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第 4 章(1 / 1)
进启明第两个月零十天,对沈离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被人泼了一身水,有了正式的职务名称。
她现在是闵海涛的临时秘书。
秘书处经常有人过来,问一声,“闵副经理的文件,请签收。”第一次的时候,叶欣手一指,“找沈离,这事现在归她管。”从此以后,秘书处就不再经过叶欣了,而是直接问沈离。当然,经过的时候,也会跟叶欣点头笑笑打个招呼。
这几天,叶欣在嚷着要给沈离配电脑,不置可否的人却是林琛,整个企划部的人看得一头雾水。叶欣什么时候跟沈离好上了,林琛,又是因为什么事,跟沈离计较上了,又不让他自个儿掏腰包,大笔一挥,“同意”两个字,从签字的笔到配电脑的钱,都是启明。
“再等几天。”林琛对李澈说。
“你这个几天是十五天吧,沈离的试用期正好三个月。”李澈岂会看不透林琛。
“现在出什么事,说开就开,我保都保不住。”林琛也不隐瞒。
“闵海涛的那个秘书,叫什么来着……”李澈有些想不起来。
“叶欣。”林琛顺着李澈的意说出了名,心里却清楚李澈不一定是记不起来,他是借此跟闵海涛撇清关系。
“对,就是这个名字,”李澈一副后知知觉,“那小丫头一脸的机灵劲。”
李澈一句话提醒了林琛,回去翻查叶欣的简历,这么个人物儿,19岁大学没毕业就进启明,今年刚满22,只比沈离大月份。林琛拨内线请叶欣进来。
“你做市场调查出身?”林琛问叶欣。
叶欣笑道,“那时候小,什么都不懂,哪知道什么市场调查,拿了上千份问卷,在大街上逮着人就问,什么也没混出来,就混了张脸皮。”
这话回得绝,毫不掩饰自己半路出家的事实,也在谈笑间告诉林琛,她这份工是实打实拼出来的。做企划的人都知道,问卷调查能掌握一手资料,却是最再辛苦也不过。林琛也不得不对叶欣刮目相看,看来闵海涛如此重用叶欣,不是没有理由。
“启明有心在互联网探探路,拟从企划部抽几个人出来做前期调查,我打算以你为主,再找几个人成立工作小组,你觉得哪些人合适?”林琛打算放手一搏。
叶欣斟酌半响,提出的第一个人,很让林琛吃了一惊。
“沈离,她行吗?”
“刚毕业的大学生最适合做市调这一行,有冲劲,没那么多提不起放不下的所谓面子身价之类。”叶欣的理由让林琛无法拒绝。看看桌上的日历表,沈离转正刚好还有一个星期。
余下的几个人,一个是苏宁,负责问卷制作,他们一向关系不错,这早在林琛的预料之中。其他两个是企划部的现场督导,也是市场调查出身,刚刚提了督导,自是轻车熟路。
“两个星期内交报告。”林琛承认自己有些私心。
“一个星期内我先交个草案,您把握把握方向。”叶欣说这话的时候,抿嘴一笑,站在男人的立场,林琛认为那个笑容,很是妩媚。
他什么也没说,点头同意了。
临出门的时候,林琛顺便问了句叶欣,“闵经理有没有打电话来公司?”
