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 > 江湖奇情录 > 第七章 弥勒佛教

第七章 弥勒佛教(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破神天涯路 光明之箭 爱欲人格 战争与和平 失乐园(Paradise Lost) 罗马盛衰原因 三毛小说合集 称骨算命 智囊全集 安徒生童话英文版

第三回弥勒佛教现江湖八卦神功斗群魔

(七)弥勒佛教

一行人行了四天,众人便离开了京城进入河北地界,又行了十多日,便进入了山西的地界,众人行了半个多月,便到了陕西的长安城里。那汪直一路上与众人有说有笑,倒也不摆什么官架子,只是行李每过一郡便又多了些,到了长安之时,行李突然增加到了十多车东西,那汪直只说是因留恋中原的特产,特意带些回西域,有的则说是朋友所托的东西,众人见他一路上出手颇大方,也不介意。

众人从长安出发,行了几日,便入了甘肃境内,只见沿途的风光便与经过的地方明显不同,只见到处是沙漠或绿洲,还有破废城的堡和累死的马匹的遗骨,沙漠中北风呼啸,刮到人的脸上犹如刀割一般,气候特别干燥,有的地方十几里没有人烟,尽是茫茫的黄沙,好在一路上平安无事。但有的人已暗暗诅咒这鬼天气了,那阮氏四雄一向住在南方,哪里受得了这干燥的天气?那阮熊一路上只把老天爷骂了十几遍,直骂到他十八代的祖宗,那汪直向杨威笑道:“总镖头不知到过西域没有?”杨威笑道:“让公公见笑了,小人还未到过那里,不过前面的玉门关和阳关小人倒是到过几次。”他年轻的时候随韦天霸走镖,也到过这一带,后来他自己开了镖局,也替朝廷押过紧急军饷到过玉门关,现在随行的人也多数到过这一带,只有这阮氏四兄弟从没到过这一带。那阮熊直骂道:“他娘的!这是什么鬼天气,这贼老天爷!真该千刀万剐,这鬼地方连根草也不见,真他妈的斜!”那汪直听了朝他笑道:“这位英雄看来从未到过此地吧?”阮熊道:“就是了,我阮熊生在岭南,咱们南方可比这鬼地方强十倍,咱们那里啊……饿了渴了上山摘果子、捕野兽,下河里捉鱼虾,哪像这鸟地方,连想喝口水都没有,连根草、连棵树也不长,蚂蚁也没有一只,哪是人住的地方!”那汪直笑道:“前面不远便是玉门关了,那里还有朝廷驻扎的好几万兵马呢!”阮熊道:“要我在此驻扎,那干脆杀了我算了。”杨威和汪直听了都笑了,杨威道:“这一带是大明的西北边疆,不仅玉门关驻有军队,西宁、阳关等地也有,前前后后朝廷共驻扎有十多万军队呢!这一带历来是不毛之地,古代的诗人早有‘春风不度玉门关’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这里是西行的必经之路。”

汪直接口道:“不错,从中原到西域必须经过这一带和玉门关外的那段黄沙地带,过了这些地方,便是美丽的草原了,那里啊可是个好地方!天青云淡,碧野千里,草地上的牛养成群像天上的白云,群山顶部终年积雪,白雪皑皑,山腰森林茂密,山脚下鲜花盛开,与中原大大不同啊!而且那里盛产葡萄、核桃、哈密瓜等物产,是中原没有的好东西啊!特别是那葡萄酒,香醇爽口,历代是朝廷的贡品,更是难得的佳品,唐代大诗人王翰就写过这样的一首《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几人征战几人回’,这葡萄酒啊!其美味妙不可言,当年老奴承蒙先皇赏赐了几瓶,可老奴总觉得没有西域的酒地道,大概是因为长途运到北京,气味已经有些变了的原故吧。”他一提起这美酒,众人一个个均精神百倍,特别是那阮熊,大嚷叫道:“那你可得请我们尝尝!”汪直笑道:“那当然,这葡萄酒在西域就跟北京城的酒店里的女儿红一般普通,你醉他三天三夜泡在酒缸里睡觉也行。”众人听了,都哈哈笑了,那阮熊也不好意思了,抓抓脑袋道:“笑啥?难道你们就不想喝吗,这么好的美酒,我一听到就直流口水,巴不得马上灌它三大碗。”

