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风云突变(1 / 1)
最近,无论是宫中还是家里,我总感觉到一股紧张的气氛.
尤其是近来,康熙召见父亲的几率越来越频繁,每次进宫也总是看到孝庄老妈那深索的眉头,我知道,这是康熙决意撤藩的前兆了.
但最最奇怪的却是,自上次御书房一叙之后,我就再也没有见过康熙了.他是刻意的回避,还是根本就是自己再自作多情呢?如果是康熙有意的回避,那为的又是什么?倒是那裕亲王福全却时不时的在我眼前晃两眼.说实话,他的确深沉内敛了许多,但不包括在跟我斗嘴的时候.
然而时间就在我的胡思乱想和无所事事中到了康熙十二年的三月......
“父亲,皇上真的执意撤藩?”
这是大哥的声音.
“是啊,态度十分的坚决.”
“那太皇太后的意思呢?”
“太皇太后?她却不赞同如此匆忙撤藩.”
“那皇上拂了太皇太后的意?”
“嗯.”
“那父亲您以为如何?”
“皇上小小年纪,就有如此的魄力与胆识,不由得老夫不佩服啊!我也赞同皇上的举措.”父亲顿了顿,又继续说道,“不说别的,就拿每年用在三藩上的军饷,就耗掉了国库大半的开销了!不能再让这几匹猛虎再这么肆无忌惮的成长下去了.要说撤藩的最好时机,哼!哪来的最好时机,不管什么时候提撤藩,这些个藩王都是必反无疑!”父亲愤慨的说.
“那,皇上预备从何处着手呢?”
“你不知道尚可喜近日之内会进京吗?他此行的目的是想告老还乡,让其世子尚之信接替藩王的位置.”
“皇上想拿他们先开这第一刀?”
“嗯.”
终于决定撤藩了吗?
他是最终的赢家,这点我不是早就知道了吗?为什么还是这么的忐忑不安呢?什么时候,康熙,这个只有几面之缘的人却占据了我大部分的思念呢?
他一定更瘦了吧!我一边往回走,一边自顾的想着,浑然不觉手中的参茶还未曾端入父亲的书房呢.
果不其然,就在尚可喜高老之际,却得来了康熙撤藩的圣谕,这朝野上下无不震惊.虽然各个大臣都知康熙早有撤藩之心,但却始料不及,这天会来得这么快.
可奇怪的是,三藩却未见有什么特别的动静.但这样的寂静却给人一种风雨欲来的危机感.
就在这沉闷中,竟安稳的度过了三个月.而在这七月的一天却传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吴三桂,耿精忠主动请旨撤藩?
朝廷上下一片哗然,而康熙也露出了胜利者的笑容.
而,这也是我恐惧的开始.
历史是不会改变的.但大家的神经早已被这三个月来沉寂所麻痹.而康熙似乎也被这眼前的假象所迷惑了.
这几个月以来,他所承受的的压力一定超过了自己所能负荷的吧?否则以他的精明,这臣服的假象如何能蒙蔽得了他那双如鹰的眼睛,如镜的心呢?我不知道,但一想到这样一个可以把握得住风云的人居然有可能喜欢上了我,我的心竟兴奋得颤抖.
但,就在举朝山呼万岁的时候,除我之外,还有一个人被乌云笼罩着.这个人就是孝庄.
她可是一路从风雨中走来的女人啊!
“老祖宗,歇会吧!”我小声的劝着已经颂了两个时辰经文的太皇太后.
“袭月啊,把你给闷坏了吧!”孝庄在我的搀扶之下,从蒲团上站了起来,边走边对我说.
“哪里,陪着您诵经礼佛,袭月的心也越发的平静了呢!”我实话实说.
“哦?你的心也不静?”孝庄喝了一口我递过来的茶后问到.
“嗯.”我点头答道.
“为的是什么呢?”孝庄疑惑的问.
“袭月是愁老祖宗之愁啊!”对着孝庄我竟说不出一句谎言来.她是我最最亲爱的老妈啊!对她,我从不设防,尽管现在她有个危险的身份.
“你知道我的愁?”孝庄震惊道.
“是.”我平静的答道.
