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第113章 改革的阻力(1 / 1)
果然,是我们的袁泉袁御史的声音。我不解地看着自己心动的对象,平静地问道:“袁御史此话怎讲?”
“现在,所有到京城临时述职的官员都住在官府的驿站中,而新任的官员都是住在朝廷配给的房子你。如果你把房子都卖给个人,将来新任官员住哪里?”袁泉低沉有磁性的声音再次响起。
“官府的驿站可以办成与客栈类似的性质,只是有官员去时提前通知,准备好他们的住处就是了。我们的房子可以是租给他们,他们上交房租和营业税,我们收房租和税收,只是因为我们给他们长期的生意做,让他们给我们一个好价钱就可以了。这样,朝廷也用不着负担这些驿站。不过你说的官员住处到的确是个问题。皇上,丞相和尚书等的住处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如果太寒碜也有问题。我看这样吧,目前所有官员的住处都还是免费给他们住,但所有房屋的装修和修缮由自己负责,朝廷不再负担。到退休后再搬离,由继任者住。但新的官员就用新政策。把皇宫里将来腾出的地方作为新官员临时的住处,等他们买到合适的房子或者搬到配给的房子中为止。将来朝廷不再建造新的房舍,除非老百姓都解决了温饱,没有人饿肚子,没有无家可归的人。”看见下面官员如释重负的样子,我向袁泉投去感激的一眼。事情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当然特别当心。这件事要是没有处理好,让朝廷所有官员都抱怨,我这皇帝肯定做起来很难。想必这也是许多领导人上台前讲得头头是道,可是上台后就渺无音讯的道理。
改革难为啊,尤其是涉及到大家的切身利益时。还是新人用新办法,老人用老办法吧。尽量不触动大家的既得利益,省得反对和抱怨太多,甚至我连皇位都坐不稳。
“那皇上,配给皇子和王爷们的房子又该怎么办?他们不是朝廷命官,但每个月都从国库拿钱,还配给宅子和仆人。”户部汪尚书问道。
“自然是停止发月钱,与皇上的后宫和仆佣一样处理。房子也要收回。没有道理天下人还要养这些人。他们应该像天下所有人一样自己养活自己和家人。不能因为一个人做了皇帝或者大官,国家就要养他一家人。这种想法本身就是毫无道理的。按劳取酬,不劳不得,多劳多得,公私分明,秉公处事一定要变成凤栖国所有人遵守的律法。礼部你们想办法帮帮这些人吧,教他们怎么自己养活自己,比如经商,务农,甚至自己洗衣做饭,都可以教教这些人。”我在说话的当头,就有许多人在点头,脸色也露出早该如此的表情。
“那皇上,现在我们还有不少预留给官员的房子,目前没有人住,要如何处理?”吏部尚书急切地问道。我知道这人的想法,如果房子放在哪里而没有配给新人,人家心里怎么想?
“我们有几个出路,一个是公开出卖,由出价最高的人买去。另一个是由各个部门拿起为老百姓做些好事。例如,礼部可以把他当成培训老百姓的地方。我希望将来所有凤栖的人都能够识文断字,懂道理明事理。因此需要开办许多学堂,让穷人家的孩子,无论男女都可以上学。还要给穷人以及乞丐等等开办学堂,让他们能够有一技之长,有本事赚钱养活自己和家人。吏部你可能也需要办些学校,让有潜力的人能够一起学习治国安邦的一些光明正大的做法和道理,这样如果有志于为国家和老百姓服务的人就可以人人平等,到学校里来学习。但这个学校不是免费的,要向学员收取费用。我的想法是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养不活,或者没有办法赚取足够的钱来上学,他将来要如何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走向更好的未来?甚至兵部都可以考虑想办法自给自足,在训练官兵军事才能之余,也可以想办法训练官兵将来退伍回家后的一技之长,让他们可以养家糊口。同时也减轻国库的压力,把老百姓上交的税收尽可能多地用在改善老百姓生活上。”我认真的解释道。这些房子都有用途后,新任的官员要抱怨也没有办法。只好自认倒霉吧。
“皇上,这样也有不公平,有钱人家的子弟就不用那么辛苦,穷人家的子弟就比较辛苦。老百姓是不是还是会说我们不公平?帮着有钱人家的子弟?”吏部尚书刨根问底,一定要我给个说法。
“这世界上绝对的公平是没有的。不过,我们可以想办法尽量做到公平。这样吧,我们对于学习成绩特别好的人设立奖学金,让他们可以生活无忧地学习。至于穷人家的人,可以想办法把学堂里一些仆佣或者辅助性工作给他们做,让他们能够自给自足。还有就是国库或者是钱庄可以可以贷款给他们,等他们毕业以后归还就可以了。同时,到这个学校学习不能成为晋升或者竞选的必要条件。对于在官府里当差,或者其它任何地方做事的人,只要宣誓以国家和老百姓利益为重,宣誓不贪赃枉法,都可以参加竞选,这样是不是够公平了?”我想了一会儿,给出大家我的建议。