“不清楚,这样吧,我呆会儿问问沈离。”叶欣说。
林琛眼光一闪,好一个叶欣,竟是滴水不漏。
“怎么,起了惜才爱才之心?”李澈打趣林琛。
“难道你是我肚子的里蛔虫不成?”林琛也不隐瞒。
“现在还不知道闵海涛那趟水,叶欣到底湿了几分鞋。”李澈的警告之意,林琛自是心领神会。
这一次的广告竞标,是真,也不全真。企业找合作的广告公司,企业是出钱的主,广告公司是跑断的腿。广告公司除了比实力外,最重要的一点,是比人缘。启明和广告公司的人缘,林琛之前抓在闵海涛手里,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李澈和林琛要彻底让闵海涛退出启明的竞争,方寸之间的办公室还真嫌小了点,他们需要做的是,让闵海涛从此在商界消失。
林琛从企划部仓库里的印刷传单看出端倪,启明花几万块印制出来的宣传彩页,竟然没有一张到达销售部那里。
“印刷行业的回扣是15%吧?”李澈问林琛。
林琛在心里算了笔帐,“好家伙,企划部每年在印刷上的开支不下30万,仅此一项,闵海涛至少能赚上四万。”
“那些蝇头小利未必落入了闵海涛的腰包,启明每年6000万的广告预算,哪家广告公司不抢破头,经手人几十万的提成还是少的。”李澈想得更远。
“闵海涛还是什么也不说吗?”林琛问。
闵海涛做梦也没想到,东南亚的美差,其实是林琛和李澈联手设计的圈套,不显山不露水,秘密通知商业罪案调查科在机场将闵海涛截下,企划部十几号人,硬是听不出半点风声。
“闵海涛是个聪明人,当然知道说得越多麻烦越大,硬着脖子死扛到底,我们手头也没有实打实的证据,估计到最后也就是不了了之。广告公司那帮人,窗户纸捅破对他们在这个行业也没什么好处,自然就当是吃了个哑巴亏,一问三摇头。我们现在有证有据的,也就那批印刷单,摊在闵海涛身上,最多算是工作失误,两三万块钱的小水漂,只够得上引咎辞职。”李澈不无惋惜,听得林琛一身冷汗,不免有兔死狐悲之感。
企划部这个肥缺,闵海涛占据三年之久,经手的钱逾亿,上面查帐本属平常。但林琛又怎会忘记,三年前,力主闵海涛任职企划部的,也正是李澈。那时候的闵海涛,以师兄身份,对他谈起过李澈的这份知遇之恩。
林琛不敢再往下想。从李澈的办公室出来,已过了下班时间,企划部只剩沈离一个人在办公桌前不知忙些什么。
“怎么还没走?”林琛想找个人说话,刚好,沈离就在面前。
“叶欣要我做份问卷,我没做过,想利用下班时间在网上找找资料。”沈离笑笑之后再回答林琛。林琛想起叶欣的笑容,一个让男人沉醉,一个让男人平静。
他拖了把椅子,在沈离身边坐下,嘴里说着,“我帮你看看。”
沈离有些不好意思,她其实已经在网上找了半天,什么结果也没有,林琛进来的时候,她正在发呆。
“还没找到头绪。”不知为什么,在林琛面前,她愿意说实话,承认自己的无知。
沈离找不出头绪这才叫正常,叶欣让找不出头绪的沈离做问卷才叫不正常。不过,林琛也不愿说得那么明白,林琛肯定不会承认,他之所以不说出来,跟叶欣在办公室的那个笑容没有一点关系。
“刚开始工作都这样,你先进公司的公共管理区,下载一份市场调查的标准问卷,把其中的问题改成与网络相关就行了。”林琛一边说,一边拖动鼠标,输入密码,敲得几下,最后一声敲得最是响亮,出来一份中规中矩的报告。
沈离被林琛一连串的动作弄得有些发愣,“这样……就行了。”
“我是你顶头上司,我都说行了,难道你还有问题吗?”林琛看着沈离瞪着圆圆的眼睛,想反驳又不敢的样子,忍不住想逗她。
“没……没问题。”沈离被林琛的强词夺理搞得快成结巴了。林琛说的肯定不对,父母,老师还有书上都不是这样教育她的。但沈离找不出得体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假话怕林琛认为她虚伪,说实话又怕得罪林琛。
“真是傻丫头。”林琛忍俊不住,伸手把沈离修剪得整整齐齐的短发揉得一团乱。沈离只觉得大脑“嗡”地一声,脸在发热,头也在发烧,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坐在那里一动不动。还是林琛提醒她,“报告都做完了,你还不打算回家吗?”
