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米德湖边(1)(1 / 1)
平安夜的晚上,四周是那么静谧,甚至可以听得见水波的低语。
夕燕的车停在距离维加斯市区五十多英里的米德湖(LakeMead)边。此时,她正斜倚在沙滩上,良久,望着夜空中闪烁的星星。远离了喧嚣的都市,她的心也获得了这些日子以来从未有过的宁静。
远远望去,米德湖像半湾月亮,静静地泊在低低的山峦之中,又仿佛一个婴儿,安详地躺在母亲宽广的胸怀之中酣睡。
夜空幽蓝深沉。浩瀚的天宇中,闪动着点点亮光的飞机在慢慢移动,跟亮晶晶的星星混在一起,不细看,还真不容易分辨。
夕燕的目光追随着那些移动的亮点,那些飞机,可以带她回到遥远的中国,回到故乡苏州。她好想家,好想那养育她的山清水秀的小村庄,夕燕在那里,从一个婴孩,成长为一个浑身都透着纯朴的姑娘,再到一个孩子的年轻母亲。
三十年里,她从未离开过她家的绣庄,那是她祖父呕心沥血建造的一幢两层木屋。底楼被祖母用做绣庄,二楼做卧室用。三代人在这里辛勤地劳作,耕耘单纯而快乐的生活。绣庄里的一针一线,一绸一帕,都是那么的熟悉,夕燕闭着眼睛也可以感受到它们的存在。木屋里的每一个物件,都充满着幸福或者悲伤的回忆。
来美国以后,夕燕本以为那些旧日生活中的痕迹,已经彻底地从她未来的生活里消失。可谁曾想,有时候时空的距离越远,心灵的路程越近。昔日生活的情景,此刻像电影一样,在夕燕的脑海中一一掠过。
夕燕的眼前浮现出母亲的面容,岁月的沧桑在她的脸颊上刻下鸿壑般的皱纹,才六十岁的母亲,已经发如白絮,步履蹒跚。
三年前的一个下午,介绍人万里迢迢地带着踯躅而行的拉瑞,敲开了夕燕绣庄的门,母亲试图阻止夕燕出来相见。看着母亲拿着长扫帚,拼命想赶走邻家看热闹的小孩那气急败坏的样子,夕燕心里涌起一阵悲哀,是心疼母亲,还是心疼自己,她也不知道。
夕燕第一眼见到拉瑞时,这位老人正用和善的眼光看着她,她的内心仿佛被什么东西触动了。拉瑞在夕燕那里只停留了一个星期,照相,填表都是介绍人张罗着办的。由于夕燕母亲的反对,他们商量过后,认为还是等夕燕到了美国以后再结婚为好,决定为夕燕申请未婚妻签证。他们走的时候,夕燕把他们一直送到了苏州城。望着拉瑞艰难地登上火车的背影,想到他为了她不辞辛苦地跨越了千山万水,心里顿时充满了对他的感激和怜悯。她想要照顾他。
母亲的阻止没有奏效,她眼睁睁地看着夕燕一步步地寄材料、面试、拿签证,到买好机票。她不得不看着女儿带着外孙女远远地离开她。从未离开过苏州的母亲,决定要送她们走。夕燕百劝不动,只好带着她去了上海。
夕燕的飞机是由上海浦东机场起飞,乘火车到上海后,她们在宾馆里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上飞机。母亲从未去过上海,在宾馆里,也常常分不清方向,找不到自己的房间。她独自一人,能找回家吗?夕燕在飞机上的十多个小时里,一直在担着心,一到美国,就赶紧打电话去上海的宾馆,询问母亲有没有顺利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