杨威笑道:“公公你千万别见怪,他就是这个性子,一条肠子通到屁股,直来直去的,想到啥就说啥,但他是个豪爽的汉子,为你出生入死都行。”那汪直笑道:“江湖豪杰多是如此,老奴以前早与他们打交道多了,像这位阮英雄老奴倒喜欢他的豪爽。”众人行了几天,有时在沙漠中露宿,终于到了玉门关,众人歇了几日,把马匹换为骆驼,拉大车的马匹也换为骡子,又补充了清水和食物等,出了玉门关,继续向西行。

一行人出了玉门关行了一日,又累又渴,又见红日渐渐西坠,正准备扎营休息后明日再走,阮虎见一轮火红的夕阳又大又圆,在茫茫的黄沙中显得特别苍凉壮观,不禁叹道:“想不到这茫茫的大漠风光也如此美丽!”他正全神贯注地欣赏这独特的大漠风光,突然见前面黄沙滚滚,似一团黄云滚过来,那汪直见了也顿时脸色一变,叫道:“不好!咱们遇到沙漠中的马匪帮了!”杨威一听也吓了一跳,这玉门关外谁也没来过,连劫匪成什么样也没见过,连忙道:“那咱们快退!”汪直摇头道:“来不及了,从这马蹄声来判断,对方是从四面八方包围过来了。”众人回头看了看,见后面没有什么动静,正感到纳闷。

不久,果然四周也是黄沙滚滚卷了过来,只见号角声声,旌旗猎猎,无数的马匹向众人扑过来。众人一个个久经沙场,也不混乱,迅速把镖车围了起来,拔出刀剑围成一个圈子。杨威见那些人冲到众人十几丈之外,便纷纷停住站立不动,前面一排的人手持藤盾钩戟,第二排的弯弓搭箭,后面几排或手持钢枪大斧、或利剑钢刀,一排接着一排,动作迅速,足有两三千人之多,排列得整整齐齐,丝毫不乱,一个个肃然站立,鸦雀无声,只见这些人旗幡整齐,威严肃穆,显然是受过正规训练的军队,不是普通的强盗。这些人的出现,大大超出众人的意料,杨威原以为从北京城到玉门关一带,必有激烈的拼搏,可是一路上却平安无事,他以为出了玉门关,便是西域的范围了,一路上便会平安无事了,没想到这些人竟埋伏在玉门关外守侯。

杨威见这些人一个个穿着白衣白裤,均蒙着面,大旗在西风中猎猎作响,杨威见那大旗上绣着一轮火红的烈日,周围绣着一圈火红的火焰,便觉得这个标记好眼熟,却一时想不起在哪里见过。只听见那人群中忽然有人大声叫道:“少教主驾到!”接着只见前面的人群自动让开一条路来,五六个人骑着马走了出来,来到队伍前,有僧有道,有的穿着一身洁白的白袍,胸前绣着一个耀眼的太阳,那领头的却是一个书生打扮、着一身白袍、戴着一具人皮面具的中年人,只见他手持一把折扇,衣袂飘飘,风度翩翩,异常潇洒。那几人骑马走到人群前面一字排开,立在那戴着人皮面具的书生两旁。

那中年书生左边立着三个人,一个是年过六旬、穿着白袍的老者,只见那老者紫棠色的面庞,须发皆白,扎着个头髻,两边的太阳穴高高突起,一看便知是内功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的高手。那老者旁边是一个穿着僧衣、相貌凶恶的大和尚,那和尚腆着个大肚子,满脑肥肠,狮鼻海口,倒挂八字眉,脸上似笑非笑。那大和尚的旁边是一个着白袍的中年汉子,那汉子面皮白净,目若朗星,粉面朱唇,颇为英俊,手持一把大旗。那书生的右边也立着三个人,一个是像老道士装扮的游方道人,那游方道人约年过六旬,相貌清瘦,慈眉善目,银发满头,面若红枣,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背上负着一把剑,剑穗飘飘。那老道士旁边还有一个浓眉大眼的汉子,那汉子也着一身白袍,白皮肤、鹰钩鼻、蓝眼睛,腰间挂着一把长剑。那白衣汉子旁边是一个老者,那老者古铜色的脸,年过六旬,须发皆白,目光如电,太阳穴高高突起,一看就知道是个内力极其深厚之人,那老者身穿淡青色粗布衫,一脸的威严和傲气。