孝庄不说话,只是直直的看着我,那犀利的眼神似乎是要把我的心都给看穿了似的.
看着我不卑不亢的表情,以及眉宇之间的忧虑,孝庄赞赏道:“你果然是愁我所愁啊!”
“那老祖宗为什么不把这些告诉皇上呢?”我焦急的问.
“后宫不干政,这是老祖宗留的规矩,即使是我也不能坏了这规矩!再说,一切也都只是我的猜测而已,做不得准的啊!”孝庄搪塞道.
精明如孝庄她怎么会因胡乱的猜测而心神不宁呢?
她是为了康熙的成长,大清的皇权吧!多伟大的女性啊!她坚信要有所“得”必先要所“失”这亘古不变的道理,干冒这天下之大不违,为了只是想要成就康熙这一千古圣君啊!
孝庄看着我望她的眼神,知道了她的理由并没有将我说服,笑着摇头说:“你这人精啊!”便拉着我的手去偏厅用点心去了.
但她拉着我的手,为什么在微微颤抖呢?她在害怕.怕输了这一场豪赌.怕因为自己非但没有成就得了明君,却失去了祖先们用血汗拼回来得万里江山?
我紧紧的反握住她的手,给她我所有的力量与信心,相视一笑,尽管是那么的牵强……
“什么?吴三桂反了?”
尽管早已经知道这必然会发生的事实,但还是另我震惊不已.这就是旁观者,和局内人的区别.
我现在满脑子想的都是康熙.他如何承受得了这种致命得打击的呢?又是什么时候这个青涩的少年却占据我所有的思绪呢?
这三个多月以来,整个朝廷都在热火朝天的操办着撤藩的事宜.可吴三桂造反的消息竟然是在他斩杀朱国治起兵造反的一个多月后才传到朝廷中来的.而更可笑的是,朝廷颁给吴三桂撤藩的粮饷和物资在这一个月里还在源源不断的运往云南.
这正血气方刚,意气风发的少年皇帝如何受得了这等奇耻大辱啊?正在我愁眉不展的时候,却听到了父亲和柱子公公一路攀谈着朝我这边走来的声音.
“月儿,柱子公公来接你入宫一趟.你赶快装扮装扮吧!”父亲虽有疑惑,但他知道,现在却不是解惑的时候.
“哦.”我应承着,三两下的把自己拾掇了一下,便随柱子进宫去了.
“他,还好吗?”我明知故问.
“不好.”柱子哽咽的说
虽是预期中的答案,但心中的酸楚却没有因早知而减低几分.脑子里不断猜想着,他不好到什么程度,因此一路无语.
在乾清宫门口下了马车,没经过任何的通传和阻拦,便随着柱子走进了乾清宫的大殿.把我叫来,应该是经过太皇太后的授意吧?那她是什么时候看出了康熙对我异样的眼神的呢?如何笃信我又有这个能力把跌入深谷的康熙给拉回来的呢?
这些恼人的问题被我抛在了脑后,一心惦念的是那个不知道把自己折磨成什么样的皇帝身上去了.
“袭月小姐,皇上在里面.他不肯见任何人,包括太皇太后.”
“嗯.”我迫不及待的想要推门而入.
“还有,”柱子拦住了正欲冲进房中的我,流着泪,恳求着道:“袭月小姐,您好歹劝皇上进点膳食吧!哪怕是一杯水也好啊!他已经有两天滴水未进了!”
“嗯.”泪终于忍不住流淌了下来.但我迅速的把它擦拭而去,振了振精神,推门进去了.
屋子里好黑,好冷.可他,却已经在这又黑又冷的屋子里,待了整整两天了.思及至此,心又像是被撕裂般的痛开了.
“皇上!”我轻呼道.
回答我的是一片的静寂.
“皇上!”我有些着急了.不会是饿晕了,还是病倒了吧?
还是没有任何的回应.
“玄烨!你不要吓我啊!”
恐惧占满了我的心,被擦干的眼泪又迸了出来.虽然明知道康熙一直活到了69岁,但面对这一屋子的死寂沉沉,我的心还是彻底的慌了.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关心则乱?可就在这时候,我却似乎听到了床沿边的最里侧传来了些许细微的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