准备些果碟来。今天算我做东道,也不知道宝哥哥在家没有。”
侍书道:“也没听见前面的人叫他,我们这里离怡红院又远。那么我先去请宝二爷。”
探春道:“也好,若宝哥哥不在家,那么就明天开社也使得。”
丫头们还没走出门迎面就见赵姨娘来了。探春见母亲来了,虽然心上不怎么喜欢但也下了炕来。
探春见母亲头上乱七八糟的不管什么头饰堆了一头,衣服也皆是刺眼的颜色。探春心里有些看不上眼,嘴上却说着:“姨娘过来有什么事吗?”
赵姨娘道:“前儿我听见丫头说你给宝玉做鞋呢?”
探春撇了撇嘴不以为然的说着:“是有这么一回事,宝哥哥替我办了一件事,我那是谢他的。难道有什么不对吗?”
赵姨娘冷笑道:“那宝玉又不是你和一个娘胎里出来的,你到处处替他想着了。我说人家也未必领情。到是你正经的弟兄你几时正眼看过,一律都不管。亏你还是做姐姐的,我告诉你,你也别太薄情了。”
探春恼道:“姨娘这话糊涂,难道我就是该做鞋的么。环儿屋里丫鬟媳妇一大堆,哪里就委屈他了。他针线上的活儿难道还少人不成。我不过闲来无事做了两双,到惹来姨娘这么多的闲话。怪道别人都说姨娘不知事体,那环儿又能好到什么地方去。”
赵姨娘忙站了起来冷笑道:“好,说得好。我知道府里的人不待见我,连自己的亲生女儿也是这样。我还要这一张脸做什么。如今你是千金大小姐了,我自然不敢得罪你,又仗着老太太,太太疼你,我奉劝姑娘一句倒别忘了本。”
那探春听见这话脸上怎么下得来,又气又羞那眼泪簌簌的落着。赵姨娘灰头土脸的出去了。侍书等见探春这个样子只得折回来安慰着她:“姑娘何必生气,姨奶奶的脾性姑娘还不清楚么。快别这么了,不是说要起诗社么,该欢欢喜喜的。一会儿姑娘们过来看见这场景倒不好了。”
探春抹了抹泪水,生硬的说着;“你说她为人处事哪一件能让人信服呢。她受了什么委屈只知道向我这里说,难道我就是……”探春又长叹一口气。
侍书等忙打了水来与探春重新整理妆容。
探春再没了心情开诗社,也吩咐了侍书等不要去请。胡乱想了一阵后独自上床躺了。过了好一阵子,听见小丫鬟进来报:“姑娘,林姑娘和史姑娘过来看望姑娘。”
探春忙起床。黛玉和湘云已经携手走了进来,湘云拍着手笑:“三姐姐好懒的丫头,这会儿还睡觉呢。”
探春强颜欢笑着:“哪里睡了,不过觉得身上有点不舒服,略躺了躺。”一面又命人倒茶来。
黛玉走到书案前拨弄着笔海里的那数十支如树林一般的笔,拨了一会儿又看了看墙上那幅米襄阳的“烟雨图”,黛玉笑道:“还是探妹妹和我们不一样,喜欢朗阔,这接连的三间房子竟不曾隔断,这些陈设也都按着式样和别处都不一样。”
不等探春说话湘云却笑道:“倒合我的心意,看来三姐姐和我倒志趣相投。”
探春笑道:“我曾也想分开来着,可又觉得费事,就是丫头们打扫起来也麻烦。我这房里姐姐妹妹们都来了也都能坐得下的。”
湘云笑道:“昨天晚上下了一夜的雨,眼看就是渐渐步入秋天了。正巧园子的桂树也都渐渐开花了。刚才到前面老太太还说要赏桂花,摆酒唱戏。他们摆他们的酒,听他们的戏。我们何不趁此来联一回诗呢。不知三姐姐怎么想,我早就心痒痒了。”
探春一听正合心意忙道:“也不知道老太太定的日子是哪天,我们这诗社也该拿出点成绩了。”
黛玉打趣着:“趁我们史妹妹还没出门子多赶几次吧,以后到了夫家也不能自便了。”
湘云红着脸来抓黛玉:“就知道能从你嘴巴里是吐不出象牙的。你嘴这么乖,人人都有了不是了。可敢挑宝姐姐的不是?”