那六人对那蒙着面具的中年书生甚是恭敬,杨威见那书生着一身绣着火红太阳标记的白袍,忽然惊叫道:“不好!我们遇到弥勒邪教的匪徒了。”他此言一出,众镖师脸上一个个大惊失色。这弥勒佛教横行江湖已经上百年了,神秘诡异,从不与江湖中的各门各派来往,也不与各派为难,谁也不知道他们的行踪,他们只与官府为难,杀官兵、抢粮饷,每次都神秘莫测,来无影去无踪,因此朝廷恨他们入骨。杨威因看见那太阳的标记,好久才突然想起十多年前他护镖入剑门关的那件事来。

当时,四川绵竹的少数民族暴乱,自己带人护送一批朝廷急需的军饷入川,在剑门关外那次与自己交手的弥勒教第三护法诸葛俊,便是穿着同样的服装,那胸口也绣着火红的烈日,特别的显眼,因此他记忆特别深,回想起那件事来,杨威至今仍心有余悸。那时,川中匪徒横行,盗贼出没,朝廷连连派兵征剿,当时绵竹的少数民族也起来暴乱,官府连忙派兵镇压,急需军饷,但川中道路狭窄崎岖,艰难无比,自古就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朝廷好几次派兵运军资粮饷入川,都因为他们不懂江湖经验,或中了埋伏,或被下了蒙汗药,或被人在饮食中下了巴豆,腹泻不止,着了匪徒的道,所有军饷均被匪徒劫了去,还杀死了不少官兵,于是朝廷便把白银换成黄金,请杨威等人与官兵一同押送。

一路上杨威识破了许多劫匪的阴谋,平安到达了剑阁,如果过了剑阁,前面便是阳关大道,他们刚入山谷,便见两旁的悬崖上滚下无数石头,随后拥出无数的人马来,把众人围住,那些人也是一个个手持兵刃,身着白衣白裤,胸前绣着火红的烈日,背后绣着一个金刚圈,圈内是一个“佛”字。因为众人早有准备,便自动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留在后面,以防中了埋伏,因此人人不慌不忙,围住镖车而战,双方展开了一场短兵相接的恶战。一时间打得异常激烈,不久,山谷外的官兵杀散了外面的强盗,冲入了谷中,反倒把这伙强盗包围了起来,里外夹击,渐渐占了上风。那帮匪徒便渐渐不敌,纷纷开始乱了起来。

杨威站在镖车上打死了几个冲到前面的匪徒,突然看见一个手持判官笔的老者在人群中连连飘动,身手敏捷,出手凶狠毒辣,好几个镖师均伤在他的判官笔下,几个镖师围攻他也奈何不了他。杨威见此情景,便一纵一跃跃到那老者身后,挥刀劈向他的背后,那人听到身后罡风凛冽,知道背后有人偷袭,头也不回,判官笔反手一撩,只听见“当”的一声金铁交鸣之声,双方都震得虎口发麻,各自“噫”的一声惊叫,都各自退开了几步,那人急忙转身回视,杨威见此人鹤发童颜,双目精光闪闪,有如冷电逼人,叫人不由得内心一震,瞧他的年纪已有六十多岁了,那老者也穿着一身白袍,胸前的红日特别耀眼。

那老者见杨威刚才刀上的劲力不凡,喝了一声道:“好!”便纵身欺上扑向杨威,连点向他的“云门”、“章门”、“魂门”、“中枢”等穴,迅捷无比,又快又准。杨威反身一刀,脚下踏五行八卦步,避开他的一击,八卦刀横扫向他的腰间。那人见多识广知道厉害,反退一步斜点向杨威的小腹,喝道:“想不到官府中还有如此能人,尊驾是谁?”手上的判官笔却丝毫不缓,判官笔竟围着杨威周身的穴道点去,身法快如幽灵。杨威不敢大意,凝神应敌,他的八卦刀沉重浑厚、器沉力劲,横斩竖劈,威力无比。