“哦。”沈离本能反应一声,机械地收拾着桌上物品。她现在是一个口令一个动作,昏昏乎乎跟在林琛身后就往办公室外走。林琛忽然停下来,沈离来不及收住脚步,一脚踩在林琛的鞋跟上,林琛“哎哟”一声,沈离低头一看,林琛的一半皮鞋,居然被她踩在了脚底下。
“李总,你还在公司?”林琛停下来,是看见李澈正从办公室出来。
“幸好我在公司,不然……”李澈本来还想说下去,一转眼,看到沈离恨不得钻地洞的样子,一笑打住,“还没吃晚饭吧,一起,谭鱼头怎样?”
林琛看了沈离一眼,“海鲜吧,小姐不能吃辣。”
沈离听了第一反应是惊喜,然后很自然地开始胡思乱想,她甚至在想,林琛是不是真的对她有意思。她记得只和林琛同桌吃过一次饭,企划部为林琛请的接风席。
沈离的一举一动,自然逃不出李澈的眼睛,也忍不住微笑,暗暗称赞这林琛果然有手腕,不过是吃饭时多长双眼睛,就把人家小姑娘逗得春心荡漾,拼死效忠自是指日可待了。
“女士优先,就吃海鲜。”李澈自然乐得在这件事上帮林琛一把。
企划部的小组会议,叶欣拿着沈离的报告一个劲地笑,笑得苏宁莫名其妙,“怎么啦?”
“没什么,有人比你还白开水。”叶欣把沈离和其他人的报告叠到一起,扔过一边。沈离虽有些怀疑叶欣所说的是她那份,但叶欣既没明说,她也不好傻乎乎在硬把绳子把脖子上套,只好拧开笔盖,装作写点什么,其实会议才刚开始,实在没什么好写的。
“人都到齐了?”叶欣说这话的时候,低着头看自己的笔记,那是她的讲话稿。里面的内容她记得很熟,但不摆出这个姿式说话,一不足以显示她会议主持人的身份,二不足以表露她对工作的认真程度。
“林经理说,他还有别的事,就不列席会议了,呆会儿把会议纪录抄送到他一份就行了。”苏宁说。
叶欣终于抬起头,打量会议室里五个小组成员,不出沈离所料,目光,落在了沈离身上。
“沈离,你负责会议纪录。”叶欣说。
叶欣的话,引起小小的骚动,从地面与椅子的磨擦声得知。
“她……?”苏宁轻声问张安凡。这个“她”字让沈离听见了。
“人总有第一次。” 张安凡比较厚道,总算知道不能让沈离面子上太下不了台,他选择把话写在纸上。
请将不如激将,沈离此刻纵是再没把握,也只得硬着头皮,先赶鸭子上架了再说。
“我试试。”她站起身来说。
“没关系,试着做一下,有记漏的地方,会后问苏宁。”目的已经达到了,叶欣乐得顺便卖个人情给沈离,反正她知道苏宁绝对不会帮沈离就足够了。
“你们的报告我都看过了,”开场白讲完了,正式讨论工作内容,叶欣的眼神变得凌厉起来,“我们这个小组虽然是临时组成的团队,但团队的核心――合作精神还是应该有。大部分人的报告做得不错,有新意,但也有极个别人,照抄公网问卷,大家既然出来做事,就都是成年人了,今天我不打算点名,但难保下次不会。沈离,我说了半天,你怎么没记录?”叶欣最后一句,落在了发呆的沈离身上。
苏宁“扑哧”一笑,叶欣瞪了苏宁一眼,苏宁立刻收敛笑容。
沈离知道叶欣所讲抄袭公网问卷的人,正是她沈离,又听叶欣说不打算点名,正暗暗松了口气,偏偏最后一句,叶欣明着是责怪她没做记录,实际是不点名也点名了。
但她无法辩驳,叶欣都说不点名了,教她抄袭的人是林琛,这一点,她更不能说。而且,她也确实在发呆,没有认真做好记录的工作。这一出,叶欣处处都占着理,沈离,处处都做得不合适,哪怕公司是沈离自家开的,也没人能为她说上话。
沈离“哦”一声,算是醒悟,也算是服从,低头回忆叶欣刚才所说内容,尽量做到一字不露记录下来。
