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认祖归宗(初改)(1 / 1)
坐在轿子里,摇摇晃晃的经过有两个石狮子的三间大门前,然后又进入西北边角小门,再是不停的转弯,直进,几乎让人昏昏欲睡时,在一垂花门停下,一路上有人领着往内走.
我进了一大厅,只远远的见里面正中放着楠木条几,放着一对宣德彩瓶,插着孔雀尾扇,上还挂着一大副山水画,外带一横批,里面的字龙飞凤舞,甚有气魄.两边排列着红木椅十二张,是桌袱,椅靠具备,每张椅子后面还有紫檀架的围屏,上面绣满了各种寿字.整个大厅,灯火辉煌,满堂红缎,加上两边数不清的丫鬟济济一堂,真是花攒锦簇,富贵异常.
楠木条几的两边正坐着一男一女,穿着华服,神情俨然,颇有年轻版的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的风采.走近一看,那对主人公也忑年轻了些,爹不象爹,娘不象娘.男的也就27,8岁,面如冠玉,鼻梁修长,剑眉入鬓,虽不失英俊,只是五官稍微硬朗了些.他把眼神淡淡的扫过来,如同的万年幽潭,让人有一种彻骨的寒冷.这是个难处的主,我刚还为认到有钱祖宗的雀跃心情已经被一扫而空了.正仔细琢磨着该如何开口,那慈眉善目的福晋已经扑上来,抱住我哭,更是让人手足无措.从理论上来说,大家应该抱头痛哭才是,但关键时刻,我的眼泪不停指挥,急切间也找不到辣椒粉洋葱什么的.
幸好土地公公眼冷心不冷,此时份外的善解人意:"人找到了,大家想来也都累了,歇了吧."
福晋抹着眼泪,忙着安置我,原来她是我的姑姑,这里就是我几个时辰前刚出去的四贝勒府.得,兜了一圈,又踏回原地了.
当我又一次躺在床上,根据姑姑的说法,抓紧时间,重新理了一遍思路.
姑姑是四贝勒府的正福晋,是朝廷大将飞扬古的小女儿.我是她哥哥的女儿,名"若非",今年十二岁了.自幼丧母,是姑姑一手带大.这次飞扬古带女儿来北京完婚.结果三天前,我溜出家就不见了.飞扬古本想瞒着姑姑,找着我立刻带回去.哪承想,是被四贝勒这个新女婿的马车撞倒了,在他家里昏迷了三天,翻遍了北京城也找不到.今军营有事,今得急着回去,只得告诉姑姑.四爷一出马,几个时辰的工夫,就立刻找到了.
迷迷糊糊一觉睡醒,被丫鬟带到了花厅,去向我姑姑和四爷早请示晚汇报.我呆呆的杵在厅中央.一方面,早晨醒来脑子本来就有点迷糊,另一方面的确不知道该如何进行请安活动,有待启蒙.
只听四爷轻轻的"哼"了一声,现在才知道什么叫不怒而威,我的腿不由自主的软软了,居然一下子跪了下来.真丢脸啊.男儿膝下有黄金,我打个对折,起码也有个白银啊.
估计四爷也没想到我会行这么大的礼,不由楞了楞.姑姑看了四爷一眼,赶紧打圆场:"若非知道这次闯祸就成,以后不可这么淘气,先起来吧."
我坐在旁边,总觉得这个四爷有点象当年的英语老师,坐的这个不自在呀.只听他们两个开始讨论飞扬古,也就是我爷爷在军营的事情.这些我都不晓得.只觉得肚子饿,而这两位大人明显吃过了,所以能这么悠哉悠哉,不急不忙的讨论正事.我暗暗的绞着手帕,心里盘算着该怎么才能和姑姑婉转的提出我已经不认识他们,失忆的事情呢?
"非儿,非儿"我思想开小差,居然没听到姑姑叫我.提起头来,才发现,四爷不知道什么时候走了,我也没来得及站起来送送,真是大不敬呀.
"还记得我吗?"姑姑慈祥的看着我.
"记不起来了.很多事情都想不起来了"突然泪如泉涌.我这回真心实意的感到了害怕,最初的兴奋劲已经过去了.
书到用时方恨少,我现在深刻的感到了自己的知识面狭窄,导致现在一穷二白.早晓得当时在看清宫剧的时候,应该把他们请安的动作用慢动作重放一次又一次,现在也好学以致用.其实那些皇帝皇后微微抬手,让人"起磕"的动作我还是能无师自通的,不过这里用不上啊.一方面级别不到,另一方面也无人可"起磕".对四贝勒"起磕".我不敢.对丫鬟"起磕",三百年后,我和她们一样都是劳动人民,深受三座大山之苦,应该称做同志才对.
姑姑见我包含热泪,轻轻的拍肩安慰道:"不要紧的,四爷都和我说了,戴总管也说你醒来后,不记得自己是谁了,却急着要出门.不该忘的都忘了,可是这喜欢玩的脾气倒是还没全忘了.以后,我会慢慢的教你的.等一回儿叫太医过来给你看看.别哭了,先吃饭吧.
姑姑提醒了我现在需要迫切解决的是温饱,眼泪终于收起来了.
虽然四贝勒穿的住的都不委屈我,我还是要在心里大声的说:"他们家的菜,油放的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