杨威边打边笑道:“再下乃无名小辈,何足挂齿。”手中的八卦刀斩、劈、砸、刺一招紧似一招,一阵猛攻过去。那老者一掌把杨威逼开,退后几步冷笑道:“果然有两下子,老夫饶你一命,识相的便走开!”杨威笑道:“我们胜负未分,何出此言?再接我几招。”说着大踏步逼上,八卦刀刺向他的胸口。那老者冷笑道:“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闯进来!你既然自寻死路,就别怪老夫心狠手辣了,抱上名来,老夫不杀无名之辈!”杨威笑道:“你报上名来,我的刀下也不杀无名之辈。”那老者冷笑一声道:“我让你到阴曹地府里也死得明白,老夫乃弥勒神教座下第三大护法诸葛俊是也,小子!拿命来!”说着判官笔连向杨威下杀手,杨威连忙脚踏五行八卦步闪开,笑道:“什么弥勒邪教,我可从没听说过,定是个专门装神弄鬼、画符喷水糊弄骗人的邪门歪教。好极了!我是西天极乐世界如来佛祖座前的第三大金刚杨威是也,专门来超度你们这些什么护法和尚什么的。”他说完喝道:“看招!”,便大喝一声跃起,一招“泰山压顶”凌空劈下,左掌横拍而出,隐含内劲击向那诸葛俊的胸口。那诸葛俊冷冷地道:“找死!”说着判官笔径向八卦刀递去,也左掌拍出,喝道:“撒手!”他这一招内劲外吐,含精蓄锐,力道非同小可,料想杨威的兵器必定被震脱手。

杨威见他的判官笔一搭在八卦刀之上,一股浑厚的内力自判官笔上传来,直震得他虎口剧痛,手中的八卦刀差点脱手而飞,他手中的八卦刀连忙一拖一划,封住门户。那诸葛俊也暗暗吃惊,他这一招已用了八成的内力,原以为杨威必定会被自己震伤,却见他好象没事一般,愣了愣,杨威趁机施展开游龙八卦刀法和霹雳八卦掌来,围着他绕身奔走,只见掌影飘飘,刀光闪闪,笼向那诸葛俊。那诸葛俊没想到杨威年纪轻轻,武功却如此厉害,稍不留神便被杨威占了上风。但他毕竟内力比杨威高出许多,挥掌拍出,沉稳刚猛,封住门户,判官笔伺机反扑,他的判官笔招数阴狠怪异,神出鬼没,渐渐挽回了下风。

杨威见状,知道再斗下去自己必定落败,便伸手掏出三枚追魂镖,左手一扬,三枚追魂镖破空而出,成品字形射向那诸葛俊的“丹田”、“气海”、“印堂”三穴,右手的八卦刀加紧进攻。那诸葛俊左掌拍出,震开杨威的八卦刀,右手的判官笔轻轻一拨,便震落了那三枚追魂镖,杨威的追魂镖连连射出,手中的八卦刀一招紧似一招,一时间把他弄得手忙脚乱,左支右绌,但追魂镖已射出了二十几枚,仍伤他不得。杨威心想:等镖掷完了,便很快落入下风了,那时必败无疑。他一咬牙,偷偷把剩下的追魂镖拿在手,冒险抢身上前,右手的八卦刀如旋风般一阵猛劈,一招“威震天南”把诸葛俊笼入刀光之下,左手一扬,手中的追魂镖尽数射出,使出“满天花雨”的暗器手法掷出。那诸葛俊见杨威一阵乱攻,胸前露了破绽,心中暗喜,正想趁机给他致命一击,突然见眼前金光闪闪,无数的追魂镖从四面八方射来,暗叫不好,慌忙之中只得把手中的判官笔连划了几个弧,才震落了面前的追魂镖,但此时杨威的八卦刀已乘机劈到他的左肩,想跃开已躲闪不及,他此时判官笔的招数已用老,无法收回御敌,只得眼睁睁地看着杨威的八卦刀劈到自己的左肩之上。那诸葛俊此时竟不躲闪,只见他大吼一声,丢弃手中的判官笔,右掌聚集了全身所有的内力,向杨威的胸口击去。众人只听见两声惨叫,只见那诸葛俊脸色苍白,左肩空荡荡的,鲜血喷涌而出,竟是被杨威硬生生的斩下了一只手臂,众人再看杨威,却见他用刀支着身子,身体摇摇欲坠,连连吐了几口血,杨威此时只觉得腹内的五脏六腑犹如烈火烤炙一般,只觉得眼前天旋地转,眼前突然一黑,便什么也不知道了。