黛玉冷笑着摇着头道:“我哪里敢挑她的不是呢。”
探春过来劝阻着两人:“我看你们还是放开手吧。这次定要满满的邀上一社,也不辜负了这番良辰美景。”
果然没过了两日贾母便带了邢王两位夫人,并薛姨妈及尤氏、凤姐进园来赏桂花。贾母兴致颇高,又命那些唱戏的女孩儿们唱了几出拿手的好戏。凤姐在旁边帮腔逗着大家乐。诗社里的成员却到了探春这处。
探春早就命人准备了。迎春、惜春和宝钗坐在炕上,黛玉只坐在板壁旁,湘云却来回的跑没个停歇。宝玉和慕鸿两个正在那里谈论一幅颜真卿的字迹。
探春遣了翠墨去请李纨,去了好一阵子翠墨才回来说:“回姑娘,大奶奶说小兰少爷生病了,今天恐不能过来,让姑娘们自便。”
探春听了倒有些烦恼:“偏我这一社邀得不巧了。”
宝玉忙道:“要不我们上稻香村去看看。”
宝钗道:“要不改日子吧,后面好日子还多的是。再过一个月菊花就开了,那时候我们再赏菊作诗可好不好?”
迎春和惜春二人在诗词上功夫本来就少也都没意见,黛玉也不说话。可湘云是个急性子拉着探春说:“这一改又得等上一个月了,那时候我还不知道在不在这里。”
前面贾母又打发人来问,宝钗先和迎春和惜春先走了。黛玉下来正打算回去,宝玉叫住了她:“今天一天也没上妹妹那里问候问候,妹妹身上觉得怎样。有没有好好吃饭,紫鹃做什么好吃的给妹妹没有?”
黛玉总不回答她,抬脚就走。探春方知这一社请得不是时候,也只得作罢。回头见姐姐妹妹们已经走光了。只曹慕鸿还站在那里翻阅一本书。探春当时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上来笑道:“曹哥不上前面去么,老太太有请呢。”
慕鸿抬头看了看四周原来大家都出去了,突然也觉得拘束起来,讪笑道:“是啊,我该走了。打扰三姑娘了。”
探春看了看慕鸿手中的那本书,原来是前朝的一部笔记小说书名是《小窗幽记》的,探春忙笑道:“曹哥若喜欢这本书就拿去看吧,什么时候拿过来都行。”
慕鸿笑了笑:“多谢三姑娘,原来三姑娘也喜欢这本书?”
探春红着脸说:“也说不上喜欢,没事的时候翻几页打发时间。”
“那好,我先借去看一看,家里也有一本来着,只是来的时候没有带在身边。”慕鸿小心的将书揣上,给探春道了扰正准备出去。
探春忙道:“曹哥请略站一站。”
慕鸿回头来笑道:“不知三姑娘还有什么吩咐?”
探春想了想便笑道:“我让丫头们送送你,外面已经黑了。曹哥对这里又不熟悉,又没个打灯笼的。”
慕鸿道:“劳三姑娘费心了。也没几步路,习惯了。三姑娘多保重。”其实贾府里的这些姑娘们慕鸿早就混熟了。他见探春是个与众不同的姑娘,行事又处处透露着几分精明,心中便佩服几分。其实除了佩服以外还有一丝同病相怜的感慨,因为他在家里也是庶出。那庶出的烦恼他也曾有过。
探春也不好说什么,亲自将慕鸿送出了院子,呆呆的站在那里。
“姑娘,天冷了怎么不多加件衣裳。老太太那里还等姑娘一句话呢。”侍书过来说道。
探春回头看了她两眼,不知怎么的一行清泪滑落了下来。侍书有些不明白,她替探春披上了衣服,探春拉了拉衣领。
侍书突然说了一句:“姑娘,我知道你的心事。”
探春却惊讶的一句话也说不上来,毕竟她在心中是不能那个确定那个声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