沈离把心中的屈辱,全部发泄在笔端,笔力几乎划透纸张。
叶欣嘴角,浮现似有还无的微笑。
“互联网消费者的行为趋势分析报告,我打算反其道而行之。”叶欣继续她的工作,“这些天,我翻查了大量网上现有的互联网消费行为趋势报告,都是针对已有的网络消费者,却忽视了更广泛的未来消费者,这些人,有多少是我们的潜在客户,潜在的时间是多长,他们的特点是什么,他们的消费点又将会集中在哪些方面,提供一份这样的调查报告,才有可能为公司投资决策起到良好建议作用。”
“有何看法?”下班之后,沈离的会议报告由林琛交到了李澈手里。
“人才难得,一语中地,不过,会议记录实在太糟糕,格式不对,分不清什么该记,什么不该记,一页纸就可以写清楚的内容,整整记了六大张,浪费我的时间,应该开除。”李澈发表结论。
林琛苦笑,“你说的人才难得......是叶欣,应该开除的那个,是沈离!”
李澈一怔,也不觉苦笑,“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林琛把沈离那份会议记录拿过一边,“闵海涛怎么样了?”
“董事会已经决定免于起诉,请他自动辞职,辞职信已经在我手中,随时可以生效。”李澈从桌上找出闵海涛的辞职报告,递给林琛。
“什么时候公开?”生效无庸置疑,公开的时间反而更敏感。
“这取决于你对企划部的控制程度,董事会的意思,不想看到权利交接真空。”
李澈这话,可深可浅,林琛品得出味来,董事会其实对他的能力并不十分看好。林琛也有他的苦恼,不出现权力真空,又要把企划部一锅端,一时之间,他到哪里找整整一个企划部拿来就能用的人来!
“企划部一锅端的计划能不能分步走?”林琛斟酌再三,提出自己的想法,“销售促进方面,销售部可以派人分担,但市场前期和广告公司监控这一块,还得要企划部的老人来分担。不如这样,以成立营销中心为由取消企划部,只保留工作小组负责市场前期和广告监控,剩下的人合并到营销中心,和销售部员工一样,完成相应销售指标,实行浮动工资制。”
林琛话音未落,李澈已是拍手称道,“好一招釜底抽薪!”
林琛这个计划,确实触及了企划部所有员工的命脉――销售指标和固定工资。企划部只管广告宣传和销售促进,不承担销售任务,但可以从销售增长中获得奖金,对这一点销售部早已是怨声载道,董事会上销售部经理方呈白为了这事,也不知打过多少饥荒。此令一出,对销售工作没底,或是嫌销售工作辛苦的企划部老员工,多数会主动提出辞职走人。启明虽是大公司,不稀罕那点毁约金,但李澈提出成立营销中心的改革计划,一开始就能为启明节约一笔人头费,怎么也算是业绩之一。
“这件事上你的牺牲不小,不过有我在启明一天,总不会亏待你。”李澈拍着林琛的肩膀说。
林琛但笑不语。他岂会不知,这件事上最亏的是他,企划部没有了,企划部的员工也并入销售部,他直接参与和领导工作的,只剩下一个工作小组,等于把整个营销中心的主控权让给了曾经与他平起平坐的方呈白。
大丈夫宁可一世无妻,决不可一日无权,这话俗,但在理。
不过李澈也说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时间还长着呢,今天欢的那一个明天不一定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