那诸葛俊见杨威先倒下,哈哈大笑几声,也慢慢地软了下去,众人开始谁也不敢上前,见两人都倒下了,双方同时冲了上去,又是一阵混战,但官兵这边人多势众,杨威所带来的镖师一个个身手不凡,杨威被众人抢了回来,那诸葛俊却被官兵乱刀砍成肉酱。那诸葛俊带来的人见他已死,又被官兵和众镖师包围着,一个个向外冲杀,官兵拦截不住,眼见他们散入山谷中没了踪影。众人也急忙入了剑阁,直到了剑门关才松了口气,杨威在众镖师的抢救下,拣了条命回来,在川中养了大半年伤才好。这一战杨威记忆较深刻,现在回想起当初的情景来仍不寒而颤,如今他见那火红的烈日,便突然想起了那次经历来,便知道了这帮人的来历。

这弥勒教起源于元朝末年,与明教、白莲教并称为当时的三大教派,这弥勒教的创始人叫彭莹玉,又叫彭翼、彭和尚、彭祖,元朝官府对他又怕又恨,骂他为“彭妖”,他是江西袁州南泉山人,十岁就到慈化寺出家,随老主持姓了彭。这老和尚是个深藏不露、身怀绝技的人,他看见彭莹玉为人机警、心地善良,很是喜欢,便把自己一身的绝技偷偷地传授给他。彭莹玉十五岁那年,袁州瘟疫流行,彭莹玉在南泉山发现了一股矿泉水,病人喝泉水后很快就痊愈。“彭和尚”的名字于是名声大噪,被老百姓看做是活神仙,彭莹玉看见元朝腐败无能,百姓民不聊生,便开始秘密传教发展教众。他首先在袁州开始传教,每到夜晚,他便点燃火炬,召集信徒烧香拜佛,然后由他宣讲佛法,他把弥勒佛做为救苦救难、解救百姓脱离苦难的神来让百姓敬奉。

这弥勒教在当时流传已久,相传这弥勒佛出生在古印度南天竺大婆罗门家庭,他是佛祖的弟子,传说他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实现了48桩心愿,佛祖曾授记他将来要继承自己的佛位,成为未来佛,即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他平日左手持莲花台,右手做接引形状,凡是死后愿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只要临死前念“阿弥陀佛”,他便来接引,因此又称接引佛。天竺国当初的弥勒佛神态端庄、眼观鼻、鼻观心,超绝凡尘,屏弃情欲,一副静穆慈悲之像,在各佛教寺庙的大雄宝殿常可见到,“南无阿弥陀佛”是对弥勒佛的敬语,“南无”即致敬之意。

唐代佛教净土宗宣称每一个人都可以快速成佛,说只要念一声“阿弥陀佛”便可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得八十亿微妙功德。因教义简单、方法简便,满足了许多死后想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的愿望,因此便在民间流传起来,“南无阿弥陀佛”便成了弥勒教徒的口头禅。弥勒教传入中土后,人们把他与人相结合,便形成了袒胸露乳、笑容可掬的佛,到了唐武宗时期,唐武宗下令灭佛,这弥勒教才逐渐衰落下去。

因此当彭莹玉开始传教时,许多老百姓纷纷来入教,在他建立火炬的周围,袁州的老百姓逐渐组织了起来,他们推选彭莹玉为祖师爷,又推选彭莹玉的得意弟子周子旺为头目。至元四年(即1338年),袁州的白莲教联络了周子旺共同起兵反元,当时袁州的弥勒教徒已有5000多人,在周子旺的带领下,举行起义,起义前每人的衣服后面都写有一个“佛”字,由彭莹玉做法,在每人的“佛”字上用法水画了一个圆圈,表示佛光,以祈求佛祖保佑,在胸前画一个太阳,表示渴望光明。但由于起义军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队伍涣散,很快被元军镇压了下去,周子旺被杀,彭莹玉被迫逃往淮西,在那里秘密点起传教的火炬。