“皇上,够公平了,这是我活了这么大年纪,听到过最公平的一种做法。不过,皇上,什么是贷款啊?”胡丞相先是给我一个高帽子,然后问道。其他人也在边上好奇地看着我。原来,我不知不觉中把前世的词汇给拿出来用了。
“贷款就是把钱借给他们。国库充盈了自然要把这些钱借贷出去,赚钱利润,或者支持重大的工程或者鼓励老百姓改善生活。比如,国家可以考虑开个钱庄,一方面在国库不太充盈的年份,例如大灾大难的年份,借老百姓的钱来救济难民,或者是搞重大建设项目,比如疏通河道,以预防洪灾和旱灾;比如修筑公路,让老百姓种的粮食可以及时运送出来;比如进行种子试验,让原本一亩产一担的水稻可以达到亩产三担五担,造福天下的老百姓。另外一个方面,当国库充盈时,可以把钱借给老百姓去赚钱,也可以借给学员,让他们去做自己想做但一时没有能力去做的事情。当然,我们在借钱出去前需要分析到底要担多大的风险,对于肯定对老百姓和国家有利的事情,比如资助学员,我们可以不收任何利息。对于其他可以造福一方的项目,我们可以少收利息。对于穷人创业赚钱,我们可以考虑利息稍微优惠些,对于纯粹的赚钱项目,我们可以全额收利息。这样可以帮助国家和老百姓在困难时候周转过来,顺利度过难关。同时,国家钱庄更大的作用是指导民间的钱庄按律法行事,制定最高最低利息,以防钱庄坑害老百姓,欺骗老百姓。”我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说实在的,如果飞龙国有这样一个机制,怎么会到发不出军饷和俸禄的地步?
“皇上,这样妥当吗?万一借出去的钱收不回来怎么办?”户部汪尚书问道。我想这是许多人的想法,关键是这样做会不会让他们的俸禄给打水漂?
“要赚钱总是有风险的。不过关键在一个度字。除非是大灾大难的年份,通常,国库的钱庄每年要把军饷,俸禄等等必要开支给预留出来,多出来的再去投资。最关键的是国库的钱到底怎样用是要经过朝廷和老百姓的审核,因此,方方面面的利益肯定会事先考虑到。再说了,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还要大家一起议论,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和计划,才能开始试验,如果有什么问题,也必须马上调整和修改。”我只是觉得这样做比较好,可以让暂时性困难的人可以得到帮助和调济,相当于国库牵头做个互助会或者钱庄。不过,因为没有实际经验,同时在这个世界到底怎么样做最好,还是要这些大臣自己讨论决定。只有大家讨论的决定才能真正能够有效实施。将来遇到困难,大家才会齐心协力地一起想办法解决。一言堂的决定说不定得到的是看笑话,不能长久的有效实施。这是俺一直以来的想法。
“好,我理解了。我们户部会尽快做出一个方案来给大家讨论,并且把目前国库的开支情况也一并向大家报告。”户部汪尚书应承道。
“谢谢!如果你们户部能够再动点脑筋让现在的记账方法简化点,并且培训各个商家和官员,可以省掉大家不少时间和精力。而且,可以开办培训班,替国库赚钱。当然可以考虑反馈部分收入给户部作为鼓励你们的创收的奖金。”我希望每个部门都有创新精神和创收能力,这样国库一准充盈。
“看皇上胸有成竹的样子,是不是知道简化的记账方法啊?”汪尚书问道。
“飞龙国的丐帮,还有张扬的杨氏,欧阳锋的红锋连锁现在都已经实施了简化记账法。尤其是丐帮的简化记账法,让没有文化的老百姓都可以记账,你们户部可以跟他们学学。”我不忘帮助我的丐帮推销生意,让他们可以把钱赚到凤栖国来。
“那皇上,其它各部是不是都可以自己去赚钱啊?”胡丞相在边上兴奋地问道。
“是啊,在位期间各部都可以以官府的名义赚钱,但不允许以私人名义赚钱,并且不得打压和排挤民间的生意。我们官府做的生意基本上应该是与国家和老百姓利益有关,或者是没有人敢做,但的确对国家和老百姓的改善生活都有好处的生意,等民间开始有人做了,我们就慢慢地退出来,帮助制定这个行业的一些规则等等,以防止有人坑蒙拐骗,欺骗老百姓,做对国家和老百姓不利的事情。丞相,你是不是有什么好的想法了?”我忍不住好奇为什么丞相哪么兴奋?
“皇上,我只是在想,逢年过节,我们搞些有意义的活动,比如近卫军的比武操练,比如游园猜谜活动,比如铁匠比赛等等,大家都可以参加,参观的人都买票观看,我们要赚多少钱啊?当然,更重要的是丰富了老百姓的生活,选拔出优秀人才。”胡丞相看样子对钱的兴趣不亚于我啊,不过还知道最后改口,很不错的。
“行啊,没有问题。关键是要确保在尽量少开销或者不开销,最好是赚钱的前提下,让老百姓满意,达到皆大欢喜的目的。不过,事先一定要经过批准,并且要策划好,别到时候钱没有赚到,还引来老百姓的抱怨,或者出什么乱子。”我肯定了丞相的想法,但也提醒可能出现的混乱情况。