到了至正十一年(即1351年),北方的白莲教主韩山童在颖州起义成功,建立宋国,派人到淮西联络彭莹玉共同举事,推翻元朝的残暴统治,彭莹玉这才决定起义。这时,他在淮西传教已经有14年了,发展了教徒几万人,他吸取了上次起义失败的教训,培养了两名得意弟子,一个叫倪文俊,一个叫皱普胜,让他们暗中带领教徒操练习武,建立严格的组织,管理有条不紊。皱普胜不仅功夫了得,而且为人沉稳机智,有胆有谋,在他的领导下,弥勒教成了一个有组织的强大秘密宗教,为了举行起义,彭莹玉一直在民间寻找弥勒佛的转世活佛。当时,在罗田有一个布贩子叫徐寿辉,此人天生异相,双耳重肩,双手过膝,身材魁梧,仪表堂堂,而且是重瞳,即一双眼球有两个瞳孔,极为罕见,传说天生有重瞳的人必是帝王之相,古代的尧舜和项羽也是天生有重瞳。彭莹玉与徐寿辉见了面后,就马上认定了他是弥勒佛转世的人选,便在教徒中宣布他是上天派来的转世活佛,是下凡来解救黎民百姓的。

至正十一年(即1351年),彭莹玉在蕲黄举行起义,义军的旗上绣着一个火红的烈日,个个穿着灰白色的衣服,胸前绣着火红的太阳,背后绣着一个“佛”字和一个圆圆的光环圈在佛字外面,以示有神灵保佑。徐寿辉名义上是起义军的领袖,实际一切决定均由彭莹玉发出,起义军由于事先受过严格的操练,一路上所到之处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很快攻下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这年十月,彭莹玉在武昌建立了政权,定国号为“天完”,意思是压倒大元朝廷,徐寿辉被尊为皇帝,实际上一切大权均由彭莹玉掌握,彭莹玉是个和尚,不担任任何官职,只以祖师的身份发号命令。天完国的中央政府机构叫“莲花台”,就是佛教中的净土莲花宝台。彭莹玉规定天完军不得骚扰、杀害老百姓,不许奸淫掳掠,财物要充公,同时命令军队穿上铠甲,取消了当初起义时穿的服饰,但要经常互相稽首行礼,口念弥勒佛号(即阿弥陀佛)。

正当天完政权日益壮大的时候,彭莹玉不幸在第二年的战斗中被叛徒出卖而中了元军的埋伏牺牲了,彭莹玉的弟子倪文俊没有谋略,军队的实权逐渐被倪文俊的弟子陈友谅掌握了,这陈友谅是个野心勃勃之人,便杀了倪文俊和徐寿辉,自己做了皇帝,改国号为汉,陈友谅下令禁止军队再信仰弥勒佛教,汉军逐渐脱离了宗教的控制,一些信徒也离开了汉军的队伍。但彭莹玉的另一个弟子邹普胜素有谋略,他早已暗中物色了一个人选,以防不测,此人叫明玉珍,也天生有重瞳,身材高大,相貌俊美。邹普胜仍以弥勒佛为尊,尊称彭莹玉为祖师爷,许多人都投奔他的旗下,邹普胜死后,军队便由明玉珍掌管,他见陈友谅叛变杀主,又把矛头指向自己,当时他的军队实力远远不及陈友谅,于是他便学诸葛亮当年的做法,带兵攻入了四川,在那里发展等待时机。至正二十三年(1362年),明玉珍在重庆称帝,国号为“大夏”,他尊彭莹玉为祖师,把弥勒佛教定为国教,同时为徐寿辉建祠庙,春秋奉祀。陈友谅由于背叛教令,众叛亲离,1364年被朱元璋率军攻入武昌,陈友谅被杀,汉国宣布灭亡。

这朱元璋乃明教出身,他原是一个小和尚,他的家乡是沛县,父母在瘟疫中死亡,他的大哥便把他送到皇觉寺做一个小和尚,因为淮西连年闹旱灾,寺庙的租米收不上来,和尚们只好外出云游,朱元璋云游的地方正是彭莹玉传播弥勒教的地方,那时明教、弥勒教、白莲教等宗教已互相打成一片,教徒们向老百姓宣称明王出世、弥勒佛降生、天下大乱,大乱过后将会是一个太平的极乐世界。朱元璋于是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这郭子兴由白莲教主韩山童调遣,众起义军为了共同对付元军,推选韩山童为明王,统一行动。朱元璋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后,深受郭子兴的器重,把他当成心腹,并把自己的养女马秀英许配给他为妻。

郭子兴死后,朱元璋逐渐掌握了军队的大权,队伍逐渐壮大,于是在明玉珍称帝那年,他也在应天府称王,号称吴王。在以后的十几年里,他逐渐灭掉了陈友谅的汉国,又杀害了韩山童的儿子小明王韩林儿,扫平了其他的割据势力,又在1368年率兵攻入大都,把蒙古的势力赶回大漠,元朝的统治被推翻了。于是朱元璋自己便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大明”,他做了皇帝后,怕人们再利用弥勒佛教来反自己,于是下令禁止一切宗教活动,把弥勒教、明教、白莲教等宗教列为邪教,同时进行残酷的镇压。特别是以弥勒教为国教的大夏国,他更是恨之入骨,于是他集中全国的兵力派大将傅友德、廖永忠带领大军攻入四川,历经三年多,终于把大夏国灭了,解除了心腹大患。

那大夏灭亡后,明玉珍的旧部把大夏国的小皇帝转移到西藏和四川之间的大雪山上,仍以弥勒教为组织秘密活动,尊大夏国的后人为教主,大夏国的一些将领为各地的舵主、护法等,仍奉行彭莹玉的教规,把他尊为祖师在各地秘密发展教徒,因弥勒教的总坛莲花台在终年积雪的大雪山之上,近几十年来又很少在江湖中活动,青藏高原又处于荒无人烟的地带,因此众人便逐渐淡忘了它。如今众人见这弥勒教居然出动了两千多人来包围众人,都暗暗吃惊。杨威知道这弥勒教此次是来者不善,一来是找自己报十多年前自己杀诸葛俊之仇,二来是这汪直的大量财富引起他们的兴趣。其实杨威哪里知道,他们一路上之所以如此顺利,全是这弥勒教暗中捣鬼的缘故,他们派出大量的高手一路上把那些企图劫镖的劫匪打得落花流水,杨威等人才平安到达了这玉门关,因此这弥勒教便在关外等候杨威等人的到来,这关外荒芜人烟,正是他们劫镖的好地方。

只见那戴着人皮面具的中年书生驱马上前,高声问道:“哪一位是杨总镖头?”杨威知道今日不免是一场恶战,也不畏惧,驱马上前道:“再下便是杨威,尊驾是何人?”那书生飞快地打量了杨威一眼,便抱拳行礼道:“杨总镖头好,再下明复夏,乃敝教少教主,”说着又回身指了指身后的几人道:“这几位是敝教的几位护法,我们久仰杨总镖头的大名,今日一见,实慰平生之愿。”杨威冷笑一声道:“不敢,杨威乃一介莽夫,承蒙少教主抬爱!”那明复夏笑道:“杨总镖头过谦了,您的镖局威震四海,江湖上谁人不知‘阎王判官’的绰号,连再下这等山野之人也是如雷贯耳啊!”杨威大笑道:“少教主率领这么多人千里迢迢赶到此地,不会是专门来看我杨某人一面的吧!”那明复夏身后几人见杨威甚是无礼,一个个怒目相视,杨威佯装不见,他知道今日是凶多吉少,十多年前,对方只有诸葛俊一人,自己也只是侥幸才险胜他,如今对方出动了六大护法前来,自己万万不是他们的对手,因此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那明复夏知道杨威是在讽刺自己,也不生气,仍笑道:“杨总镖头果然是个爽快之人,我们这次在此等候,一来是仰慕您的威名,目睹杨总镖头的风采,二来请总镖头交出一个人,以便我们追回敝教两件丢失多年的圣物,同时家父请总镖头到敝教总坛盘亘几日。”杨威长笑道:“你们弥勒教杀人劫货,残杀官兵和百姓,个个杀人不眨眼,江湖中谁人不知,你要劫镖,便痛快地动手,不必冠冕堂皇的假做正人君子,杨某不才,却也不是贪生怕死之辈,动手吧!”那明复夏身后左边的老者听了,再也忍不住了,大声喝道:“胡说,敝教兄弟一向行侠仗义、替天行道,为百姓铲奸除恶,杀的都是大奸大恶之徒,你身为武林人士,却干做官府的走狗,却恬不知耻,还在此一派胡言!”那明复夏转头对那老者喝道:“左护法,不得无理!”那老者听了,低头道:“是!少教主。”说着便低下了头。

杨威见那老者不敢吭声了,似乎对那明复夏甚为畏惧,他见那老者的太阳穴高高凸起,双目精光如电,双手干枯如柴,根根青筋暴起,一看便知他的武功已是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他却不知道这老者几十年前早已是名闻天下的武林高手了。原来这老者名叫左勇刚,是弥勒教的耆宿,他年轻时原是明大海手下的一名健将,大夏国灭亡后,他随着众人护送主人逃入了川藏边界的大雪山,他们拥明玉珍的儿子明大海为教主,各级大小官员任护法、堂主等职,世代效忠弥勒教,继续开展活动,发展教众,企图重整旗鼓夺回江山。

这左勇刚原在总坛任白虎堂堂主之职,弥勒教的各大护法相继去世后,他因立功较多,便逐渐升任为弥勒教的护法首座。这左勇刚年轻时出身福建莆田少林寺,师从慧圆长老,武功甚为了得,这慧圆长老在莆田少林寺中辈份极高,乃是莆田少林寺的方丈慧明禅师的师兄,他生性淡泊,一直在后山的寺院中参禅悟道,修习上乘武功,看守塔林,内力和武功修为远在慧明禅师之上,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武功底数。这左勇刚的父母是福建有名的大财主,也是一个有名的大善人,信奉佛祖,常常到寺院布施,是莆田少林寺的常客,每年捐的香资均相当可观,他的父母还常常周济周围的贫苦百姓,名声相当的好。当时,由于朝廷腐败,官匪勾结,盗贼横行,兵祸连年,社会相当的混乱。左勇刚的父母便自幼把他送到莆田少林寺,希望他能学一身本领防身自保,在乱世中保全性命,慧圆长老见他的父母一向行善,便收他为俗家弟子。左勇刚十岁开始上少林寺学艺,他天资聪颖,又勤学肯吃苦,深得慧圆长老的喜欢,慧圆长老便把自己一身的本领倾囊相授。左勇刚十八岁的时候,他的父母让他回家完婚,他才离开慧圆长老下山,这时他已深得慧圆长老的真传,特别是少林派的“大力金刚掌”的功夫,更是威猛无比,使出来开碑裂石,刚猛异常。

他回家以后,原本也想过一种平静的生活,但谁也想不到的是,他家财产太丰厚,竟引来了官府和当地豪绅的妒忌,官府伙同当地的地主恶霸勾结起来,诬陷他是弥勒教徒,把他抓入大牢严刑拷打,逼迫他父母变卖财产来赎人,等把他家的家财榨干后,才把他放了出来。等左勇刚回到家中,他的父母由于惊吓过度,加上心力竭尽,先后病倒了,这时他家已经只剩下几间空房子了,左勇刚只好变卖了房子来医治父母,搬到寺庙里去住,但他的父母还是离开了人世。左勇刚见此时已家破人亡,便彻底绝望了,他原本认为这一场官司是命中注定的,便忍辱负重忍受着各种折磨,只希望保住性命,守着父母安度晚年就算了,家产没了他也并不心痛,但如今父母已亡,便了无牵挂了,一腔的仇恨便迸发了出来,他一气之下,便把当地官府的县令和仇人杀了,开始了亡命天涯的生活。邹普胜也听到了左勇刚的遭遇,便设法让他加入了弥勒教,从此以后,这左勇刚便一直追随着邹普胜,因他武功高强,先后击毙元朝的多名武林高手,又多次打败了元军的多名健将,逐渐出了名,后来又一直追随明玉珍,大夏国灭亡后,他与众人护送幼主逃到大雪山上,拥立幼主为教主,以后又多次立功,升为护法,逐渐成了弥勒教的元老。

目 录
新书推荐: 剑玄 被虐重生,亲人们可识得人皇幡? 刚进入六扇门,罪犯系统什么鬼? 纨绔疯女 都市乞丐小医仙 帮人求子,却险喜当爹! 重生妲己:开局斩了封神榜 离婚吧我要去修仙 远去的侠 三夫攻略,师尊难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